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甸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插甸鄉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轄鄉。插甸系彝語,義為產稻壩。民國時期,插甸曾設鎮。1949年中共領導下的滇、桂、黔邊縱曾設插甸解放委員會,1950年改為武定縣第二區,1951年稱插甸區,1959年建插甸公社,1961年復改區,1988年改鄉。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25公里「插甸」系彝語,意為「產稻壩」。[1]
中文名稱: 插甸鄉
地理位置: 武定縣城北部
面 積: 351平方公里
人 口: 人口2.2萬
目錄
地理環境
位於東經102°101′17″—102°22′59″北緯25°36′48″—25°51′58″之間。轄區總面積320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050米,最高海拔2887米,最低海拔1570米。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7%。耕地23931畝,水田9695畝,旱地14236畝,人均耕地1.18畝。年平均氣溫13.9度。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時數2292.4小時,積溫4170.8。霜期較長,一般年份達120天。屬高海拔冷涼地區,呈典型冷涼氣候。
行政區劃
全鄉轄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莊、老木壩、康照、水城、上沾良、安拉、樂茂河12個村委會,127個自然村,142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鄉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銅、鐵、鈦等,尤其以木紋石著名,經實地勘察僅在規劃區內可供開採的儲量就達2480佘萬立方米。全鄉有林地面積22363.8公頃,林木蓄積量591557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9.9% , 全鄉有大小水庫7個,小水池、小水窖511個,壩塘42個,總畜水量448萬立方米。
農業生產
農產以水稻、小麥、烤煙,特產蘋果、板栗等。土特產松茸、牛肝菌和中藥材茯苓、當歸。工業有酒麴、鐵農具、建材。
交通通信
集鎮距縣城27公里,距離108國道4公里,12個村委會通公路。縣內通往己衣、萬德、東坡、田心、發窩五個鄉鎮的縣鄉公路貫穿境內,區內交通條件較好。
人文地理
在山清水秀,群山連迤水城河,清澈的河水在寬闊而堅硬的河床上靜靜地流淌,即有高原平湖的明淨,也有深谷飛瀑的壯美。沿河而下,隨着地勢的變化,形成了一道道高低不同的瀑布景觀。由於大自然的天工之作,造就了數道0.5米─20餘米不同類型的瀑布。這條河最美麗最壯觀的風景要數飆水岩瀑布,順河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個由多層瀑布組成的小瀑布群,而那道三十米高的大瀑布,還藏在深谷之間。流域範圍內植被茂密,湖光水色旖旎迷人,有溪流瀑布歡唱,高原平湖靜思,雲霧高山纏繞,巨石險壑聳立,深谷村落悠然……豐富的景觀類型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一區域到處充溢着清新與自然之美。流域範圍內植被茂密,豐富的景觀類型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這一流域內處處充溢着清新與自然之美.河床兩岸處處是質地優良的紅砂岩,紅砂岩由於其色鮮而質軟,且較易於雕刻,普遍被用於房屋裝飾。風光旖旎,群山逶迤,獨具丹霞地貌特色的水城河觀光,,是喀斯特地貌雲集的雲南不可多見的距昆明最近的丹霞地貌群,是旅遊科考的人間仙境。
在森林茂密,水資源豐富的增益村,全鄉集鎮飲水在此引渡,具有濃郁的苗族、彝族、傈僳族風情,民風純樸,有一村分兩縣之稱,古時是祿勸通往黑井的主要驛道,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仙人為了建造一個美麗的湖泊,就星夜從烏蒙山用牧羊鞭趕來奇形怪狀的石頭想把插甸壩子的出口扯衣咩堵起,當趕到地盤松梁子時,山下增益村的婦女天還未亮就起來給客人生火煮飯,隨着敲箥箕的聲音,公雞開始啼鳴,石頭就再也趕不動了,於是留下了今天地盤松半腰上的石馬、石人、石象、石桌、撐腰石等奇形怪狀的模樣供人觀賞。如今遊人如織,當你腰痛時只要用一木棍往撐腰石上一撐,腰就頓感輕鬆,突然不痛,不信,親臨實境,不妨一試。
主要民族
當地是以漢、彝、苗、傈僳、哈呢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地,民族比例占54.4%。每年在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民族花山節活動,主要進行鬥牛、斗羊、拔活、民歌對唱、射弩等活動。每年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民族火把節活動,主要進行鬥牛、斗羊、拔活、民歌對唱、跌腳等活動。舉辦這些活動,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弘揚了民族文化本色。舉辦這些活動,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在苗族比較多的和尚莊村委會長嶺崗村有一支文藝隊,他們利用生產、生活的剩餘時間,自編、自演各種節目,受到了州、縣、鄉各級的觀注好評,弘揚了苗族文化傳統、發展了民族文化。
經濟狀況
