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和·馬瘦未為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擬和·馬瘦未為病》南宋抗金名臣鄭剛中作品。
鄭剛中一生著有《北山集》、《周易窺余》、《經史專音》、《論語解》、《孟子解》等。鄭24歲始離故鄉金華,對故鄉懷有深厚的感情,長期在陝西、四川等地任官為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只有借詩遙寄。一首《懷山居》:「春淺酒寒人密座,花深雨細蝶移枝。十年未解作歸計,此恨故園鶯自知。」懷鄉之情滿溢。他也曾回故鄉,並常游北山、大佛寺等,留下「終日徘徊得好涼,一懷炎暑變冰霜,會須日上出山去,更看芙荷生夜香」等詩篇[1]。
“ |
馬瘦未為病,不仁人乃辱。 樂哉仁者居,更對蕭然竹。 何曾不解此,日食萬錢肉。 寧如祗藜藿,卻有階前玉。 影亂鄴侯書,顛倒手都觸。 清風過餘涼,散作酒尊緣。 疏金忽瑣碎,天際一鈎曲。 婆娑觀此身,要俗不得俗。 |
” |
— [南宋]鄭剛中 |
鄭剛中與秦檜
《宋史·鄭剛中》有描述鄭剛中在四川,乃行屯田,免雜征,嚴教訓,重積聚,整軍旅,強武備,而金兵不敢犯。故有「宗澤猛虎在北,剛中伏熊在西」之稱謂。鄭剛中通過四年的治理,重振了巴蜀經濟,黎民不僅溫飽無憂,且儲蓄頗豐,真正是民富而兵強,「蜀人方倚為長城」。
秦檜見巴蜀之地日漸富足,先派使者進蜀,要求巴蜀增加稅賦上交,鄭剛中認為與金暫時和議,目的是休養生息,應存富於民,取信於民。鄭剛中有對四川重要性的認識:「四川關利害,甚大且重。九重之所深念,豈不謂四川安寧,則天下休息。」南北分治狀況下,四川的重要鄭剛中心中瞭然。一百多年後,蒙元開始滅宋,初始元宋在南北向交手,尚互有勝負,後蒙元改變策略,先取四川,取下四川之後,順長江而出,勢如破竹,南宋一敗如泄。四川對於南宋命運的重要只有鄭剛中這樣一心為國效力的人才能預先思謀。鑑於上述原因,鄭剛中拒絕了秦檜的要求。
宋金和議一成,秦檜以此居功,為獨相權傾一時,他先命御史汪勃奏請高宗置四川財賦總領官,並設置此職不隸屬於宣撫司,總領官趙不棄獨擅其權,又暗中作梗,不斷提供誣陷鄭剛中的材料。與此同時,金國要求釋俘,秦檜要求鄭剛中一放了之,而鄭剛中據理力爭不予釋放。
於是,秦檜以鄭剛中治蜀獨斷專行等罪名陷害鄭剛中,鄭剛中先被罷免,最後被貶至封州,數年後死於此地。
秦檜死後,鄭剛中得以昭雪,復原官,諡「忠愍」,鄭剛中在國家危難之際的耿耿忠心受到肯定。
鄭剛中是治世之能臣,也是文士成功戍邊的傑出代表,同時,鄭剛中一生著作等身,他的詩文也非常著名。鄭剛中是集文韜武略於一身,有膽有識的一代精英[2]。
視頻
擬和·馬瘦未為病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鄭剛中」詩詞全集(633)首),詩詞名句網
- ↑ 鄭剛中,金華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