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拐棗(王寧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拐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拐棗》中國當代作家王寧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拐棗

第一次吃拐棗,我五歲。那天,是我們小鎮物資交流大會的正會。

小鎮地處108國道,自古交通便利,是一座有着五百多年歷史的商貿古鎮。記憶中十月會的地址在西村沿着二號路兩邊的麥地里,日用百貨,騾馬市場、家具農具,各種風味小吃,各種雜耍,大到手扶車拉拉車,小到碗筷針線,省市劇團大戲輪番登台,吸引着方圓百里的莊稼人,也吸引着省內外的商家。

農曆十月,冬小麥已半拃高,忙了大半年的莊稼人終於閒了,娶媳婦嫁女,該置辦該拾掇的,會上應有盡有。距離年關也近了,女人們成群結隊去趕會,扯上幾尺絨,給大人娃娃做上幾雙窩窩,再籌思着一家老小過年的衣服。男人和婆娘走着走着,就散了,把娃架在脖子上,隨着人流挪到牲口市,就捤不動了。不摸一摸騾子馬,就好像麼逛會。直到婆娘驚顏失色地撲過來擰耳朵,才起身。逛會的老漢,戴上火車頭帽子,棉褂褂一披,煙鍋給腰帶上一別,取出石頭鏡給鼻樑上一架,招來老伴一頓臭罵:看把你個老不死漲死了!都不看啥季節了,再裝都是個大尾巴狼!不就是逛個會嗎,揍作得咋相親去呀!

哈哈,想休你的息息滴咧,你還給槍口上撞!麼眼色滴很,趕緊麻利些,今個逛會給你買個頭巾!全當咱倆見面!老漢哈哈笑着,一臉諂媚,惹得老伴一個白眼,兩朵紅雲飛上腮。

十月的天,懶婆娘做不了三頓飯。日上三竿,寒氣減散,會上的人漸漸多了,賣吃貨的,猛不丁一聲吆喝,驚得路人回頭觀望。會上炒蕎粉的攤攤圍的最圓,豬油加蒜苗是炒苕粉的絕配,要上一碟,煎和可口,趁熱給嘴刨,立馬暖和了許多。辣子疙瘩的攤子要是有食客,不僅能招來路人的垂涎:唉,啥時候咱也能咥上一碗?也能招來一句暗罵:這狗濕滴,奏是有錢!

戲台下,永遠是最熱鬧的地方。老人們早早就占好了位子,老漢們抽一鍋煙,老太婆們三三兩兩眉飛色舞地拉着家常,女人們追着滿場子瘋跑的娃娃,男人們東張西望瞅着別人家的婆娘。戲台上開場鑼鼓一響,台下的喧鬧聲漸漸少了。

那年冬小麥進了地,父親沒日沒夜地做着箱子、木梳匣子、架閣。我們為父親打下手,拉墨斗遞刨子,看着一塊塊木頭在父親的手中變成成品,看着箱子木梳匣子上面的花卉飛鳥,仿佛看到了小學課本上的馬良。家具做好畫好晾乾,單等着十月會一開,就能過個好年。

正會,舅爺從東江渡趕來,帶着大姐去逛會,我回家後,氣得連蹦帶跳,一溜煙跑出去被婆攔住:不敢去,會上背娃婆多很!

那天,我坐在巷口的苞谷杆上,眼巴巴地望着,直到看着舅爺拉着在會上被擠丟了頭巾哭哭啼啼的大姐,我瞬間開心了。為了哄乖大姐,舅爺買了一把拐棗,那天,我沾了大姐的光。[1]

作者簡介

王寧子,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大王街辦人,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鄠邑區詩詞楹聯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