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明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明盟
出生 1971年8月
重慶江津區石門鎮
國籍 中國
職業 軍人


戴明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優秀飛行員,駕駛國產殲-15戰機成功地面模擬航母起飛第一人,駕駛殲-15在「遼寧艦」成功着艦第一人。榮獲「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2012年11月23日官方證實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當天上午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由飛行員戴明盟首降成功。曾任海軍艦載航空兵部隊長。 2017年12月27日,獲得第十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

人物履歷

中國艦載機首飛第一人,海空雄鷹團大隊長。

2003年被選派前往俄羅斯學習艦載機着艦技術。

2006年的《寧波日報》報道,戴明盟來自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曾任一大隊大隊長。

2013年,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正式成立,戴明盟先後出任該部副部隊長、部隊長。

2018年5月4日,戴明盟已經離任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職務。

榮譽記錄

2012年11月23日,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當天上午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由飛行員戴明盟首降成功,這是中國航母發展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2014年8月27日,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命令,授予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副部隊長戴明盟「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榮譽稱號。

2017年6月,戴明盟被提名「八一勳章」候選人。

2017年12月27日,獲得第十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戴明盟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航母戰鬥力建設的實踐探索者

人物軼事

  • 駕機發射

精確制導武器10發10中2004年10月的一天黃昏,部隊進行跨晝夜飛行訓練。張少兵和戰友戴明盟駕駛的戰機出現了罕見的發動機故障。張少兵憑着嫻熟的技術,按照地面指揮員的指令,冷靜地實施一連串空中特情處置動作,使動力不穩的飛機逐漸下降並保持平衡。夜空搏擊11分鐘,終於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創造了該新型戰機夜間單發安全着陸新紀錄。

曾飛過12種型號戰機的特級飛行員、該團所在師師長魏華彬常說,真正優秀的飛行員是用頭腦飛,不斷飛出新型戰機的優越性能。

從團長到飛行員,10個月的飛行時間比過去兩年還多,並在海軍航空兵部隊首次進行了特技雙密穿雲、夜間4機空戰、對頭攔截對抗等高難課目訓練。

9月的一天凌晨,一架掛載某新型導彈的新型戰機尾管噴射出耀眼的氣流,從停機坪滑向起飛線。「起飛!」塔台指揮員一聲令下,副團長張少兵、大隊長戴明盟駕駛着戰鷹刺向長空。飛機進入預定航線後,很快發現並迅速截獲、鎖定目標。張少兵果斷按下發射按鈕,機身一抖,導彈從機翼下躥出,直撲目標。少頃,戈壁灘上騰起一團團煙雲,導彈全部精確命中!


至此,「雄鷹團」又創造了精確制導武器實彈射擊10發10中的新紀錄。

  • 戰機試飛

陸上模擬起飛

2012年2月的一天,我來到殲-15陸上機場,追尋那些試飛員的足跡。

這些試飛員都是飛行員中的精英,他們來自空軍試飛院和海軍航空兵部隊。

這個機場瀕臨大海,為了達到飛機一起飛就能見海的效果,建造機場的時候,削平了海邊的兩座山頭。機場的跑道是南北向的,乍一看,這個機場的跑道與其他機場的跑道沒什麼不同,但登上塔台以後,就會看到機場跑道的兩端都畫有一個航母甲板的圖案。一問才知道,那是供飛行員練習降落用的。航母甲板圖案是按1:1的比例畫成的,甲板圖案尾部有一道阻攔索,跑道下面有一部阻攔機。放置阻攔機既是為了便于飛行員練習着艦,也是為了試驗其自身的性能。

眾所周知,2012年9月25日被命名為「遼寧艦」的中國航母,是在蘇聯時期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續建的。1991年12月蘇聯解體時,該航母已完工約70%,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海軍取消了訂單,這艘即將完工的航母被迫停產,隨之報廢。1998年4月,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買下幾乎拆成空殼子的「瓦良格」號航母。2005年4月「瓦良格」進入大連造船廠,由政府接管。此時的「瓦良格」只是一個銹跡斑斑的鋼鐵空殼,所有武器、電子系統均已拆除或者破壞。中國海軍準備在「瓦良格」的原型上進行續建,俄羅斯卻不肯出讓阻攔索技術,中國只能自行研製。中國自行研製的阻攔索好不好用,技術過不過關?需要在陸地上經過反覆試驗,才能裝到艦上去。

