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才秀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才秀加
村黨支部書記
出生 1969年3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村黨支部書記
知名於 全國勞動模範

才秀加 (1969年3月 - )男,藏族青海省 共和縣切吉鄉東科村人,初中文化程度,中共黨員。1991年才秀加當選為切吉鄉東科村黨支部書記,他為東科村的脫貧致富、和諧發展默默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年華。才秀加先後被州、縣委聯繫評為「先進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和「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04年被評為「青海省勞動模範」。200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人物事跡

上任伊始,他從群眾的期望中增強了干好工作的責任心,以自己對黨負責、對群眾負責的態度,勇敢地挑起了重任,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他沉下心來與村「兩委」班子一起想辦法找路子,商討脫貧致富的途徑。為了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組織和帶領本村黨員幹部,挨門逐戶向群眾宣傳黨在農村牧區的各項方針政策,動員群眾加強以草場圍欄、牲畜暖棚、定居點、人工種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進行蓄種改良,大力發展牛羊育肥,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群眾收入。

經過十來年的努力,東科村的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草原全部實現了圍欄,牧戶全部定居,戶戶建有暖棚和飼草料生產基地;傳統的畜牧業生產方式逐步向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科技知識在具體生產環節中基本得到應用,畜牧業生產得到健康、持續發展。

先後投資35.5萬元,完成了叉叉溝20公里灌溉渠道的維修;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整修鄉村道路43公里;退耕還(林)7745畝,其中補載補植退耕還林1745畝,天然林保護項目1000畝,種植當年生牧草5000畝;投資200多萬元,建成高標準畜棚75座;積極強化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絨山羊種公羊10隻,歐拉羊種公羊20隻,加大了羊種的改良力度,育肥牛羊2430頭,群眾增加收入48.6萬元;網圍欄建設25萬畝;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架設高壓線路25公里,完成了部分牧戶的電網改造工程,徹底摘掉了無電村的帽子;爭取到29.6公里人畜飲水管道項目,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問題;大力發展共同工商業,走牧工商一體化的道路.

2004年10月份,投資44萬元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鋪面房40間的農貿市場一個,為活躍當地經濟、物資交流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4年底,他組織黨員群眾自籌勞力拉運石頭1900方,積極從縣上爭取水泥60噸,修建灌溉壩一座;爭取項目資金75萬元,修建高標準畜棚50座。截止2004年底,全村生產性固定資產達1048萬元,人均純收入2857元,全村擁有摩托車、手扶拖拉機、農用車、小汽車515輛,家家購買了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主要成就

才秀加上任伊始,着力從基礎教育抓起,積極籌措資金改善辦公條件,對部分因經濟困難而不願送子女上學的,他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他們的學費,幾年來他個人共計捐助學費達4萬餘元。

他親自參與與鄰村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成功調處了東科村與浪娘村之間的地界問題,與興海縣子科灘鎮黃青村的草場糾紛,妥善處理了與興海縣河卡鎮寧曲村長達四十年未解決的草山矛盾,還幫助鄰村喬夫旦村解決了一起內部草山糾紛,幫助鄰村英德爾村解決了一起民事糾紛。

積極與鄰村組織開展「賽馬會」、「物資交流會」等活動,不僅加強了同鄰村的溝通,也大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村風村貌有了根本改變,酗酒賭博、打架鬥毆等惡習悄然匿跡,鄰里和睦相處,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已經形成。[1]

2011年東科村被海南州委、州政府命名為「文明村」,200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小康文化村」;2004年被海南州委、共和縣為授予[2]

參考資料

  1. 才秀加中國軍網
  2.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