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戲夢人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戲夢人生
圖片來自xuite

戲夢人生》是台灣導演侯孝賢所執導的電影,與《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合稱為台灣三部曲。[1]

電影時代背景座落在台灣日治時期的那五十年當中,宛如紀錄片般,描述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早年生涯。

劇情簡介

影片以台灣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作為敘事主線,採用李老先生本人的口述回憶與拍攝重塑的場面相互交織的手法,慢慢講出一段「戲夢人生」,再現了台灣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他坎坷的一生與不平凡的遭遇。影片光李天祿本人的口述回憶就占了影片的三分之一。他對着攝影機敘述他的生活片斷:外祖父和父親的不合,母親去世、繼母的冷酷、跟父親學藝、外祖父的死,與父親和繼母鬧翻後離家,隨木偶劇團四處遊走,入贅到女方家裡作「嫁公」。

影片中,主人公李天祿現身銀幕、憶述往事的情景,跟導演精心重塑的歷史場面和生活氛圍以及一整段一整段的戲曲演出(包括京劇、歌仔戲、布袋戲以至日本宣傳劇)彼此參證,在超常沉穩的畫面控制、固定不動的鏡位選擇和一系列深情凝視的長鏡頭裡,滿含着中國電影內斂含蓄的韻致。

影片評價

侯孝賢電影以紀實性/寫實性取代夢幻性,將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作近似自然主義的呈現,《戲夢人生》就是李天祿一生的電影化記錄,在這種記錄當中試圖讓觀眾感覺和思想。 台灣主流商業電影的人物關係和情節推進以因果關係為根據,封閉式迴圈發展。侯孝賢電影不以因果性來建構,尊重生活本身的偶然性,採用開放性結構,人物的命運和事件的結局不可預知。(搜狐文化評)

侯孝賢在通過當事人的親身憶述及導演重塑的處理場面,造成一個時空穿梭交替、多重視點的李天祿回憶錄;再度呈現了被歷史無情壓抑的人的悲哀。為貼切地呈現這位根植台灣本土的藝術家半生的生活經歷,侯孝賢獨放棄特寫效果,就是要避免蒙太奇對觀眾視角的蓄意操縱,而試圖把觀眾推在任何一個特定的視角之外,使觀眾與人物的內心世界相隔離,以平實靜觀的態度來捕獲一個個非戲劇性的日常活動片斷。

「生活本身就是歷史」這就是侯孝賢信奉的觀念。這部電影的配樂也也非常特別,採用了台灣本土的月琴取代了傳統的吉它,月琴一撥,那些來自鄉野民間的歌謠就通過那些質樸的嗓子吟哦出來,然而轉瞬間,又飄散在喧嚷的人潮或帶着泥土味的空氣里。像極了侯孝賢的電影風格——不管有多少的痛楚與感懷,鏡頭一轉便是滿目的綠水青山。(《上海商報》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