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拜謁 |
拜謁漢語詞彙,拼音是bài yè,指拜訪,謁見,拜見;指參拜,瞻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拜謁 [1]
拼音 bài yè
詞性 動詞
解釋 拜訪、參拜、拜見、瞻仰
性質 漢語詞彙
注音 ㄅㄞˋ ㄧㄜˋ
出處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注釋
1、拜見。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告歸,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車拜謁,丞相從車上謝袁盎。
〔宋〕何薳《春渚紀聞·熙陵獎拔郭贄》: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隱,即前拜謁。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趙王即命繆賢召藺相如至,相如拜謁已畢,趙王問曰:"秦王請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為可許否?"
〔清〕袁枚《續新齊諧·喜婆》:扶侍新娘梳妝拜謁,立侍房闥如婢。
崑劇《牆頭馬上》第八場:啟稟老爺,眾位門生老爺,前來拜謁座師。
《舊五代史·梁書·趙犨傳》:又請為太祖立生祠於陳州,朝夕拜謁。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三忠祠》:我來再拜謁,弔古情彷徨。
冰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總理問我:"去過延安沒有?"我說:"還沒有呢,我真想在我還能走動的時候,去拜謁一次。"
李二和《誠實的魅力》:我曾到牟峒的瓦佛婁里村落那片神秘的山崗拜謁過羅丹,曾被羅丹藝術所深深感動。
辨析
相同:拜會、拜謁都有尊敬地訪問對方的意義。褒義。
不同:
1、拜會指外交上的正式訪問或禮節性的拜訪;拜謁指個人之間的拜見。
2、拜謁多用於拜訪高級長官或德高望重的人物;拜會的雙方身份地位是平等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