2008年,插甸鄉有12個村委會,142個村民小組,127個自然村。有6116戶232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有667人。有耕地面積23931畝,人均1.18畝,其中水田9695畝,旱地14236畝。糧食總產量8055噸,人均有糧268公斤,工農業總產值2677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5408(含個體戶工業4800萬元)萬元,農業總產值1136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0320000元,人均純收入1410元。
特色產業
特色養殖產業:該鄉地處「長沖—己衣經濟帶」龍頭,鄉內有全州第一大牲畜交易市場,每街子天交易額達100萬元以上,年平均交易量分別為牛4800頭;生豬11600頭;黑山羊15450隻;其它大牲畜1950匹。全鄉山區面積較大,區位優勢突出,有較好的以武定壯雞、黑山羊、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發展優勢,累計出欄武定壯雞12萬羽;黑山羊6000隻;生豬17000頭。
糧煙產業。我鄉堅持「市場引導、計劃種植、主攻質量、調整布局」的煙葉生產指導方針。突出「重心下移、着眼基層、突出服務」,煙農得到實惠,近兩年來圓滿完成煙葉收購任務,2007年,在鄉內古普、樂茂河、哪吐三個村委會組織種植連片烤煙樣板800畝,預計完成煙葉收購任務30萬公斤,實現全等級均價11.70元(含出口備貨),產值351萬元,確保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的目標。
木紋石產業。按照「扶持大企業,整合中小企業,打擊私挖亂采,轉變政府職能」思路,做強做大砂岩產業,認真開展礦山秩序整治工作,規範全鄉砂岩產業發展步伐。全鄉共有木紋石礦山17家,目前停采4家,石材加工廠12家。2006年,全鄉木紋石開採量首次突破1萬立方米,完成稅收808308元。
旅遊產業:鄉境內水城河獨特的丹霞地貌風光,以雄峻的奇山異石、跌水瀑布、小飛瀑小潭各展其采,每年1萬多人次的外地遊客慕名而至,旅遊消費達120多萬元。旖旎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水源具有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
農業發展
全年完成農林漁業總產值11368萬元,增長25%。其中:農業產值3655萬元;林業產值432萬元;牧業產值6564萬元;漁業產值23萬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694萬元。
全年種植糧食36122畝,比上年減少1208畝,下降3%,糧食總產量8055噸,比上年增加1噸,增加0.01%,糧食增長的原因是:插甸鄉2008年氣候條件好,大春產量增加1噸。其中:秋糧5799噸,增長6%,夏糧2256噸,減少13%;種植經濟作物7567畝,比上年增加1459畝,增長24%,其中:油料種植269畝,比上年減少124畝,下降32%,產量46噸,下降25%; 烤煙種植3269畝,增加1219畝,增長59%;產量522噸,增加222噸,增長74%;種植蔬菜3825畝,比上年增加228畝,增長6%,產量5152噸。主要園林水果產量為303噸,比上年減少17噸,下降5%。
主要林產品產量為:核桃產量23800公斤,減少14200公斤,下降37%;板栗9030公斤,比上年減少970公斤,下降10%;花椒8083公斤,減少3917公斤,下降32%;松籽14200公斤,增加1200公斤,增長9%。年末大牲畜存欄8009頭,比上年減少2611頭,下降24%,其中:牛6056頭,下降30%,馬951匹,下降2%,驢264頭,比上年下降4%,騾738匹,下降3%;豬存欄16105頭,比上年減少193頭,下降1%;羊存欄10103隻,比上年減少1270隻,下降11%;家禽存欄55757隻,比上年增長748隻,增長1%。全年大牲畜出欄6026頭,比上年增長937頭,增長18%,其中:牛5123頭,增長6%,馬469匹,驢202頭,騾子232匹;豬出欄30292頭,比上年增長1061頭,增長4%;羊出欄12108隻,比上年增加29隻,增長0.2%;家禽出欄280115隻。肉類產量4069噸,比上年增長184噸,增長5%;禽蛋產量16噸,蜂蜜產量8噸。
工業經濟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408萬元,其中企業工業106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個體工商工業4800萬元,實現了企業營業收入14987萬元,其中企業工業10267萬元,比上年增加5485萬元,增長115%,個體工商工業4720萬元;完成現價增加值4923萬元,其中企業工業3483萬元,比上年增加107萬元,增長3%,個體工商工業1440萬元;實交國家稅金145萬元,其中企業工業142萬元,比上年增加52萬元,增長58%,個體工商工業3萬元;從業人員達890人,其中企業工業608人,比上年減少14人,個體工商工業282人;企業數達125個,其中企業工業31個,比上年增加14個,增長82%,個體工商工業94個。
人口衛生
人口有5660戶居民,總人口有22397人,其中男性11526人,女性10871人。農村總人口為22370人。2007內出生人口230人,年內死亡15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26‰。少數民族人口有12360人,占總人口的55.18%,全鄉彝族5634人、傈僳族3367人、苗族3096人、傣族45人、哈尼族215人、佤族3人。全鄉共有鄉衛生院1個,有14個職工,鄉村衛生所12所,有衛生員22個。
教育文化
全鄉有1所中學,23所小學,1所幼兒園,在校學生總數為2512人,教師總數為2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畢業率100%,普及率100%。衛生院1個,有14個職工,文化站1個,圖書館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