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安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安邦
戴安邦
出生 1901年
逝世 1999年
國籍 中國

戴安邦 (1901年4月30日 - 1999年4月17日) 出生於江蘇省鎮江丹徒縣南鄉丘陵地區的農村家庭。家有少量土地,童年即隨家人在地里勞動,而收穫有限,當地鄉民生活均甚貧苦,故後來學農有改進農村之意。

1912年入鎮江潤州中學,接受新教育。所學課程除國文、英文、數、理、化外,尚有中外地理和中外歷史,遂產生振興國家民族的志願。

1919年夏,「五四」運動發生,鎮江雖是工商業小城,但有外國租界和商店。為響應北京上海的愛國運動,各界發起抵制日貨。他積極參加,並組織同學上街宣傳。

1919年9月,戴安邦考入金陵大學學習農科,先入預科,但到第二年下學期學費困難,幾致輟學,幸好南京成美中學要聘請一位化學和物理教員,由於他的學習成績優異,被介紹去該校兼課,半工半讀,大學學習得以繼續。兩年預科畢業,即將轉入正科。因農科各科的田間實習頻繁,而且時間因天時而不固定,學農與半工半讀不能兼顧,故不得不放棄學農,改學在中學教的理科化學。他在中學教學,認真備課,努力做好每個教學環節,特別重視直觀教學,講課借用大學的儀器做示教實驗,因此他的教學效果很好,深受學生的歡迎,也為學校的領導讚許和支持,不久即撥給經費購置理化實驗器材,成為當時具有理化實驗設備的極少數中學之一。

1924年6月他大學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因學習成績全部優秀,榮獲金鑰匙獎。同年他留校,先擔任普通化學的實驗室教學,繼兼任有機分析和食物分析等課助教。

1926年升任講師,講授普通化學課。

20年代初,半官方的學術組織「中華教育改進社」興起了一個改進中國教育的運動。

1925年起,該社在清華大學開辦化學教師暑期講習班,開設實驗課,討論化學教學法。

1926年夏他參加該班講習,對他後來重視實驗教學和化學教學法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戴安邦獲中國醫學會獎學金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深造,由於勤奮刻苦,每門功課成績均優,次年6月獲碩士學位,並於12月被選為美國榮譽化學學會會員,榮獲金鑰匙。又被選為美國榮譽科學學會會員,再度榮獲金鑰匙。通過博士生預試,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膠體化學家托馬斯(A.W.Thomas)教授,用配位化學觀點進行「氧化鋁水溶膠的研究」。戴安邦充分發揮自己紮實的化學功底和精湛的實驗技術,使論文工作很快有了創造性的結果。導師稱這是他遇到過的最好的博士生。

1931年6月,戴安邦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一經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就受到學術界的矚目,在1934年出版的A.W.托馬斯著《膠體化學》和1956年出版的拜勒(J.C.Bailer)主編的《配位化合物化學》中均直接引用這篇博士論文的研究結果。

1931年9月,戴安邦回國任金陵大學副教授,1933年任教授。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餘,全力投入成立化學組織和出版化學刊物的工作。

[1]

人物履歷

1901年4月30日 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辛豐鎮

1919年 考入南京金陵大學。

1921年 兼任南京成美中學物理和化學教師。

1924年 畢業於金陵大學,獲理學士學位。任金陵大學化學系助教。

1928—1929年 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31年 獲博士學位,回金陵大學任化學系副教授。

1932年 積極參與和發起成立中國化學會,並在解放後曾任常務理事、理事和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等職。

1933年 任金陵大學教授。

1934年 任金陵大學理學院化學研究所主任。創辦中國化學會《化學》雜誌,任總編輯兼總經理。

1938年 隨校西遷四川成都,任化學系系主任。

1947年—1948年 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化學系任訪問學者。

1952年 任南京大學教授,其間1952—1985年任化學系主任,1963年兼任「絡合物化學研究室」主任。

1978年 兼任「配位化學研究所」所長。

1980年11月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院士)。

1985年 創辦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學報》,並任主編。

1999年4月17日逝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