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捧在碗裡的故鄉 余繼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捧在碗裡的故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捧在碗裡的故鄉》中國當代作家余繼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捧在碗裡的故鄉

自從搬進城裡與我們一起生活後,母親每次回故鄉,總是會帶回一些故鄉的土特產,一袋小白菜,一袋土雞蛋,一小壇醃菜什麼的,一家人,就常常把故鄉捧在碗裡。

無論是半袋紅薯,還是一把青蔥、一把辣椒、一捆小白菜、三五個茄子洋瓜,都會使得我們全家高興。吃飯的時候,一端起碗,甚至一進家門,聞到母親帶回來的新鮮蔬菜香甜的味道,妻子和孩子都會高興地說,是故鄉的味道。一端起碗,就把故鄉捧在碗裡。那種新鮮香甜,那種親切,幾乎讓我們流淚。有時甚至不捨得吃,不捨得咀嚼下咽,怕故鄉沒了,怕把故鄉嚼化了。

母親併入城裡來跟我們一起生活,是因為原本離城很遙遠的故鄉村莊被征占拆遷了,即將城市化。故鄉沙溪河邊一溜幾個村,田地基本都被征占完了。家家戶戶的農具,鋤頭鐮刀、扁擔籮筐、鈎擔水桶、犁耙、打穀機等等,基本都送給深山裡那些村莊的親戚了,即便有些人家還捨不得送人和丟棄,還想收藏、珍藏,但是一旦住進統一規劃的安置小區,也沒地方放了。失地的故鄉,失地的親人們,長期難以適應,難以適從。每一個播種的節氣來臨,勤儉的親人們,還會按節氣在路邊路腦,播種上幾窩幾簇辣椒茄子、葵花苞谷、芫荽香蔥,播撒下一眼小白菜什麼的。每一個節氣來臨,關節和骨頭裡,還會像驚蟄、春風來臨、莊稼發芽一樣,嘎嘣嘎嘣作響,總想拿起鐮刀,扛起鋤頭,下地播種,總想扛起犁耙下地耕耘。

其實,以前老家的村子瓦房院落還沒有拆除的時候,母親每一次進城,買菜,買化肥農藥,買農具,都會給我們送來故鄉老家的食物。新鮮紅薯、嫩苞谷、青辣椒、嫩南瓜、茄子、青菜、白菜、芫荽、彎蔥等等,都是她和父親自己栽種的,或者村里親人們鄰居家讓她捎帶給我的。這樣一把,那樣一袋,這樣半籃,那樣一堆,堆滿了城裡蝸居的廚房客廳。只要母親一進城來,或者一從老家故鄉鄉間回城來,家裡就堆滿了故鄉的蔬菜土產等食物。家裡就溢滿了故鄉的味道,就都是故鄉的味道。一家人,就常常把故鄉捧在碗裡。

從我剛參加工作,到老家故鄉的田地改建為蔬菜大棚以前,我吃的大米,就都是父母親送來的,就都是故鄉送來的,就都是故鄉的稻穀碾的。從我剛參加工作,到討媳婦、生兒子,我們城裡這三口人吃的瓜果蔬菜,就常常是故鄉送來的。離開故鄉,進城工作,這麼二十多年了,故鄉的親人們、親戚們,一直還沒把我當外人,一直還把我當故鄉人、老家村里人、自家人,每有收穫,每有新鮮吃食,總不忘給我送些來,常常給我們送來故鄉的味道。

其實,故鄉的親人們,許多都勤儉慣了,捨不得花錢坐班車,而我的祖母、外婆、母親、姨媽等等婦女,都嚴重暈車,坐一次車,上吐下瀉,暈得就像大病一場,幾天都難以恢復。秋收穫,每一次給我送大米來,父母親都是趁天晴,騎三輪車,一路坑坑凹凹、艱難顛簸、烘烤辣日、汗流浹背而來。每一次獨自給我送紅薯苞谷、南瓜洋瓜、辣椒茄子、青菜白菜來,母親都是用竹篾背籮或者花籃背,沉重而來,蹣跚而回。讓她坐公家車到城郊,她往往捨不得花那五角錢或者一元錢,以前是五角,後來是一元。再說,母親嚴重暈車,也不願遭那個罪。姨媽給我送糧食瓜果蔬菜來,也是如此。

搬進城裡來與我們一起生活以後,母親又開始經營着起菜地,在我們家陽台里、樓下的花圃里播種各種蔬菜,從老家拔來茄子秧、辣子秧,栽在陽台里。裝水果的泡沫箱,母親把它們直接變廢為寶,盛裝上泥土,放進陽台上,就成了母親種菜的微型菜地。裝香油的塑料瓶、塑料桶,母親把它們劃掉上半截,馬上變成了陽台上的微型菜地,栽種一兩棵茄子、番茄,或者栽種上一叢辣椒、香蔥、芫荽。樓下的花圃,廢棄多年了,無人管理,母親翻挖出來一溜,晾曬幾天,撿拾乾淨雜草,就開始播種小白菜,並像在老家故鄉一樣在菜地邊栽種上一簇簇茄子、辣椒、青蔥。

狹窄擁擠的小屋,就又溢滿了故鄉的味道。一回到家,就看見陽台上搖曳着的辣椒茄子、芫荽小蔥,就聞到了故鄉的味道。一起床,就看見陽台上搖曳着的辣椒茄子、芫荽小蔥,就聞到了故鄉的味道。母親的微型菜園,總讓我覺得好像又回到了故鄉老家,晚上睡覺,也好像還睡在故鄉村子裡、莊稼地、菜地邊,一身的疲憊、滿心的煩惱沮喪,馬上能夠洗掉,雲開霧散。

一天天的,一晃二十幾年,就常常把故鄉捧在碗裡,滿碗都是新鮮香甜,滿碗都是恩情和感動。

兒子上初三時,為了給兒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我們三口搬離了嘈雜擁擠的教育小區,母親仍然住在教育小區的老房子。那片教育小區,建蓋於九十年代,面積都很小,最大的也只有七十多平米,我們家那一套房子更狹窄,是最小的戶型,只有五十九平米。新住宅離教育小區老房子有三公里多,母親從老家帶回來瓜果蔬菜,或者她在教育小區陽台花圃里栽種的蔬菜可以採摘了,仍然會走着路來,一袋袋送來新房子給我們。我到教育小區去看她,她也會像我以前回到故鄉老家一樣,總是不忘在我離開時候,順手從花圃菜地里採摘一抱、一袋蔬菜給我,一抱水靈靈的小白菜,幾枚水靈靈的茄子或者青椒,一把小蔥,就依然常常如同把故鄉捧在碗裡,滿碗都是新鮮香甜,滿碗都是恩情和感動[1]

作者簡介

余繼聰,1971年6月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副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