試驗結果證明,中國自行研製的阻攔索性能可靠。

陸地機場畫有航母甲板的跑道被稱為一號跑道。在一號跑道的東側,還有一條二號跑道。二號跑道很短,跑道的兩端是模擬航母艦首的滑躍甲板,這是訓練飛行員駕駛飛機起飛用的。

美國航母艦載機是用彈射方式起飛的,俄羅斯航母艦載機則是滑躍起飛。航母甲板很短,飛機起飛的跑道長度只有100來米,滑躍起飛的飛機只能通過艦首翹起的滑躍跑道衝上天空。

我在採訪中得知,有的飛行員在駕駛飛機沖向滑躍甲板時,感覺高高翹起的甲板就像一堵高牆,心情非常緊張。這個時候,速度上去了,就會飛上天空;速度下來了,就會掉到地上,機毀人亡。這種地面練習雖然是為將來海上起飛做準備,但同樣充滿了危險。

2011年7月的一天,由海軍飛行員戴明盟駕駛的殲-15飛機在模擬滑躍甲板上呼嘯升空,巨大的轟鳴聲,把整個大地都震得顫抖起來。這是殲-15的首次滑躍升空,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戴明盟一舉成功,站在遠處觀看起飛的人都高興地跳了起來。

我在採訪戴明盟的時候問他當時什麼感覺,他說,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就是覺得仰角有些大,比在普通跑道上起飛時的拉升要陡一點。我問他,有沒有沖向一堵高牆的感覺,他笑道:沒有。每個飛行員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在此之前,我聽海軍裝備部「飛機辦」副主任張洪濤介紹說,戴明盟的心理素質非常好,是殲-15試飛員的首要人選。

戴明盟來自海軍航空兵著名的「海空雄鷹團」,這支部隊有着非常輝煌的歷史,在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作戰中擊落、擊傷敵機31架,創造了同溫層作戰、雙機對頭着陸等世界空戰史上的「八個第一」,湧現出王昆、舒積成、高翔、王鴻喜等一大批戰鬥英雄和「王牌」飛行員。1965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該團「海空雄鷹團」榮譽稱號。

殲-15飛機是第三代戰機,要求必須是第三代戰機飛行員才能參加改裝,而戴明盟所在的「海空雄鷹團」,裝備的正是第三代戰機。另外,戴明盟成為殲-15試飛員首要人選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他的飛行技術好,還因為他曾經有過飛機失事跳傘的經歷。

1996年8月7日,年輕的戴明盟和師副參謀長康仕俊駕駛一架殲-6戰機進行訓練飛行,飛機突然發生故障起火,為避免傷及地面群眾和重要設施,兩人操縱着隨時都可能爆炸的飛機,一直堅持到飛機離地面只有500米時才跳傘。所幸戴明盟沒有受傷,康仕俊也只是腰部受輕傷。

有的人在經歷過這種險情之後,會在心理上產生陰影,不願再從事飛行職業,甚至一聽到飛機的隆鳴聲就會兩腿發抖,而戴明盟作為年輕飛行員,並沒有因為遭遇險情而膽怯,反而在後來的飛行中顯得更成熟更穩重了。鑑於此,張洪濤力主把戴明盟調來改裝殲-15戰機。

有人說,殲-15飛機具有最完美的外形設計和最完美的空中機動性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戰機之一。戴明盟駕駛殲-15飛機從模擬滑躍甲板上沖天一躍,展現出了殲-15飛機最炫目的英姿,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

殲-15首次滑躍起飛成功以後,海軍副司令員、中國航母試驗試航總指揮、海軍中將張永義非常興奮,他大筆一揮,豪邁地寫下「沖天一躍」四個大字,以表示無比喜悅的心情。

沖天一躍,標誌着殲-15飛機的試飛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沖天一躍,標誌着中國海軍航空兵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 戰機着艦更難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在大連造船廠舉行了交接儀式,從此,人民海軍的序列中又多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新成員。

2012年11月23日,由戴明盟駕駛的殲-15飛機第一個成功降落在「遼寧艦」的甲板上。隨後,又有4名飛行員駕駛殲-15飛機在「遼寧艦」甲板上降落、起飛。緊接着,一張飛行助理指揮艦載機起飛手勢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有網友將飛行助理馬甲上的「起飛」二字改為「走你」,於是在網絡上颳起一陣「航母style」旋風。

「起飛」——「走你」這個簡單的動作,何以引發萬千網友熱烈的追捧呢?

