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魯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拉魯島(邵語:Lalu),舊名為光華島,是一座位於台灣南投縣日月潭中央的小島。清朝時有珠嶼、珠仔山、珠潭浮嶼等稱呼。[1][2][3] 台灣日治時期有玉島、水中島等稱呼,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改稱光華島,日月潭周遭居民習慣稱為珠仔山。後因為《原住民族與台灣新政府新的夥伴關係條約》,且邵族極力爭取下而正名拉魯島(LALU)。
介紹
拉魯島是台灣原住民邵族傳說中祖先靈魂安息之處,因此長久以來一直都是當地的重要地標。根據邵族傳說,邵族的祖先原來自南方,由於打獵時發現一隻白色水鹿而沿路追逐到日月潭的拉魯島。但白鹿瞬間變成一棵白茄冬樹矗立在島上,所以邵族的祖先也從此在潭畔定居下來。因此茄冬樹成了邵族的聖樹,拉魯島也成了祖靈安息的聖地。
拉魯島被邵族同時也是各氏族祖靈的住所,因此邵族女祭司(先生媽)的宗師也住在島上。先生媽保管的祖靈籃邵族族語為「烏拉拉魯灣」(Wulalaluwan),「拉魯」名稱來自於此,故拉魯島有「心中聖島」之意。相傳Lalu島原是邵族人虔信祖靈存聚神聖的一座聖山,邵族人的「先生媽」,也就是女巫,擇定人選時,必須在黃道吉日到珠仔嶼(拉魯島)請示祖靈,得到祖靈的同意,女巫才得到資格,日後才能負起念咒語、主持祭典的重任。[4] 戰後南投縣政府接受縣政顧問黃大受教授建議,參考杭州西湖白雲庵月下老人祠之案例,於民國69年(西元1980年)在拉魯島(時稱光華島)上建立臺灣第一座主祀月老的廟宇,並經常辦理水上集團結婚,遊客頻繁造訪、電視公司取景也使該廟頗負盛名。
民國88年(西元1999年)921大地震震毀月下老人祠,規劃重建時邵族族人也爭取恢復祖靈地,故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年底將神像遷移至日月潭龍鳳宮,並將拉魯島劃為原住民區域限制外人登島,不再讓旅客登臨踐踏,遊客只能由在島四周水域的浮橋棧道上,欣賞有關邵族文化展示和歷史發展的裝置。附近的德化國小則會在畢業典禮時讓原住民畢業生划獨木舟舉行登島儀式。[5]
抬高計畫
拉魯島受921大地震以及長期波浪沖蝕的影響導致面積越來越小,到了2006年拉魯島在滿水位時的最小面積只剩下二十坪,因此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年底展開抬高拉魯島的工程,使用一千多萬的填土並在2007年2月時動工,完工時拉魯島的面積擴大成2006年的八倍、也就是一百六十坪,海拔亦提升到七百五十一點五公尺,島的底部也增設擋土牆設施以減少沖刷,配合長時間調節用水而略有成效。[6]
然而拉魯島抬高計畫牽扯到改變自然景觀的緣故,部分人士認為拉魯島的下沉是屬於自然現象、不應該干擾。
其他
- 涵碧樓英譯名稱即取本島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