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投前估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投前估值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投前估值,是指在投資人的資金進入目標公司前的公司的估值。而投後估值,則是投資人的資金進入目標公司後的估值。簡單而言,投前估值+投資人資金=投後估值。

投前估值vs投後估值

在過去,VC通常都是以「投前估值」進行投資的。如果你在公司投前估值(比如1000萬)的基礎上加上你將要融進來的資金(比如200萬),你就會得到你的投後估值了。

投前估值(1000萬)+融資(200萬)=投後估值(1200萬)

也就是說現在投資人將會擁有你的公司的200萬/1200萬=16.7%

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大概2009年,因為此前的投資基本上都是來自一到兩個投資人而已,且此前在初創企業早期的融資中通常還沒有「可轉換債券」的介入,同時也不像現在的一輪融資活動中動不動還會冒出20多個天使投資和6個種子投資出來。

所以投資交易中一般只會涉及一個VC或者兩個VC,故當時對一個投資的描述經常使用的說法就是「在20美元的基礎上再融資5美元」,事實上指的就是在2000萬美元的「投前估值」的基礎上再融資500萬美元。

公司估值融資後我的股權怎樣變化,如何計算?

案例:假設我們現在暫時老闆給每個合伙人10%股權+20K月薪,我們註冊資金是300萬。也就是小明現在是30萬股。

如果半年後公司投後估值1億,有a輪的投資2000萬,占20%,那么小明的股權怎麼變化?

公司估值在風險投資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決定了投資人的投資可獲得的股權比例。

公司估值可分為投資前估值和投資後估值,二者的關係為:

投資後估值=投資前估值+投資額;

而投資人獲得的公司股權比例=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舉例:

公司投資前估值8000萬,投資2000萬,則投資後的估值為1億。

獲得的股權比例為2000萬÷1億的所得商,也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資人的投資額決定了投資人獲得的股權比例。

但是公司估值是無法反映到工商登記層面的。

公司估值和投資額所決定的股權比例,要通過投資額相應部分進入公司註冊資本的方式來得以體現。

根據上面的例子展開,投資2000萬,投資後估值1億,那麼就獲得20%的股權。

公司註冊資本為300萬,設2000萬投資款進入註冊資本的數額為X,那麼X÷(X+300萬)=20%,則X=75萬

也就是說,2000萬投資額,75萬進入註冊資本,註冊資本成為375萬,其餘都進入資本公積。故你的股權在融資後變為8%,也就是你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的估值是800萬。

在這裡,進一步將投資估值和同比稀釋拆分做個簡單理解:

1、首先要明確,估值分為投前估值和投後估值;投前估值指的就是投資人進入前,企業或者投資機構給予企業的投資價值評估;而投後估值=投資前估值+投資額,而投資人獲得的股權比例=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2、同比稀釋:

上述也說了,公司投資前估值8000萬,投資2000萬,則投資後的估值為1億。獲得的股權比例為:2000萬/1億則就是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資人的投資額,決定了投資人獲得的股權比例。但是上面也說了,公司估值公司估值是無法反映到工商登記層面的。要通過投資額相應部分進入公司註冊資本的方式來得以體現。

也就是說,2000萬投資額,75萬進入註冊資本,註冊資本成為了375萬,其餘的都進入資本公積了。

根據上述案例提到的問題,簡單理解同比稀釋的概念:

投資人占20%,個人股東股權占比打個8折——假設投前是10%,那麼投後就是:8%;

同樣的,投資人占30%,個人股東股權占比打個7折——假設投前是10%,那麼投後就是:7%。

公司估值

公司估值是投融資、交易的前提。一家投資機構將一筆資金注入企業,應該占有的權益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價值。公司估值有利於我們對公司或其業務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進行正確評價,從而確立對各種交易進行訂價的基礎。

公司估值是證券研究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估值是一種對公司的綜合判定,無論宏觀分析、資本市場分析、行業分析還是財務分析等,估值都是其最終落腳點,投資者最終都要依據估值做出投資建議與決策。

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

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特點是主要採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PEG估值法、市銷率估值法、EV/銷售收入估值法、RNAV估值法;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特點是主要採用折現方法,較為複雜,如股利貼現模型、自由現金流量貼現模型和期權定價法等。

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市場供求決定的股票價格,絕對估值法體現的是內在價值決定價格,即通過對企業估值,而後計算每股價值,從而估算股票的價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