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捕蟲堇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捕蟲堇屬(學名:Pinguicula)是唇形目貍藻科的一屬,全屬皆為食蟲植物,約83種,分布於北溫帶,包括歐洲亞洲及美洲地區。多年生草本草本,根纖維狀。根狀莖通常粗短。捕蟲囊不存在;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全緣並多少內卷,綠色,脆嫩多汁,上面密被分泌粘液的腺毛,能粘捕小昆蟲。

都喜明亮光線,多數可在2 - 35℃下存活,個別品種可承受0℃的低溫或38℃的高溫。[1]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極少數為一年生)。根纖維狀。根狀莖通常粗短。捕蟲囊不存在。葉基生呈蓮座狀,無托葉;葉片橢圓形或長圓形,邊緣全緣並多少內卷,綠色,脆嫩多汁,上面密被分泌粘液的腺毛,能粘捕小昆蟲。花單生,花梗1-8條,長而直立。花萼二唇形,宿存並多少增大,上唇3裂,下唇2裂。花冠多少二唇形,紫色、藍色、粉紅色、白色或黃色;上唇2裂,常短於下唇,下唇3裂,喉部開放;距囊狀、圓柱形、圓錐形或鑽形。雄蕊2,生於花冠下方內面的基部;花絲線形或狹線形,稍內彎,基部多少合生;花葯極叉開,2藥室多少匯合。子房球形或卵球形,胚珠多數;花柱短;柱頭二唇形,下唇較大,邊緣具細齒或呈流蘇狀。蒴果卵球形或橢圓球形,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橢圓球形或長球形,細小,種皮具網伏突起,有時兩端成翅狀。

捕蟲過程

在捕蟲堇屬植物的葉片正面,密布着兩種腺體,一種是帶短柄的腺體,它能分泌粘液粘捕昆蟲,另一種是無柄的腺體,它專門分泌消化液,將捕獲的昆蟲消化吸收。當有螞蟻、蚊子等小昆蟲來到葉片上時,會被粘在上面,在短短几分鐘時間,無柄的腺體就開始分泌消化液。消化液除了幫助分解獵物以外,還具有殺菌的作用,防止在消化的過程中獵物發生腐敗。如果粘住的昆蟲較大,會刺激大量的消化液分泌,將獵物泡在消化液中。有些品種葉片的邊緣也會稍稍向內捲起來,以便更好的與獵物接觸,防止逃脫並促進消化吸收,但葉片的運動速度相當的緩慢,往往需要幾個小時。

分布範圍

以歐洲南部為中心,世界較多地區都有分布,以墨西哥和歐洲地區品種最多,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中南美洲高山地區,多數生於高山潮濕岩壁上,也有部分生於濕地沼澤中。

下屬種類

全屬約30種,中國產2種(北捕蟲堇和高山捕蟲堇)。

高山捕蟲堇

PinguiculaalpinaL.

多年生草本。根多數,粗0.4-1毫米。葉3-13,基生呈蓮座狀,脆嫩多汁,干時膜質;葉片長橢圓形,長1-4.5厘米,寬0.5-1.7厘米,邊緣全緣並內卷,頂端鈍形或圓形,基部寬楔形,下延成短柄,上面密生多數分泌粘液的腺毛,背面無毛,兩面淡綠色,側脈每邊5-7條。花單生。花梗1-5條,長2.5-13厘米,粗0.4-1.2毫米,上部於結果時增粗,無毛。花萼2深裂,無毛;上唇3淺裂,裂片卵圓形,花期長2-3毫米,果期長2.5-4毫米,下唇2淺裂,裂片卵形,花期長1-1.5毫米,果期長1.5-2.5毫米。花冠長9-20毫米,白色,距淡黃色;上唇2裂達中部,裂片寬卵形至近圓形,長2-4.5毫米,寬2-4.5毫米,下唇3深裂,中裂片較大,圓形或寬倒卵形,頂端圓形或截形,長3-8毫米,寬4-8毫米,側裂片寬卵形,長1.5-5毫米,寬2-6毫米;筒漏斗狀,長3-7毫米,口直徑5-10毫米,外面無毛,內面具白色短柔毛;距圓柱狀,長3-6毫米,中部粗2-2.5毫米,頂端圓形。雄蕊無毛;花絲線形,彎曲,長1.4-1.6毫米;藥室頂端匯合。雌蕊無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極短;柱頭下唇圓形,寬約1.8-2毫米,邊緣流蘇狀,上唇微小,狹三角形。蒴果卵球形至橢圓球形,長5-7毫米,寬2.5-5毫米,無毛,室背開裂。種子多數,長橢圓形,長0.6-0.8毫米,種皮無毛,具網狀突起,網格縱向延長。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產陝西(眉縣)、四川、貴州(印江)、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海拔2300-4500米的陰濕岩壁間或高山杜鵑灌叢下。分布於歐洲和亞洲的溫帶高山地區。

