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扭萼鳳仙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扭萼鳳仙花

中文學名:扭萼鳳仙花

拉丁學名:Impatiens tortisepala

Hook. f.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無患子目

科:鳳仙花科

屬:鳳仙花屬

種:扭萼鳳仙花

扭萼鳳仙花(學名:Impatiens tortisepala Hook. f.)中國的特有植物,是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中國四川等地,生長在山谷陰濕處西藏,該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古代已有關注其觀賞價值。[1]

扭萼鳳仙花形態特徵

扭萼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具少數支柱根,全株無毛。莖直立,分枝,小枝細,開展。

葉互生,具柄。葉片近膜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0-15 (20) 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邊緣具圓齒狀齒,齒端具小尖,齒間無剛毛,側脈6-7對,弧狀彎,在下面明顯,上面暗綠色,下面淺綠色,葉柄長5-10毫米,無腺體。

總花梗生於上部葉腋或小枝端,近直立,短於葉,長6-7厘米,具6-8花,花總狀排列。花梗長1-1.5厘米,結果時伸長,開展,基部具苞片;苞片鑽形,長2-3毫米頂端急尖,宿存。花黃色,長4厘米,側生萼片2,膜質,腎狀圓形,長約5毫米,寬3-4毫米,扭曲,頂端幾達臍部;旗瓣圓腎形,長1.5厘米,背面中肋增厚,具龍骨狀突起,頂端喙尖;翼瓣具寬柄,長2-2.5厘米,2裂,基部裂片小,圓形,上部裂片較長,斧形,頂端圓形,背部具反折的小耳,具紫色斑點;唇瓣檐部囊狀,長達2厘米,口部斜上,寬10-15毫米,先端尖,基部急狹成長15毫米,內彎頂端棍狀粗的距。花絲短而寬;花葯卵圓形,頂端尖。子房紡錘形,直立,頂端尖。

蒴果線形,長4-5厘米,頂端喙尖;種子多數,長圓狀倒卵形,長4毫米,栗褐色。花期8-9月。

扭萼鳳仙花物種區別

該種萼片十分奇特,腎狀圓形,上端多少扭曲,一側頂端具粗喙尖,或幾乎達臍部,與本屬其他的種類顯然有別。天全二郎山的標本,花黃色,翼瓣基部和上部裂片中央具紫色圓暈;唇瓣檐部有紫色斑點,距較長,頂端螺旋狀內卷,這些明顯的特徵似乎被 Hooker f. 忽略了。

扭萼鳳仙花產地生境

產中國四川(洪雅天全)。模式標本采自洪雅。

扭萼鳳仙花生長習性

《廣群芳譜》中亦云「人家多種之,極易生。二月下子,隨時可再種。即冬月嚴寒,種之火炕,亦生苗」。其果實很特別,成熟果實稍遇外力便彈裂開來。噴灑出去的種子,散落於周圍,第二年就會長出一顆一顆的鳳仙花,以此「擴充地盤」延續後代。

扭萼鳳仙花栽培技術

播種一般在3月至4月進行,如果是在「國慶節」觀花,則在6月至7月播種。

準備好播種用土,將種子撒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土後,再噴水保濕,然後放在無直射陽光處,注意澆水,勿使土壤乾燥,澆水時不要將種子衝出來。

約過7天至10天,種子陸續發芽出苗,應避免烈日暴曬,經常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當鳳仙花小過於擁擠時進行間苗,使其茁壯生長。

當小苗長出3片至4片真葉時分苗定植,分苗時應帶宿土,栽後放在陰涼處進行緩苗。緩苗後放在良好、光照充足處養護,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經過50天至60天,鳳仙花就會綻放出嬌美的花朵。

扭萼鳳仙花病蟲防治

為害症狀:斑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初生黃色小斑點,漸向四周擴展為圓形病斑,病菌如從葉尖或葉緣侵入,致葉尖枯死,葉緣焦灼。

防治方法:⑴及時清除病落葉。⑵必要時噴灑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或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為害症狀:葉上病斑初為褪綠斑塊,葉脈所限呈不規則形,葉背可見白色霉狀物,較厚密,嚴重時覆滿全葉,致葉片枯焦,影響觀賞。

防治方法:⑴栽植時,應注意選擇地塊,合理密植,養護,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⑵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為害症狀:主要為害葉、莖和花。染病葉片上布滿白粉。莖、花染病產生與葉片類似的症狀。該病發生普遍,5-9月均可發生,嚴重的造成植株衰弱,葉片變黃提早枯死。

防治方法:⑴秋季枯枝落葉,集中燒毀。⑵精心養護,日照時間每天12小時以上,有利於形成花芽並增強抗病力。⑶發病初期噴灑5%多硫化鋇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達科寧懸浮劑600-7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對三唑酮產生抗藥性的地區,改用12.5%腈菌唑乳油3000-3500倍液、40%福星乳油7000倍液。

為害症狀:根結線蟲病是南、北方普遍又嚴重的病害,主要為害根部。線蟲侵入側根或鬚根後,形成很多大小不一的癭瘤,受害植株生長緩慢,莖細株矮,葉片漸變蒼白色失綠,葉緣背卷,皺縮枯萎,花苞黃枯或不開放。

防治方法:⑴加強檢疫,防止病苗的傳人、傳出,避免擴展、蔓延。⑵播種育苗或盆栽定植時,注意選用無病土。⑶用作育苗或定植的土壤,最好在高溫季節翻曬2-3次,司消滅大量病原線蟲。⑷用藥劑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環狀溝,每盆施人滴滴混劑5-10mL原液,馬上覆土壓平,熏蒸半個月後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異丙醚乳劑1000倍液,每盆施 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也可施用5%鐵滅克顆粒劑,每平方米埋藥1-3g,或澆灌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澆灌150-250mL藥液。

為害症狀:主要為害莖部。初根莖處呈現油漬狀暗綠色條狀斑塊,嚴重時莖、葉全部變黑,植株倒伏死亡。

防治方法:⑴減少初侵染源。採用隔年土,並在炎夏進行多次耕翻土地,經充分日曬該菌生活力降低,陽光照射可使休眠卵孢子萌發,從而喪失侵染能力;秋季徹底清除病殘體,可減少發病。⑵防止雨水濺射和傳播,對減少地上部發病具重要作用。⑶發病初期噴灑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扭萼鳳仙花植物文化

鳳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內閣學士汪灝等撰成的《廣群芳譜》記述鳳仙:「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雖不比梅、蘭、竹、菊、牡丹和芍藥,甚至曾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貶為「菊婢」,但鳳仙花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風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自古以來總有愛花之人對鳳仙花情有獨鍾,更有文人不吝筆墨吟詠鳳仙。

唐代詩人李賀在《宮娃歌》中寫道:「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又吳仁壁有詠《鳳仙花》:「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楊萬里的《鳳仙花》:「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楊維楨、明代瞿佑、清代劉灝等均有以鳳仙花為題的詩句。

清人趙學敏所著《鳳仙譜》是一本園藝特色的著作。在趙學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罌粟、虞美人、雞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質陋,然鳳仙花無二者之病,故當為著專譜」可見其對鳳仙的喜愛之情。

參考來源

  1. 扭萼鳳仙花,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