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摩羅詩力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摩羅詩力說》,中國現代第一篇集中介紹西方浪漫主義詩學和美學的著作。魯迅著。作於1907年,1908年以「令飛」筆名刊於《河南》雜誌第2、3期上,作者收入1926年編的雜文集《墳》中。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文共分9節,約3萬字,用文言文寫成,寫作目的是「別求新聲於異邦」。第1節感嘆世界各文明古國的沉落,認為應當象摩羅詩派那樣行動起來,改變這個世界。第2節指出平和、安逸使人懦弱、麻木,詩人的任務就是把人心中固有的詩情觸發出來,使他們振奮起來。第3節闡述藝術的本質在於感奮和喜悅觀念,培育人們的理想,起到教化作用。第4、5兩節分別論述拜倫前期和後期的生活、思想和創作,分析了他的主要作品。第7節至第9節分別論述雪萊、普希金、萊蒙托夫、密茨凱維支、斯洛瓦茨基、裴多菲等詩人的性格、生活和創作。認為他們與拜倫同屬一派,所以他們的生平事跡也很相似,大都拿起武器、灑出熱血。但認為這種精神界的戰士,在中國卻很難找到。

本文的美學意義在於,較早地運用社會學美學的觀點考察文藝現象,對五四時期美學思潮的興起,起了導引作用。隨着作者的聲望日大,該文被譯成英、日、德等文字、影響較大。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摩羅詩力說 相關視頻

魯迅的閱讀方法原來是這樣的,百篇書單集中曝光
魯迅讀《二十四孝》嚇壞了,就怕父親埋了他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