北捕蟲堇

PinguiculavillosaL.

多年生草本。根多數,粗0.1-0.2毫米。葉2-5,基生呈蓮座狀,脆嫩多汁,干時膜質;葉片卵圓形至橢圓形,長0.5-1(-1.5)厘米,寬0.4-0.8厘米,邊緣全緣並內卷,頂端圓形,基部寬楔形,下延成鞘狀短柄,上面密生分泌粘液的腺毛,背面無毛,兩面淡綠色;側脈不明顯,每邊4-5條。花單生。花梗1-2條,直立,長2.5-8厘米,粗0.4-1毫米,頂端常彎曲,密被開展的腺狀短柔毛。花萼2深裂,外面散生腺狀短柔毛;上唇3淺裂,裂片卵形,長1-2毫米,下唇2淺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0.5-1毫米。花冠長6-11毫米,淡紫色,喉部具黃色條紋;上唇2淺裂,裂片長圓形,頂端鈍形,長2-2.5毫米,寬1.8-2.2毫米,下唇不等3淺裂,中裂片較大,長圓形,頂端截形,長2.5-3毫米,寬2-2.5毫米,側裂片長圓形,長2.4-2.8毫米,寬1.8-2.4毫米;筒漏斗狀,長2.5-3毫米,口直徑2-2.5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散生白色短柔毛;距狹圓柱狀,長2.5-3.5毫米,中部粗1.5-2毫米,頂端圓鈍,伸直。雄蕊無毛;花絲線形,長1-1.2毫米,彎曲;藥室於頂端匯合。子房球形,直徑1.2-1.5毫米;花柱極短;柱頭下唇半圓形,長約0.5毫米,邊緣具流蘇,上唇極短,鈍形。蒴果卵球形,長5-6毫米,室背開裂。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球形;種皮無毛,具網狀突起,網格縱向延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產大興安嶺。生於泥炭沼澤中。分布於歐洲、亞洲及北美洲溫帶地區。

裝飾應用

捕蟲堇為小型室內植物。盆栽點綴茶几、案頭和窗台,別具一格。也可用大型裝飾盆栽植捕蟲堇菜布置小庭院,嬌柔優雅,更添風趣。

種植要求

捕蟲堇品種多分布較廣,種植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都喜歡明亮的光線,不能暴曬,怕熱,多數需用鹼性基質。

1、北捕蟲堇(Pinguiculaalpina)

2、高山捕蟲堇(Pinguiculavillosa)

3、巨大捕蟲堇(Pinguiculagigantea)

4、愛蘭捕蟲堇(Pinguiculaehlersiae)

5、凹瓣捕蟲堇(Pinguiculaemarginata)

6、愛絲捕蟲堇(Pinguiculaesseriana)

7、墨蘭捕蟲堇(Pinguiculamoranensis)

8、櫻葉捕蟲堇(Pinguiculaprimuliflora)

9、勞厄捕蟲堇(Pinguiculalaueana)

10、純真捕蟲堇(Pinguiculaagnata)

11、纖細捕蟲堇(Pinguiculagracilis)

12、紫花捕蟲堇(Pinguiculavulgaris)

13、波托西捕蟲堇(Pinguiculapotosiensis)

14、賽佛士捕蟲堇(inguiculaSethos)

15、墨西哥捕蟲堇(Pinguicula'Pirouette')

