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戳紗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戳紗繡(100種中國符號-32)

戳紗繡,是中國蘇繡的一種傳統針法。

在公元前220年的秦六國公墓出土的繡品中,陝西咸陽秦六國宮殿遺址出土的幾何紋紗繡殘片得知, 這種繡法至少已經流傳了兩千餘年。

戳紗繡主要運用於蘇繡。屬於紗繡的一種,又稱「 穿紗 」,北方名「 納紗 」、「 納繡 」。

以素紗為繡底,用彩絲繡滿紋樣,四周留有紗地。用色依花樣順序進行,內深外淺或外深內淺均可。適宜繡製實用繡品中的被罩、床毯和欣賞繡品中的人物服飾等。

它是在方格紗的底料上嚴格按格數眼進行刺繡的。戳紗繡不僅圖案美麗,而且隨著線條橫、直、斜的不同排列作豐富的變化,但花紋間的空眼必須對齊。

精細考究、時尚華麗的特色

用在宮里後妃們夏日穿著的服飾上,紗質的面料通透挺括,穿起來涼爽舒適,而上面的納紗繡,又處處顯示了宮廷服飾精細考究、時尚華麗的特色。

由於這門技藝的傳承缺少文字資料和實物資料,如今人們能見到的戳紗繡品實物大多製作於晚清民國期間,比如清朝官服上的「 補子 」、日常使用的眼鏡套、鏡面套、荷包等。

另外,文武官員所穿官服胸前的補子通常也是用納紗工藝繡製的。 [1]

在中國古代應用

在中國古代,由帝王、公卿、諸侯在祭祀、登基、朝賀等重大禮儀場合所穿戴的冕服上,就開創了「上衣作繪,下裳作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

至今故宮博物院珍藏有供王公、后妃們穿用的納紗繡衣服和扇袋、香囊等宮貨。

傳世文物

天鹿錦戳紗繡、本色納紗加繡春牛圖卷、汪奎納紗桃源圖卷、清白紗地納繡西湖風景紋達婆衣、清光緒紅納紗百蝶金雙喜單氅衣、青色納紗雲鶴紋方補單褂、清香色納紗八團喜相逢單、清晚期蘭地納紗五爪蟒袍,紅色納紗彩繡龍鳳輯米珠高靿綿襪。

故宮博物院藏「納紗天鹿圖卷」,以二經絞紗為地,並用紅色絨線戳成地子,鹿睛、鬃、尾等處用滾針、纏針、搶針繡製。繡線曾有數處脫落,鹿頭、尾業經修補,鹿足已脫落,露出白色紗地。(明納紗天鹿圖卷局部縱二九釐米橫二四六·四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繡種

戳紗繡是一種需要特殊繡布的繡種,使用的專用底料由生絲織成,為二經絞紗羅織物,有清晰穩定的格目網眼,強度好,不易變形,網眼的細密程度數倍於現代常見的十字繡底布,俗稱「篩絹」。

戳紗繡是在篩絹上按織物紗眼使用彩色絲線按照一定規律刺繡,

按行針方式可細分為戳紗、納紗和纏紗三種。

戳紗

是用針線沿底料的經紗或緯紗方向依次穿繡紗孔,施繡時按線跡長短有「串二」、「串三」等變化,即每針刺繡至少跨越兩道經紗或緯紗,因紋樣需要也可跨三、四根經緯紗,繡線規律勻整,互不交叉,有強烈的織紋感,多用來表現方勝、卍字,菱形等對稱幾何紋樣或吉祥文字,明定陵孝靖皇后百子衣上將此種繡法稱為灑線繡。

納紗

納紗是指是在透明無色的紗底上用彩絲繡滿紋樣,四周留有紗地。

用色依花樣順序進行,內深外淺或外深內淺均可。針路規律勻整,花紋凸出,有強烈的織紋感和裝飾效果。納紗的底布稱為篩絹,由蠶絲織成,強度高,不易變形。納紗繡線一般為純棉質地,色彩自然柔和,不易褪色。常用的有數百種顏色。

也叫「打點」、「斜一絲」或「一絲串」,繡品緻密牢固,運針方式為在底料每一個經緯交叉點進行繞繡,以點狀線跡組成細緻多變的紋樣,多表現人物瑞獸,風景花卉,盛行於清中期,由於篩絹的網格細密,所繡圖案的細緻逼真程度都大大高於現在常見的十字繡。

纏紗

比較罕見,是用繡線將相鄰兩條經紗間顯露的緯線纏繞施繡,形成將紗羅地覆蓋的效果。納紗繡所用的繡線為散絲或絲線,都比繡地的經緯線粗,這樣才能夠蓋住篩絹的經緯,其中不繡滿留有空紗的稱「活紗」,整幅繡滿不露底的稱為「滿紗」或「納錦」。 [2]

工藝

和蘇繡的其他針法比起來,戳紗具有立體感強、裝飾效果明顯的特點。利用紗地按格數眼進行,用長短不一的垂直線條,有規則地參差排列成各種圖案花紋。花紋變化較多,有芭鬥紋、桂花紋等。

以芭鬥紋為例。起針於紋樣邊端第一眼,跨過七個眼落針,第二針與它並列。第三、四針與第一、二針上下參差三個眼。第五、六針與第一、二針同格,以後類推。到紋樣漸狹處,可按紋樣需要將線條縮短,但花紋間的空眼必須對齊。繡時繡線要退鬆,紗眼要清楚,切忌將紗眼堵塞。

材質與工藝結合

納紗和金屬、木料、皮革、竹柳、草編及各種纖維織物結合,能製成多種工藝品和日用品。歸納起來有畫類、服飾類、墊類、包袋類、盒類、辦公用品,還有各具特色的旅行用品類。

中國的納紗藝術家,取中國傳統刺繡之精華技藝,又吸收歐洲納紗繡的特長,將中國四大名繡的技藝溶入納紗繡之中,在「打點繡」、「直紋繡」的基礎上,又採用了「亂針」、「納棉」、「隱繡」、「染繡」、「混合線」、「變色線」等多種技法,豐富了中國和世界納紗繡的技法庫,使形像美、色彩美和針法美融為一體,體現了針與線在篩網上穿行的精美絕倫,這是繪畫所不能達到的材質與工藝結合之美。

沒有太多生存空間

日本藝術家下川富士子也設計了一些列納紗繡的日式服裝和圖案,納紗繡原本是勞動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用洗淨的舊佈料和碎料對服裝進行補強或修補的一種手工藝,但下川女士採用這種手工藝創作的現代納繡作,是利用不同色彩的各式舊佈及舊和服的布片經過,新設計布。將布片多層重疊,用彩線一針一線刺繡完成。這些作品既是裝飾品,又是非常實用的生活用品。

從中國傳統蘇繡分支出來的納紗繡,到後來納紗繡成為國內外皇宮貴族喜愛的刺繡單品,可見納紗繡的藝術價值之高。

但是因其極為複雜的工藝和耗時巨大的巨額成本,從古代就大都只有皇室貴族才享用得起。如此「性價比低」的工藝,在當今社會更是沒有太多生存空間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