有網友評論說:「這是一個有力的動作,這是一個自信的動作,這是一個自豪的動作。」

據「遼寧艦」副航空長李曉勇介紹,由于飛機起降時聲音巨大,對艦載機下達的所有口令都是通過手勢來表達的。在一個起落架次中,就能看到30多種手勢。飛行助理「走你」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也是要反覆練習的。李曉勇說:「在起飛過程中,飛行員無法感知外界因素。我們的手勢要求及時、準確、規範……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大家都刻苦練習,經常累得手都抬不起來了。」其實,「走你」——起飛,相對於「來你」——着艦,要容易許多。起飛的時候,飛行員只要開足馬力向前一衝,就完事了。儘管需要技術、膽量和勇氣,但是和着艦相比,要簡單得多。

飛機在航母上降落,不僅僅是跑道的長度發生了變化,而且操作的理念也完全不同。飛機在陸地機場降落時要減速,艦載機着艦時卻要加速——便於一旦掛索失敗後「逃逸復飛」。如果減速,飛機掛索失敗後就飛不起來,會墜入海中。

飛行員在高空看航母,巨大的航母就像一枚小小的郵票。

2009年底,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到美國訪問,參觀了美國海軍10.5萬噸的航母「里根號」,艦上的一名艦載機飛行員向徐才厚介紹說:儘管艦載機上的設備很先進,但是作為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員,沒有相當的膽量是不行的。飛行員說着把頸上戴的胸牌摘下來,放在甲板上,對徐才厚說:我在高空降落之前,看到的航母甲板就像胸牌這麼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降落,確實需要過人的膽量和高超的技術。

——美國飛行員和中國飛行員的感覺是一樣的!

駕駛艦載機進入着艦狀態的初始高度是400多米,時速240公里。這時航母在動,航行中始終隨波浪晃動;飛機也在動,不斷在空中調整姿態;空中的風也在「動」,忽大忽小。這些「動因」無疑給飛機着艦增加了難度。航母試驗試航副總指揮、海軍副參謀長宋學形容飛機着艦:「就好比在高速晃動中玩穿針引線的細活兒。」

有人說飛機着艦是世界性技術難題,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那麼,這個「刀尖上的舞蹈」的場地有多大呢?殲-15飛機總設計師孫聰給出答案:時速240公里的飛機必須精確地落在航母甲板尾部的4根阻攔索之間,每根阻攔索間隔12米,有效着陸區只有36米。着陸區的寬度,不及陸地跑道的一半。

由此可見,「來你」真的比「走你」難啊!

  • 成功將軍哭了

2012年11月23日是殲-15飛機首次着艦的日子。這一天天氣晴好。一大早,殲-15飛機的陸地機場和在大海上航行的「遼寧艦」就同時忙碌起來,一邊在準備飛機起飛,一邊在準備迎接飛機着艦。

駕駛殲-15飛機首次着艦的試飛員仍然是海軍航空兵優秀飛行員戴明盟。陸上試飛指揮部領導為避免給飛行員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規定所有人不准到機場為飛行員送行,要給人感覺今天的飛行和往日並沒什麼不同。

海軍駐飛機製造廠軍事代表室副總代表李忠東以檢查飛機的名義來到停機坪,目送戴明盟登機、開車、滑出、起飛。李忠東從殲-15飛機立項開始,一直負責這個項目的監造工作,陪伴着殲-15飛機度過了整整八個年頭,他常年奔波於製造廠和試驗場之間,為殲-15飛機的研製和試驗付出了心血、汗水和青春。如今,飛機就要着艦了,他比任何人都關注那個「驚天一落」的時刻。

戴明盟駕機起飛後,李忠東迅速登車直奔飛行指揮塔台。此時,「遼寧艦」正航行在離機場不遠的海面上,飛機飛行十幾分鐘就到達了「遼寧艦」的上空。飛機上裝有攝像頭和圖像傳輸設備,飛機前方的圖像就像電視直播一樣傳輸到塔台的大屏幕上。大家緊盯着大屏幕,誰也不說話,塔台上安靜極了。

