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撒是常用漢字之一,是一個多音字,讀音為sā sǎ,常作動詞,在口語、方言中使用較頻繁,與「灑」字有部分含義相同。左中右結構,部首為"扌"。[1]
漢字釋義
sā 〈動〉 (1) 拋開;放開 [cast;let go;let out]。 說着先就撒馬前去。——《紅樓夢》
(2) 又如:撒開(張開,放開;撇開,散開);撒口(放鬆口氣);撒開鴨子(放開腿腳);撒步(放開腳步);撒鴨子(放開腳步快走);撒花開頂(頭破血流);撒嘴(鬆開口);撒脫(灑脫);撒撇(撒開;迴避)。
(3) 鬆動;脫落 [loosen]。如:大秋剛一過,我們就把牛、羊、都撒了,讓它們自己去找尋食物。
(4) 放;排泄 [piss]。 只在佛殿後撒尿撒屎。——《水滸全傳》
(5) 又如:撒溲(小便);小孩把尿撒得到處都是。
(6) 耍;故意施展、表現[throw off all restraint;let oneself go]。如:撒風(做出瘋癲放縱的樣。子);撒科(打諢;打趣);撒拗(撒賴);撒沁(信口胡說,尋開心);撒頑(撒野,耍鬧;撒賴);撒吞(裝聾作啞,裝傻);撒詐搗虛(虛詐欺人);撒極(撒潑)。
(7) 甩開,捨棄 [throw off]。如:撒拉溜侈(糟踏浪費);撒星(四散;星散);撒決(決裂);撒放(丟放);撒漫(拋棄;斷送)。
(8) 擺放 [place]。如:撒大躺線兒(放長線;作長遠規劃)。
(9) 塞;系 [stop;tie]。 那孫大聖早已知二魔化在葫蘆裡面,卻將他緊緊拴扣停當,撒在腰間。——《西遊記》
(10) 彎着 [bend]。 和尚見他的兵器被人吃住了,咬住牙,撒着腰,往後一拽。——《兒女英雄傳》
(11) 結成[對] [match]。 你也見過一個千金小姐和強盜撒對兒的麼?——《兒女英雄傳》
(12) 離 [leave]。如:撒開(脫身);撒決(決裂)。
(13) 另見 sǎ。
sǎ 〈動〉 (1) (形聲。從手,散聲。字本從米,殺聲。本義:散布)。
(2) 同本義 [scatter;sprinkle;spread] 撒,散之也。——《集韻》 星如撒沙出。——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3) 又如:撒帳(舊婚俗。夫妻對拜後即坐於床上,由專人撒金錢、瓜子和紅棗,表示多子多孫);撒漫(大手大腳,大方);撒潑(拋撒;撒落);撒枯(散布乾肥);撒星(散布的火星)。
(4) 散落,灑下 [spill;drop]。如:撒花(織物上的碎花圖案;討索或搶劫得來的錢財);撒和(撒貨。給牲口餵草料;以飲食款待人;評定;遊蕩)。
(5) 只把腳尖伸進鞋內,拖着走 [slipper]。如:撒拉(把鞋後幫踩在腳後跟下);撒鞋(拖鞋)。
(6) 插;塞進 [stick] 那呆子把釘鈀撒在腰裡。——《西遊記》
(7) 姓氏(Sǎ)。如著名主持人撒貝寧。
(8) 另見 sā 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撒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集韻》《韻會》𠀤桑葛切,音薩。散之也。一曰放也。《吳志·潘濬傳注》孫權數射雉,濬諫之,出見雉翳,手自撒壞。《正字通》今俗雲撒手,撒潑,皆用撒。 又姓。洪武中舉人撒仲謙。 又《六書故》本作𢴻。山戛切,音煞。擲也。互見𢲳字注。《集韻》或作攃。《韻會》《正韻》俗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