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戰勝華爾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戰勝華爾街

(美)彼得·林奇著,劉建位李國平譯《戰勝華爾街》2010年4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分業餘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業績更好,周末焦慮症,基金選擇之道,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初期,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中期 ,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晚期,藝術、科學與調研,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 ,房地產業選股之道:從利空消息中尋寶,超級剪理髮記,沙漠之花:低迷行業中的卓越公司,儲蓄貸款協會選股之道,近觀儲蓄貸款協會,業主有限合夥公司:做有收益的交易,周期性公司: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等21章。

基本介紹

作 者: (美)彼得·林奇,(美)羅瑟查爾德 著,劉建位 等譯

出 版 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8

頁 數: 298

開 本:16

I S B N : 978711121894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管理 >> 金融/投資 >> 投資 融資

定價:¥48.00

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了21個選股經典案例,涉及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本書還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作者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本書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一樣,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變成了一門藝術。

彼得·林奇生於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

1969年,林奇進入富達公司。1977~1990年間,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間,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20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等著作,轟動華爾街。

推薦

《華爾街日報》全美第一號暢銷書,彼得·林奇的選股實錄,為業餘投資者寫的股票投資實踐指南和黃金法則。

1.投資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話,那就會很危險。

2.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你的優勢並不在於從華爾街投資專家那裡獲得所謂專業投資的建議。你的優勢其實在於你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知識和經驗。如果充分發揮你的獨特優勢來投資於自己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業,那麼你肯定會打敗那些投資專家們。

3.過去30多年來,股票市場被一群專業機構投資者所主宰,但是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我認為這反而使業餘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業餘投資者盡可以忽略這群專業機構投資者,照樣戰勝市場。

4.每隻股票後面其實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經營的。

5.經常出現這樣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毫不相關;但是長期而言,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是完全相關的。弄清楚短期與長期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相關性的差別,是投資賺錢的關鍵,這也說明,耐心持有終有回報,選擇成功企業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資成功。

彼得·林奇全球最佳選股者,美國證券界超級巨星,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

繼《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之後,《戰勝華爾街》是林奇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資策略實踐指南:

·林奇本人是如何具體實踐自己的投資方法,如何具體選股,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從而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選股經歷,手把手教讀者如何正確選股,如何避免選股陷阱,如何選出漲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

·最重要和最精彩的部分——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的投資自傳。

從0.18億到1億美元的初期,從1億到10億美元的中期,從10億到140億美元的晚期,闡明了林奇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三個主要原因:

·林奇比別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別人更加重視調研。

·林奇比別人更加靈活。

·最實用的部分——21個選股經典案例

涉及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

·歸納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

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讀書建議:《戰勝華爾街》既可以作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的進階讀物,也可以作為其實操案例,二者結合來讀,獲益最大。

目錄

推薦序一(張志雄)

推薦序二(張榮亮)

譯者序

序言

平裝本序言

引言 想多賺錢就買股票吧

第1章 業餘投資者比專業投資者業績更好

第2章 周末焦慮症

第3章 基金選擇之道

第4章 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初期

第5章 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中期

第6章 麥哲倫基金選股回憶錄:晚期

第7章 藝術、科學與調研

第8章 零售業選股之道:邊逛街邊選股

第9章 房地產業選股之道:從利空消息中尋寶

第10章 超級剪理髮記

第11章 沙漠之花:低迷行業中的卓越公司

第12章 儲蓄貸款協會選股之道

第13章 近觀儲蓄貸款協會

第14章 業主有限合夥公司:做有收益的交易

第15章 周期性公司: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第16章 困境中的核電站:CMS能源公司

第17章 山姆大叔的舊貨出售:聯合資本Ⅱ公司

第18章 我的房利美公司紀事

第19章 後院寶藏:共同基金之康聯集團

第20章 餐飲股:把你的資金投入到你的嘴巴所到之處

第21章 6個月的定期檢查

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

後記

媒體評論

慧眼識股的高手

張志雄

林奇時代的麥哲倫基金的另一隻重倉股房利美也值得一述。

不同股票有不同的買法。有些股票是因為「沒什麼其他股票好買了,買點這個」;有些是「可能這股票有潛力」,也買了;還有些股票是「現在買入過兩天拋出」;有些股票是「替丈母娘買點」的,還有人「替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買的」,有的是「賣了房子買進股票」,甚至「把房子遊艇全賣了,就是要買這隻股」;最厲害的是「房子遊艇全賣了還不算,要叫丈母娘,叔叔、伯伯、和外甥侄女們也跟着賣,然後拿了錢去買這隻股票。」

林奇認為,房利美正是最後的這類股票。

留意美國經濟的人,應該知道房利美這家住房抵押貨款公司,在1938年由美國國會創建並獲得政府信用支持,後來在60年代初實現私有化。其主要職能是購買抵押貸款資產,然後將基金打包成債券出售給投資者。2004年,房利美爆發會計財務醜聞,2005年4月初,老謀深算的格林斯潘一改過去模稜兩可的態度,堅決要求限制房利美和另一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地美的規模,因為兩家公司的規模已接近全國住房貸款的四分之一,它們卻在利率和提前償付方面存在重大風險。

這已不是房利美第一次面臨危機了。70年代,房利美的經營模式是「短借長貸」,以較低的利率借入資金,用這些錢買入高利貸的長期按揭貸款,賺取利差受益。到了80年代初,短期利率躍升到18%—20%,但公司在70年代購買的長期借款利率為8%—10%,利差收益反而為負值,於是股價從1974年的9美元跌到1981年的2美元,並傳言即將破產。也就在這時,房利美結束了「短借長貸」的行為,採用了包裝抵押貸款,創造了一種「按揭支持證券」然後賣掉的盈利模式。