飛機在航母的上空盤旋了一周,建立航線,開始着艦。飛機從400米的高度,以240公里的時速飛向航母,郵票大小的航母在迅速變大,就在飛機即將觸艦的瞬間,畫面圖像突然消失,屏幕上出現「信號傳輸中斷」的字樣,面對此時的黑屏,人家都屏住了呼吸。


幾秒鐘之後,圖像又出現了,飛機正在上升。原來,在飛機高度較低的情況下,受岸邊山脈的遮擋,飛機上的視頻信號是傳不過來的。剛剛發生的情況說明艦載機是在完成真正着艦前的一次預演。但現場的氣氛仍然十分緊張。

飛機升上高空,再次建立航線,再次飛向航母,再次出現黑屏。雖然這一次大家都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在圖像信號中斷以後,還是不由得把心提了起來,誰也不說話,塔台上死一樣寂靜,大家目不轉睛地盯着黑屏,都在默默地等待着什麼。李忠東更是緊張,而此時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心裡默默地數着:「一、二、三、四、五、六……」

「叮鈴鈴……」塔台上的電話突然響起來,把大家嚇了一跳。指揮員迅速抓起電話,電話里傳來一個激動的聲音:「成功了!」原來電話是從航母上打來的,戴明盟首降成功!

電話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到了,頓時,塔台上所有的人都「哇」的一聲叫起來,鼓掌、歡呼、雀躍,很多人流下了激動的眼淚,誰也不掩飾自己的淚水。李忠東哭得最凶,畢竟,他陪同殲-15走過了整整八年的艱苦歷程,那些煎熬,那些甘苦,都是為了飛機着艦的這一刻啊!

時隔三個多月,李忠東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一提起殲-15着艦成功的那一刻,他仍然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幾次潸然淚下。就連筆者也被他感動得眼睛濕潤。

2012年11月23日戴明盟首次着艦成功後,張永義總指揮立即從「遼寧艦」的艦島上跑到飛行甲板,和剛剛下飛機的戴明盟緊緊擁抱,兩條錚錚鐵骨的漢子,在擁抱的瞬間,淚水同時奪眶而出。

據有關專家評論說,艦載機着艦完全依靠飛行員手動操作,而且整個過程都處於「亞安全狀態」,其難度遠遠大於航天員的太空任務。張永義將軍作為航母試驗試航總指揮,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歐美國家的航母艦載機在上艦階段,都出現過很多機毀人亡的事故,而中國海軍的艦載機在這個階段卻是零傷亡,這既是飛行員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指揮員科學組織指揮的結果。專家說,艦載機首次着艦的成就和意義,完全可以與航天行動相媲美。人民海軍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怎能叫人不激動呢?張永義將軍的眼淚,既是欣喜的表現,也是壓力的釋放。

中國海軍正在從淺藍走向深藍,「遼寧艦」的服役,殲-15的着艦,邁出了海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步。

  • 九三閱兵

2015年9月3日,戴明盟帶領艦載機梯隊出色完成這次受閱任務的,是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部隊長戴明盟。5架殲-15艦載戰鬥機組成的「V」字形梯隊,米秒不差地飛過[[天安門上空,並放下尾鈎向人們致敬,引來現場無數讚嘆。這是人民海軍固定翼艦載機首次參加盛大閱兵。

外界評價

  • 生活中的戴明盟

戴明盟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他在工作上遇到問題總是一個人憋着。」結婚這麼多年,妻子江燕早就練出了察言觀色的「火眼金睛」,丈夫每個細微的變化都逃不出她的眼睛。

「如果他回家,不敢正視我的眼睛,而是埋頭逗孩子玩,或者進裡屋看書,那准有事兒。他工作上的事我都幫不上忙,也就不問。」江燕對付丈夫的心事兒有她自己的絕招:「一看他情緒不對勁,我的『殺手鐧』是營造快樂、輕鬆的氛圍。我會急中生智,安排一些小節目,比如今天女兒長出第一顆新牙,我們去慶祝吧。今天是你第一次到我家見我的5周年紀念日,去慶祝吧。目的就是讓他開心。」妻子絞盡腦汁的小節目總會帶給丈夫新鮮感。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