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手電筒(王茂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手電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手電筒》中國當代作家王茂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手電筒

村莊,樹木,山川河流,籠罩在朦朦朧朧的蒼穹下,如畫家的一幅不成熟待修復的油畫圖。一切生靈,皆進入溫馨的夢鄉中。「撲塔塔」的腳步聲,在村街的這頭又響到到那頭。

忽閃着的影兒,一束耀眼的手電光線即刻照的暴露無餘。特別是月黑頭的夜晚,老漢精力特別集中,不得絲毫怠慢馬虎,村子夜晚治安的好壞,全在他的掌控中。

村子治安巡邏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擔的。老漢在全體村民大會上的熱烈掌聲中,榮幸地挑起這副擔子。他很有榮譽感、幸福感。更高興的是村委給他配備了這隻手電筒,並且是裝有三節大號電池的大手電筒。「三」很牢穩,上初中時,數學老師大講特講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腳架多用於建築工地,利於施工安全,工程進度。歷史老師樂講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牢固性。裝三節電池的電筒,不僅寓意好,照起來也十分耀眼刺目。用的時間也比裝兩節電池的手電筒時間久。那年月,村子唯一的供銷店是經上級批准允許的,緊缺的用品憑票證供應。一般農戶,每三個月供應一對電池,家有孕婦和常年有病臥床不起的人家,憑單位蓋章的證明信,才可每半月買到一對電池。而巡邏員用的手電筒,所用的電池,不受時間的制約。

那天傍晚,兒子還未等老漢放下碗筷,就一抹嘴,悄悄從睡屋裡揣起三節手電筒,溜出家門,去柳樹行子尋捉知了猴。兒子拿着手電筒,轉動手腕,一束灼目的亮光,流星般地在地面在樹身速游,好玩極了。玩膩了,才用心照知了猴。

老漢飯後,休息了片刻,夜色深沉,帶手電筒巡邏,不見,急的跺腳撩腮。待了一個時辰,兒子拿着一包知了猴高高興興的家來。

爹,給你電筒,我逮了一包知了猴,你看看。兒子高興地炫耀自己的戰績,眉開眼笑。

老漢一把抓住包,一下摔到地上,又用力踏上兩腳,氣憤憤地訓道:你用集體配給我的手電筒,逮這些熊玩意,我的這張老臉往哪擱!上去就是一呱子。兒子哇哇地哭起來,娘護着兒子說:他爹,大人半年一年不占點油葷可以,孩子受得了嗎?又對兒子說:好啦,別啊啊地煩死人啦,有志氣,大了掙錢去!此時,氣憤憤的老漢已拿着手電筒上街巡邏去了。

村風大有好轉,露頭的小偷小摸,不管是集體的菜園,還是個人房前屋後的蘿蔔茄子被盜了,還是黃鼠狼抓雞都逃脫不掉手中的手電筒。

一個朦朧的夜晚,下着小雨,站在大門屋檐下避雨的老漢,見到不遠的街上匆匆從通往莊稼地里的路上走來。一束明光射去,那人趕緊伸出胳臂遮臉,雨絲忽閃着落在身上,衣裳全濕啦,慌慌張張,朝自家的住宅小跑似的走。

給我站住!邊喊邊朝那人趕去,那人見快追上,忙站住,用另一手提的一兜鮮玉米棒子,扔在路溝。老漢一見這人是村里丈夫常病臥床的女人。心裡一陣無奈的心酸。在電光下,女人的兩眼把扎着,嘩嘩流水,待老漢走近她的一霎,忙脫上衣。

你這是幹麼!老漢剎那站住了:穿上衣服,別來這一套,不嫌丟人。見女人猶豫不決,老漢壓低聲音狠狠地說:以後可別幹這些事了,有困難,向政府反映,不會不管!

女人感恩地點着頭,流着淚。

好了,把掰的玉米帶回去!

