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扁嘴天鵝
原圖鏈接

扁嘴天鵝(學名:Coscoroba coscoroba) [1]:體長90-115厘米,體羽白色,羽端黑色,在飛行時則很明顯。雁喙和腳紅色。棲息於茂密的沼澤湖泊,主要吃草及水生植物,也會吃蚌類及魚類。分布於南美洲,冬天會向北遷徙至智利中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及巴西東南端。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扁嘴天鵝
  • 拉丁學名:Coscoroba coscoroba
  • 別稱:扁嘴鵝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雁形目
  • 科:鴨科
  • 屬:扁嘴天鵝屬
  • 種:扁嘴天鵝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Molina, 1782
  • 英文名稱:Coscoroba Swan

外形特徵

扁嘴天鵝身長90-115厘米。翼展42.7-48厘米;體重3800克-4600克;鳥喙長6.3-6.8厘米;跗節9.29.4厘米。扁嘴天鵝體羽白色,第6主羽端黑色,由於很貼近雙翼,所以平時很難看見,但在飛行時則很明顯。雁喙和腳紅色。扁嘴天鵝的外觀更像雁,沒有天鵝那種黑色的臉頰,雙性類似。雛雁的羽色混雜模糊,褐灰色絨毛。

棲息環境

扁嘴天鵝通常在低海拔區域活動,最高記錄達1000米。偏好大型湖泊、沼澤和淡水池塘,也出現於半鹹水的巴西海灘上。喜歡生活在生存着狹葉香蒲、蕉草、燈心草、蘆葦、浮萍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或稍鹹水的沼澤、湖泊和瀉湖中,到了旱季就擴散到內陸草地、河口以及沙灘等地活動,有時甚至也棲息於生長着大量海藻的沿海區域,採食岩石上着生的各種藻類。

生活習性

成群活動,也和其他水禽物種混群。通常集不到100隻的小群,換羽毛時可達200隻以上。在飛行中,可看到有一兩隻混於火烈鳥和黑頸天鵝群中。 主要在水中生活,游泳時頸部彎曲,頭部低垂,姿態極為優雅。飛行時頸部向前伸直,腳伸向後,兩翅煽動緩慢而有力。主要採食各種水生植物、海草、藻類及少量水生昆蟲、魚卵和甲殼動物等,在一些地方則專門以某一種水草為主。在覓食的時候,大多選擇開闊的淺水地區,不停地將頭部和頸部探人水中,取食水面上層豐富的食物,但很少倒立在水中取食。黑頸天鵝的膽量較小,警惕性很高,受驚後一邊鳴叫,一邊拍打雙翅從水面上飛逃。但在平時,它的叫聲很弱,聽起來就如同喘息聲一樣,也傳不了多遠。

分布範圍

扁嘴鵝分布在南美洲,由智利南部及阿根廷中部至火地群島福克蘭群島(阿根廷、巴西、智利、馬爾維納斯群島、巴拉圭)。在冬天,它們會向北遷徙至智利中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及巴西東南端。

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是春季和夏季,求婚儀式激烈,通常是採用低頭伸頸的方式追逐對手。雄鳥和雌鳥配對以後就一起生活,覓食、活動等總是形影不離,然後尋找僻靜的地方去共同營巢。巢一般築於葦叢之上或小島上,主要用草、樹枝等為巢材。每窩產卵5-8枚,卵呈奶油色,卵的體積平均8.9 × 6.1厘米,重量為170克。孵卵工作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則在巢的附近警戒,當雌鳥離巢覓食的時候,也會暫時代孵。孵化期大約為35天。孵化後的小天鵝平均重量為110克。當雛鳥孵化後,雄鳥會攻擊入侵的掠食者。孵出的雛鳥為早成性,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撫育,由於成鳥幾乎整日在水中活動,雛鳥就趴在成鳥的背上,隨成鳥活動。雛鳥長到3至4個月大時就能與雁群一同長途飛行。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視訊

Coscoroba Swan Coscoroba coscoroba 扁嘴天鵝 1 10 18 Kowloon Park 九龍公園



參考文獻

  1. 扁嘴天鵝.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