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抗日烽火(李英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抗日烽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抗日烽火》中國當代作家李英利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抗日烽火

這年冬天,敵人到處安崗樓,村村鎮鎮都住下鬼子偽軍。游擊隊就鋪着葦葉在冰上堅持鬥爭。大家滿懷勝利的信心,一邊擦槍一邊唱歌。宋鐵柱在同志們的照顧下,傷漸漸地好了。

寒風呼呼地刮着,河裡結冰了,宋鐵柱的傷,已經好得差不多了。可是敵人到各村來搜查,他們只好在葦塘里的冰上過日子。

餓了,吃點老百姓偷偷地送來的乾糧。渴了,就嚼冰塊。大家「咯吱吱,咯吱吱」地嚼得怪起勁。宋鐵柱逗趣道:「這是冰糖哪,一人一塊,不花錢。」

程小蘭穿着破棉褲,膝蓋上吊着一塊破布,西北風吹來,破布兒一掀一掀的,楊彩鳳說:「哈,你的褲子上還吊着個門帘兒呢!」大家都「哄——」地笑了。

游擊隊員們成堆地坐着,有時開討論會,有時擦槍,有時唱歌:「槍聲響,大炮轟,殘暴的敵人來圍攻。不怕槍聲,不怕炮轟,我們要粉碎敵人的圍攻……」

一天夜裡,雪花飄飄。一陣兒功夫,雪就把游擊隊員們埋住了。同志們蒙着蓆子,都凍得發抖。

就這樣,游擊隊員們在冰上堅持了七天七夜,鬼子大部分撤離了,只留下偽軍守崗樓,游擊隊員們就進村活動

這時,有個名叫汪斜眼的偽軍小隊長,到村里搶奪糧食,打罵老百姓,慘殺村幹部,惡性難改,真是無惡不作。

一天,汪斜眼帶領一個偽軍,又到村里向老百姓要這要那。最後,還要兩個冰溜子船,派兩個民夫送他們回去。

冰溜子船一前一後,在黃河的冰塊上溜得很快。汪斜眼忽見一片葦塘,回過頭問道:「老鄉,走錯路了吧?」

兩個老鄉都笑着說:「汪隊長,你放心吧。這是條近路,我們就是閉着眼睛也不會走錯的。」

後來,冰船溜進葦塘里的壕溝里了。汪斜眼正想問,忽然後腦勺上碰了個涼冰冰的東西,嚇得一動也不敢動。

身後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別動!你這狗漢奸,太作惡多端了,經咱們縣上批准,今天執行槍斃你!」

原來兩個老鄉,一個是高亮兒,另一個是郝長海。高亮兒把汪斜眼押進葦塘里,照着後腦勺就是一槍。

另一個偽軍站在郝長海面前,嚇得渾身發抖。郝長海鄭重地說:「你別怕,咱們只殺最壞的人。你以後不要給敵人做壞事了。你先幫我們做一件事,再放你回去。」

「是,是。」

當天晚上,游擊隊員們暗暗地把崗樓包圍了。郝長海穿着汪斜眼的衣服,到崗樓下,吩咐那個偽軍叫喊,那個偽軍喊道:「快放下吊橋,隊長回來了。」 崗樓里的偽軍連忙放下吊橋。大家跟着郭長海進去,一槍也沒打,全繳了偽軍的槍械,把崗樓用火燒掉。

游擊隊員們把各個偽軍據點擊破,打開局面。第二天下午,郭長海、宋鐵柱等四名游擊隊員,假裝捉魚的,撐着兩隻冰船兒,來到小荷村。

高亮兒的魚叉上,吊着一條大鯉魚,活蹦亂跳地甩着尾巴。岸上崗樓底下的偽軍見了,都紛紛地跑過來。

二十八

兩個冰船兒,在一棵大柳樹下靠了岸。偽軍站在岸邊說:「我們班長正想吃魚,就留下這條大鯉魚!」

高亮兒連忙擺手說:「老總,這條魚前面崗樓上已經訂下了。」偽軍說:「要大的,小的可不要!」郝長海說:「先生,別着急,你要大魚,簍子裡還有呢!」偽軍大模大樣地彎下腰來看。

郝長海不慌不忙地從魚簍里掏出手槍,對着偽軍說:「別作聲!」高亮兒過來,一把奪了偽軍的槍。

那個偽軍正在上牙打着下牙,告訴崗樓里的情形,又有一批捉魚的人撐着冰船兒來了。郭長海連忙向他們招手。「來吧,來吧,老總叫咱們送魚呢!」

大家集合後,留下郝長海看着偽軍。宋鐵柱、高亮兒左手藏槍,右手捉魚。大家跟在後面,進崗樓里去了。

崗樓里的偽軍班長身上罩了塊大白布,正在剃頭。他斜着眼看見有人送魚來了,笑着說:「哈!送魚來啦!」

高亮兒走到偽軍班長跟前,忽然拔出手槍,偽軍班長嚇呆了。剃頭師傅知道游擊隊來了,剃了半個頭就溜走了。

游擊隊員們只一陣功夫,把班長和一班偽軍都捉住,連同所有的長短槍等許多勝利品都帶走了。

宋鐵柱和高亮兒,放火燒崗樓。附近的老百姓都來幫忙,還說:「不曾見游擊隊來,怎麼就拿下崗樓啦!」

當天晚上,陳老耿來了。他跟大家商量,要拿下江家屯的大崗樓。那兒的偽軍隊長就是候世昌。

可是這崗樓造得很堅固,候世昌又提防得緊。大家想不出什麼辦法,後來,程小蘭說:「我的姥姥就住在那兒,我進去看看。」

開始大家不放心,因為程小蘭堅決要去。陳老耿馬上派人送她到江家屯村外,程小蘭獨自偷偷地進去。

程小蘭的舅舅,在崗樓上當差。可是程小蘭去了三天,沒有回來,第四天半夜裡,大家正在着急,她回來了。

程小蘭的手已經凍僵。臉上卻喜洋洋的,她叫楊彩鳳拿來剪刀,撩開她的棉襖大襟,把底襟的角兒拆開。

程小蘭取出一張紙來,大家湊在豆油燈前看,只見用鉛筆畫着橫一道,豎一道,還有小方塊和小圓圈。

大家看得莫名其妙。原來這是一張崗樓的詳細地圖。經過程小蘭指着一一說明,大家都歡笑了。

第二天晚上,漆黑的伸手不見五指。游擊隊員們就向江家屯出發。走到村外葦子地里,由程小蘭一人,提着小油瓶進去。

崗樓的後院,是朱家的住宅。程小蘭輕輕地推開朱家的大門進去。不一會兒,就有人來把門關好。

等到半夜裡,程小蘭悄悄地出來,用鵝毛在大門上下的轉軸上抹了油,一點兒也沒聲音了,她拉開大門出來了。

她又把大門輕輕帶上,她急忙回到葦子地里說:「門開了,快去吧!」大家都跟着她轉彎抹角地進去了。

崗樓與朱家是鄰居,是隔絕的。搭了梯子上去,用鐵銼卸開窗欞,把窗上塞住的磚頭抽出來,一塊一塊往下遞……[1]

作者簡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於山西臨猗,運城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