老漢望匆匆走去的身影,深深地嘆着氣。

總沒不會透風的牆,一段時間過去,老婆聽到風言風語的閒話,疑心自己的老漢與窮婆夜晚護村有染,偷偷給村領導訴苦。對無實證的告狀,反讓村干認為這是她不讓丈夫當夜晚巡邏員的說辭,狠狠批了老婆私心一通。

老婆覺得受到村干與丈夫的雙重「委屈」,一骨碌把怨氣泄在老漢身上。恩愛半生的夫妻如一塊錚明的圓鏡被老婆摔成兩半。她一見老漢的影子在家,火氣就悠然升起,燃到老漢身上。老漢對妻子指桑罵槐的無理取鬧,無茬找茬,實在無奈,只好忍氣吞聲。實在忍不住了,沒好氣的回敬兩句,這下更引起老婆的怒火。潑婦樣地大罵老漢。老漢實在忍無可忍。

經過一番無眠的冷靜思考。老漢背着家人,幾次找到村長,請求當村子的護坡員。正好,這年風調雨順,秋作物長得特別好,黃豆青裡帶黃。棉花,長的如一片片的白雲。大片的地瓜,棵子底下隆起脊背,棵棵裂着縫,露着肩。玉米、花生、蘿蔔也長得特別喜人,讓人高興地流延三尺。為嚴防人畜損害,預防偷盜,正考慮護坡員的人選。喇叭上廣播聘用護坡員的消息多遍,不見一絲成效。村干們正在發愁與打退堂鼓的節骨眼上,得到老漢的多次請求。把他換下來,誰去替補,尚未明目。

村子的喇叭終於宣布老漢任護坡員的消息。

老漢住進村里莊稼地的臨時陋房。建在高坡地的護坡房,房子留着一小門,從牆壁小窗戶望去,原野的一切收進眼裡。從高處看這裡,護坡房猶如放在地頭上的搖搖晃晃的草盒子。頂部是用石棉瓦搭成的,牆壁用頭年的高粱秸杆捆綁而成。一吹來發着「吱吱」的警報聲。

床的四角立着四根同樣長的圓棍,楔固在地里,其上便橫排着無數樹的枝條,用鐵絲緊綁,那是老漢用的床。

房外磊有簡易的鍋灶。老漢吃住在坡地,柴米油鹽是村委送來的。老漢輕易不用手電筒照明,就算很黑的晚上起夜,也很少用手電筒照明。

好長時間沒回家看看了,更知道自己有些受寒了,回家找些薑片。那天,老漢把做的草人,置到莊稼地高處,披上自己的一身舊衣,戴上草帽,宛如看坡人威嚴地站在莊稼地頭,照看身邊千株萬棵待成熟的農作物。然後他揣着裝有手電筒的提包,走到自家門口,輕輕咳嗽了一聲。兒子聽到爹的聲音忙走出屋子,高興地叫了兩聲甜甜的爹。老漢蹲下身來,輕輕地親着兒子,兒子覺得臉上熱辣辣的。老婆從窗戶瞧見,匆匆上床蒙頭裝睡。

你媽還好吧!

老婆裝聽不見。

兒子說,爹,我很想你,別去看坡了,三天兩頭,不回家一趟,我與娘不放心。

自願去的,我不看誰看?

爹,你臉發紅,是不受感冒啦!兒子看着爹的臉說。

高興的!

不看坡,在家吃住,我與娘都放心了。兒子望着爹,挽留地說。

這個?好,我想想!

回到坡地里,晚上一夜沒合眼,天不亮,提起熱水瓶,用開水泡了個窩窩頭。吃罷,就去地里照看莊稼。西沉的月亮娘子,在雲層里藏來躲去。老漢拖着疲倦的身子,來到地瓜地頭的一口枯井旁。在井台石上坐下,靜靜地看着周邊莊稼,覺得全身有些發冷。他順手把手伸進口袋,取旱煙,煙包里有割好的煙紙與旱煙絲,好些時候不抽煙了。「咕嚕」一下,手電筒從衣袋裡掉下來,又「撲哧」一下滑進枯井。這時,太陽從地平線上探出頭來,把大地照得十分清亮,空氣含着莊稼的清香。

「哎呀,真倒霉!手電筒是維護個人與集體財產的武器呀!怎能失掉他呢?」

老漢匆忙站起身,往井裡一看:嘿!一丈來深,不深!井底的泥水中,小青蛙們還蹦躂着呢!手電筒會濕壞的。

他二話們說,把外衣一脫,手按井沿,兩腿一抬,「撲哧」滑進井裡。

好長時間不見老漢,人們議論,猜測。兒子老婆更是急的無抓無撓。是不是那天回來時,有些咳嗽,發燒嚴重了?哎,我不應冷冷地對他!村干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組織民兵們遍地尋找。

老漢竟掉進井底,發脹的屍體把衣服鼓漲的緊緊的,手裡緊緊地攥着那支三節電池的手電筒[1]

作者簡介

茂長,(王兵),濟南人,共黨員,中國林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