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探秘京城五大「鎮物」都是什麼寶貝?

鎮物

來自網絡的圖片

探秘京城五大「鎮物」都是什麼寶貝?在京師,上點年紀的人都知道,早年間北京設有五大「鎮物」。什麼叫鎮物?簡單說就是震懾之物。震懾誰?當然是妖魔鬼怪。[1]

人們對好多自然現象不理解,以為是妖魔鬼怪在作祟,於是,想方設法地找一些東西來震懾住它們。

震懾的辦法有很多種,主要是物鎮和符鎮兩種。過去,北京一帶有幾項鎮物,為民間所常見:

一為山海鎮,二為石敢當,三為八卦太極圖,四為門前鏡,五為一善牌,六為影壁。此六項都是鎮宅之物。

依據五行相生相剋原理,京城五大鎮物分別設在北京城的東、西、南、北、中幾個方位。

簡單說,東方屬木,就用木來鎮;西方屬金,就用金屬來鎮;北方屬水,就用水來鎮;南方屬火,就用火來鎮;中央屬土,就用土來鎮。

這金、木、水、火、土幾大鎮物,具體是什麼寶貝呢?

周簡段所著《神州軼聞錄》(民俗篇)上記載,東方所用的木質鎮物,是一根粗大的金絲楠木,位於廣渠門外神木廠內。

據說,作為鎮物的金絲楠木有70多尺長,6.7尺的直徑,兩人合抱都抱不過來。

為了利於儲藏,還專門為它蓋了一座房子。這座房子有7間,內部相通,沒有隔斷。巨大的金絲楠木就放在房子中間,並派有專人看守。

西方所用的金質鎮物所謂何指,歷來說法不一。其中,有代表性的為二種:西部金頂妙峰山和大鐘寺內的金屬大鐘。

妙峰山香會著名,遠到周圍省份,甚至吉林、浙江等地每年都有人前來朝拜,可見其名遠揚。

不過,另有一些人認為西部大鐘寺的大鐘才是作為「金」的寶物

明朝建都北京,其三大工程中,除了建皇城、修天壇之外,就是鑄造這口大鐘,其地位可見一斑。

南方屬火,巧的是,在北京城的正南方,永定門外大街路西的鐵路南側,有一座被稱為「煙墩」的磚台,正好可以承擔此任。

煙墩上因鐫刻着《御製皇都篇》和《御製帝都篇》,記述的是北京作為幽燕之地的歷史,所以,也稱作「燕墩」。

北方屬水,最早用於鎮物之水,是西城積水潭的匯通祠。

積水潭,原名雞獅潭。這是因為匯通祠的土山上有一個巨石矗立着,相傳為隕石。石上有雞形、獅形相對,雞形較清晰,獅形較模糊。雞獅潭的名字由此而來。

關於北方鎮物,又一說是頤和園萬壽山的昆明湖,此說也很盛行。

昆明湖原為天然湖泊,面積220公頃,當然要比積水潭氣派多了。於是,昆明湖在清末取代積水潭,成為京城北方鎮物。


頤和園銅牛。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

中央屬土,鎮物是景山。景山聚土為山,又坐落於北京城中軸線南北兩端的正中,因而,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央鎮物。

明成祖定都北京,按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在景山中堆了座「萬歲山」,期望藉此壓住前朝風水,鞏固自己的江山。這座山又被稱為北京城的「鎮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景山「鎮住」了前朝的風水,卻並不能保證自己的江山永固。就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直搗北京......

京城「五鎮」作為歷史上保證城市安全的重要措施,更多地體現了人們尋求保護的心理,至於在實際形勢下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似乎應算另一回事了~[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