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捉住夏日那隻蟬(陳心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捉住夏日那隻蟬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捉住夏日那隻蟬》中國當代作家陳心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捉住夏日那隻蟬

天空滾過幾聲悶雷,不見雨下下來,氣溫驟然上升,空氣熾熱得讓人窒息,水泥路面仿佛要龜裂,陽光灑在上面白花花的無比刺眼。夏日的午後陷入喧囂和浮躁:整個城市有一半都躲在樹木的陰影里,蟬鳴從繁盛的樹葉間傳來,如同收音機里持續不斷的雜音。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着樹陰處低飛,好像怕陽光傷了自己的翅膀。龍興寺殿前兩棵上千年的古老銀杏樹的枝頭,不時傳來幾聲"知了知了"的叫聲,那聲音清脆而又嘹亮,又時不時讓你感到厭煩。

興善門內,幾張讓路人都已看熟的老臉,依舊相約地坐在城門洞旁乘涼。他們一邊搖着蒲扇,一邊感受着流動的喧囂和一些過往客人的笑容,看着那條催人老去的紫陽長街。天氣無比燥熱,雞熱得耷拉着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炎熱而漫長的夏季,有了那一聲聲一唱一和癲狂而快樂的蟬鳴相伴,讓人於悶熱中得到些許清涼。此刻閉上眼,慢慢感受夏日的氣息;敞開心,靜靜聆聽蟬鳴的聲音。陽光在指尖緩緩流淌,思念在心中久久蕩漾,問候在風裡綿綿延長。

夏,總是燥熱的,空氣仿佛凝結了一般,煩悶的氣息也在肆意地遊走。鳥兒鑽進了樹林,蟲兒潛入了泥土,唯獨無懼酷熱的夏蟬昂首枝頭,鼓着肚腹使勁地叫喚:「使勁呀,使勁呀……」叫得莊稼使勁瘋長,叫得野花不停搖曳。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蟬正是應了這個時節來為夏天加油鼓勁。夏蟬俗名「知了」,捉知了是孩子們的最愛,為了捉到知了,小夥伴們顧不得太陽的炙烤,也不顧知了的感受。蟬鳴聲聲,詮釋着夏的酷熱,傾訴着兒時的情結。就在這炎熱難耐的中午,我整理着自己混亂煩燥的思緒….我走近那隻鼓譟的蟬,它猛地又飛到另一棵樹上 ,我便悄悄地接近它, 還沒等它反應過來,就已經成為了我的俘虜,只見那隻蟬頭大大的,活像一個皮球,一身上下全是黑乎乎的,像是塗上了一層黑色的油漆。蟬又知了、知了的叫起來,仿佛在向我求饒,我意外地發現蟬發音腹部在不停地抖動。蟬翼薄如紙扇,只輕輕一動,便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清涼。

聽龍興寺的撞鐘聲在山野間迴響,暫時把人間瑣事都忘掉。臨海的歷史韻味不僅在城牆上,也在與世無爭的梵音里,就讓這一方寧靜天地,撫去夏日裡煩躁的心情。走進龍興寺,浮躁的心情便被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撫平。那些升騰在空氣里的香煙,穿廊而過的清風,整潔簡約的院落,都與過去千百年裡一樣。聆聽着佛法禪音,讓人感到慈悲與寧靜。穿過龍興寺,沿着石階一直走,就到了巾山上的另一座寺廟——天寧寺,也稱南山殿。相比於龍興寺,這座天寧寺稍顯清寂,暖黃色的寺院圍牆和古樸的南山殿塔相互映襯。古塔久經風霜,風化程度較深,塔頂的雜草肆意生長,寧靜中透着勃勃生機。

此時我在巾山上,聽見的只有蟬聲,鳥聲還比不上。天氣很是悶熱,即便在山上也覺得並不涼爽。正午的時候,躺在天寧寺廊前的藤榻上,求一絲涼風,卻見滿山的竹樹梢頭,一動也不動,看見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靜靜地站着,似老僧入了定似的。風扇之類既得不到,只好不斷地用衣袖來拭汗,不斷地搖揮那薄紙扇。這時候,往往有幾縷的蟬聲在檻外鳴奏着。閉了目,靜靜地聽了它們在忽高忽低,忽斷忽續,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陣絕清的樂陣,在那裡演奏着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也減少了,然後,朦朧地睡去了,什麼都覺不得,良久,清夢醒來時卻又是滿耳的蟬聲。蟬一一它等了17年,才等到他可以唱歌的一個夏天,就這一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也就終結了。想想也就開始同情原諒了起來,放棄了捉住夏日那隻蟬的念想。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踞樹梢,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着透明澄淨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禪。午後也有蟬,但總歸喧囂了點。像一群游吟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陰下,閒散地歇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跟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想作詩,於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並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並沒有方向。夜風不眠,惹出一段蟬鳴,又在樹影間化為千手,推移着月亮,失了銀盤盤托的枝椏,便掉地發出一陣噪鳴。

心種一片夏日陽光,看一窗花兒溫柔地生長,無論以何種姿態,小小的歡喜都能暖心底的那份薄涼;聞草木花香的氣息,清新淡雅,洗滌內心的心塵,蟬鳴蟲鳥的鳴叫,一窗風日晴好,自然天籟之音恬淡安然。心靜自然涼,不覺歲月漸向遠,不悟時光不等人,收斂起所有的憂傷,在一束夏日陽光里安暖,笑容暖暖,微笑甜甜。[1]

作者簡介

陳心忠:在《台州日報》《塔里木日報》《化學教育》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80多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