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括蒼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括蒼洞十大洞天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括蒼洞地處道教名山括蒼山主峰米篩浪腳下,括蒼山脈麻姑岩小山系北延段福星山山腰。主洞深寬各為29米,洞頂高6米,洞口向東,面對巍峨的括蒼山,宋真宗皇帝賜名為「凝真宮」,坐落在仙居下各鎮羊棚頭村西山。當地人稱四十五洞。唐時列為中國道教第十大洞天,系中國道教宗修煉地之一[1]

着名道家人物

東漢(公元25——220年)開始,括蒼洞稱為道教洞天。東漢時,太極法師徐來勒看中這一風水寶地,到括蒼洞任職,擔任首任洞主管轄括蒼洞 周圍三百里,總管水旱罪福。東自此括蒼洞福星高照,據史料記載,至北宋就有12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他們是:東漢的徐來勒、王遠;三國(吳)時的左慈、葛玄、蔡經;晉代的鄭思遠、平仲節、羊愔;唐朝的葉藏質;宋代的陳會真、馬自善、王崇佑等人。在括蒼洞天管轄範圍之內,王遠、麻姑相會於蔡經住宅的一段傳說,為後世留下了「滄海桑田」和「麻姑搔癢」等成語典故。蔡經隱居的故宅於南朝梁代由梁武帝詔建為隱真宮,南宋兵部侍郎仙居人陳仁玉撰寫《隱真宮莊田記》碑文的石碑至今尚存。括蒼洞南邊的麻姑山丹霞洞是道教第十福地,而沖應真人葛玄也早在三國孫權時期就於洞天轄區附近建造了純熙觀。 到東晉穆旁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仙居單獨建縣(始名樂安縣),首任樂安縣令羊忻(湖北襄陽人)弟羊愔在四川省夾江縣當 縣尉,罷官來仙居隱居在括蒼洞修道,後來得道成神仙。

帝王賜封

唐宋時期道教十分興盛,唐宋皇帝對括蒼洞重視非凡,有六代帝王對括蒼洞有過賜名賜物: 1、唐玄宗李隆基 皇帝於公元748年,得奏括蒼洞口出現一種似煙非煙,像雲非雲,鬱郁紛紛的仙氣慶雲覆蓋洞口,是為吉祥之兆,即頒布詔書,建造洞宮,賜名為「成德隱元」。 2、北宋真宗趙恆皇帝執掌時期,於公元1018年括蒼洞重新修繕,真宗皇帝改稱題額賜名為「凝真宮」。 3、北宋徽宗皇帝於公元1103年,奏聞仙居縣括蒼洞真徐來勒治理成效卓着,應予昭報,追封他為「靈應真人」。其封令《台州仙居縣括蒼洞徐真人封靈應真人制》全文如下:台州仙居縣括蒼洞徐真人,至德之人,用心若鑒,損虛靈應,下視無方,加惠吾民,在所昭報,申之顯號,茲謂國章,屍而祝之,俾永承事,可特封靈應真人。北宋末期1121年,括蒼洞(凝真宮)毀於寇亂,南宋高宗趙構皇帝繼位後,於公元1127年進行了重建。北宋真宗皇帝賜名「仙居」,今已千年。 4、南宋孝宗趙慎在位,於公元1182年皇宮賜給凝真宮道士陳會真道教經典總匯《道藏》等經卷。 5、南宋光宗皇帝趙惇在儲宮得到有關括蒼洞靈驗的奏聞,給括蒼洞書贈「瓊章寶藏」四個字,賜給道士陳會真。 6、宋寧宗趙擴,在未登皇位時,就賜給括蒼洞「自己的手畫」和「金鑄星宮像」。

重修凝真宮

八十年代,住洞道士自發籌資,粗粗修繕並在洞中塑雕葛玄等道教和佛教塑像20多尊,原有的「凝真宮[2]」古殿宇飽經歷史風雨,尚灑潑着古韻古味,加上括蒼洞側蓄水850萬方的括蒼水庫點綴着括蒼洞景觀,常有不少香客遊人到此觀瞻。

2007年,仙居縣籌備「仙居」命名千年慶典的大吉之年,出生於道教世家的聞玄真道長來到了括蒼洞,在有關部門及仙居縣老領導和有識之士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凝真宮的恢復重建工作。短短3年,宮觀主體工程完工。如今,金碧輝煌的凝真宮已經矗立於括蒼洞口,洞宮儼然呈現唐宋氣象。這正如宋朝仙居縣令劉光《括蒼洞》詩云:古洞藏真不記年,翠崖蒼壁故依然;怪來一夜清無夢,身在仙家第十天。 重建的凝真宮主殿高29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其外觀和內部裝修一改道教宮觀樸素暗淡的傳統,凝真宮修復籌備組以其全新的理念試圖給人以更多的喜悅而非沉悶壓抑。無論是二樓三星殿的福、祿、壽三星造像,還是三樓三清殿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造像,都輝煌壯嚴、氣勢恢宏。這種亮麗的、不拘傳統的建築風格具有探索創新的意義。道教,只有探索創新,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揮深入民族血液的道家文化的積極作用,才能浴火重生。

視頻

括蒼洞 相關視頻

中國遊記,浙江仙居縣括蒼山括蒼洞,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括蒼山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十大洞天之十——浙江括蒼山洞,個人圖書館,2011-06-04
  2. 中國道教第十大洞天凝真宮,道客巴巴,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