16、墨克提馬捕蟲堇(Pinguiculamoctezumae)

17、蘋果捕蟲堇(雜交種)(Pinguicula×(agnata×potosiensis)

18、弗洛里捕蟲堇(雜交種)(Pinguicula×Florian=P.×(debbertiana×jaumavensis)

19、阿芙羅狄蒂捕蟲堇(雜交種)(Pinguicula×Aphrodite=P.×(agnata×moctezumae)

20、纖細×墨克提馬捕蟲堇(雜交種)(Pinguicula×(gracilis×moctezumae)

21、纖細×賽佛士捕蟲堇(雜交種)(Pinguicula×(gracilis×Sethos=P.×【gracilis×(ehlersiae×moranensis)】)

………………(下屬種類待完善)

基質

因捕蟲堇生長環境的不同,它們對基質的要求也一樣,基質的配方須考慮品種的習性和當地可以獲得的資材兩個因素進行合理調配。以墨西哥捕蟲堇為代表的種群多數生長在石灰岩山區,需採用鹼性或者中性的基質配方,一般使用多種礦物質基質進行混合,也可填加少量有機質基質,如可用2份珍珠岩、2份蛭石、1份石膏、1份沙,1份椰糠或泥炭進行混合。其它種群可使用酸性基質配方,如可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進行混合。

水份

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可保持基質較高濕度,適合採用盆墊底部供水,植株不宜經常噴水,以免沖淡葉片上的粘液。有休眠習性的品種在冬季休眠期需停止澆水。

濕度

捕蟲堇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以上,一般種植的環境都可以滿足,無須特別加濕。

溫度

熱帶、亞熱帶種群以墨西哥及美國南部品種為代表,生長適宜溫度一般在20-30度,冬季可保持在2-10度,多數可在2-35度下存活,個別品種可承受0 度的低溫或38度的高溫,墨西哥等高山地區的品種喜歡日夜有較大的溫差;溫帶種群以歐洲地區的品種為代表,生長適宜溫度10-20度,多數可在0-25度下存活,個別品種可承受-3度的低溫或30度的高溫。

光照

捕蟲堇喜歡明亮的光線,也能耐半陰,適合種植在窗台等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也可接受柔和陽光的照射,但須避免強光暴曬。

養分

在生長季節,可使用通用複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不宜投餵食物的方法提供養分,以免影響觀賞性。

病害

夏季高溫容易爛莖,環境良好的通風、降溫、較大的日夜溫差都有助於減少病害的發生。一旦發現莖部已有部分腐爛,一般很難救治,可截取未感染的葉片進行葉插,以使它得到延續。捕蟲堇也會受到蝸牛的攻擊,有時一夜之間會吃掉一大片葉子,小棵的植株甚至會只留下根莖,可使用罩子、水盤等把植株進行隔離。

把整片葉子從母株上剝下,斜插或平放於潔淨的基質上,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2個月左右可長芽。

分株

有些品種的捕蟲堇會在根莖部、葉緣端(P.primuliflora)等、匍匐莖(P.calyptrata、P.vallisnerifolia等)長出新芽,當長到足夠大時,從母株上分離,單獨栽培。

冬芽

以溫帶種群為主的一些品種,在冬季低溫的刺激下,蓮座狀葉的基部會長出一些珠芽,俗稱冬芽。等珠芽成熟後會脫落,這時可將它取出,底部朝下輕輕壓入潔淨的基質表面,等春季氣溫回暖的時候會長出新芽。

播種

一般捕蟲堇都需要進行異花授粉才能結種,可選擇開花兩天左右的花朵,用牙籤等器具粘上花粉後塗抹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如授粉成功後一般1-2個月蒴果成熟開裂,散出細小的種子。播種時可直接撒於潔淨的基質表面,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一個月發芽。一些溫帶種群的種子需要冷藏一個冬季才會發芽,也可在冰箱冷藏可達到同樣的效果。

視頻

捕蟲堇屬 相關視頻

可以吃蚊蟲的捕蟲堇,這些養護知識你要知道
【水彩】——捕蟲堇(臨)

參考文獻

  1. 騙人入坑系列(1)捕蟲堇 ,bilibili,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