………………

書摘

第22章 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

到此為止,本書已經寫完了,在關掉電腦之前,我忍不住想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回顧一下我從二十年投資生涯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把它們總結成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儘管其中大部分我已經在本書及我的其他著作中詳細討論過了,我還是要在這裡呈現給大家,就像是我的臨別贈語吧。

1、 投資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話,那就會很危險。

2、 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你的優勢並不在於從華爾街投資專家那裡獲得的所謂專業投資建議。你的優勢其實在於你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知識和經驗。如果你充分發揮你的獨特優勢來投資於你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業,那麼你肯定會打敗那些投資專家們。

3、 過去30多年來,股票市場被一群專業機構投資者所主宰。但是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這反而使業餘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業餘投資者盡可以忽略這群專業機構投資者,照樣可以戰勝市場。

4、 每隻股票後面其實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經營的。

5、 經常出現這樣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毫不相關。但是,長期而言,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完全相關。弄清楚短期與長期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相關性的差別,是能不能投資賺錢的關鍵,也表明,耐心持有終有回報,選擇成功企業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資成功。

6、 你得弄清楚你持股的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你得搞明白你到底持有這隻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麼。不錯,孩子終究會長大的,但是,股票並非終究會上漲的。

7、 想着一旦賭羸就會大賺一把,於是大賭一把,結果往往會大輸一把。

8、 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小孩,但是養小孩不能太多,投資股票也不能太多,太多你就根本照顧不過來了。一個業餘投資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業餘時間,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蹤8到12隻股票,而且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才能找到機會買入賣出操作。因此,我建議,業餘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同時持有股票5隻以上。

9、 如果你怎麼也找不到一隻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那麼就遠離股市,把你的錢存到銀行里,直到你找到一隻值得投資的股票。

10、 永遠不要投資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股票。讓投資者賠得很慘的往往是那些資產負債表很差的爛股票。在買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檢查一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有沒有破產風險。

11、 避開那些熱門行業的熱門股。冷門行業和沒有增長的行業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會成為最賺錢的大牛股。

12、 對於小公司股票來說,你最好躲在一邊耐心等待,等到這些小公司開始實現盈利時,再考慮投資也不遲。

13、 如果你打算投資一個正處於困境之中的行業,那麼一定要投資那些有能力渡過難關的公司股票,而且一定要等到行業出現復甦的信號。不過,像生產趕馬車鞭子和電子管的這些行業永遠沒有復甦的希望了。

14、 如果你在1隻股票上投資1000塊,即使全部虧光也最多不過是虧損1000塊,但是如果你耐心持有的話,可能就會賺到1000塊甚至50000塊。業餘投資人完全可以集中投資少數幾家優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經理人根據規定不得不分散投資。業餘投資者持有股票數目太多就喪失相對於專業機構投資者能夠集中投資的優勢。只要找到幾隻大牛股,集中投資,業餘投資者一輩子在投資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遠遠物超所值了。

15、 在任何一個行業,在任何一個地方,平時留心觀察的業餘投資者就會發現那些卓越的高成長公司,而且發現時間遠遠早於那些專業投資者。

16、 股市中經常會出現股價大跌,就如同東北地區嚴冬時分經常會出現暴風雪一樣。如果事先做好充分準備,根本不會遭到什麼損害。股市大跌時那些沒有事先準備的投資者會嚇得膽戰心驚,慌忙低價割肉,逃離股市,許多股票會變得十分便宜,對於事先早做準備的投資者來說反而是一個低價買入的絕佳機會。

17、 每個人都有投資股票賺錢所需要的智識,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投資股票賺錢所需要的膽略,有識且有膽才能在股票投資上賺大錢。如果你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嚇得趕緊拋掉手中所有股票,那麼膽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資股票,也不要投資股票型基金。

18、 總是會有事讓人擔心。不要為周末報刊上那些危言聳聽的分析評論而焦慮不安,也不要理會最近新聞報道中的悲觀預測言論,不要被嚇得擔心股市會崩盤就匆忙賣出。放心,天塌不下來。除非公司基本面惡化,否則堅決不要恐慌害怕而拋出手中的好公司股票。

19、 根本沒有任何人能夠提前預測出未來利率變化、宏觀經濟趨勢以及股票市場走勢。不要理會任何未來利率、宏觀經濟和股市預測,集中精力關注你投資的公司正在發生什麼變化。

20、 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就會找到1家遠遠高於預期的好公司。如果你研究了50家公司,你就會找到5家遠遠高於預期的好公司。在股市中總會讓人驚喜的意外發現,那就是業績表現良好卻被專業機構者忽視的好公司股票。

21、 不研究過公司基本面就買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樣,投資賺錢的機會很小。

22、 當你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時,時間就會站在你這一邊,持有時間越長,賺錢的機會越大。耐心持有好公司股票終將有好回報,即使錯過了像沃爾瑪這樣的優秀公司股票前5年的大漲,未來5年內長期持有仍然會有很好的回報。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股票期權,時間就會站在你的對立面,持有時間越長,賺錢的機會越小。

23、 如果你有膽量投資股票,卻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做功課研究基本面,那麼你的最佳選擇是投資股票投資基金。你應該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股票基金。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可分為成長型、價值型、小盤股、大盤股等,你應該投資幾種不同風格的股票投資基金。投資於6隻投資風格相同的股票基金並非分散投資。

投資者在不同基金之間換來換去,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得支付很高的資本利得稅。如果你投資的一隻或幾隻基金業績表現不錯,就不要隨便拋棄它們,而要堅決長期持有。

24、 在過去10年裡,美國股市平均投資收益率在全球股市中僅僅排名第8。因此,你可以購買那些投資于海外股市且業績表現良好的基金,從而分享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股市的高成長。

25、 長期而言,投資於一個由精心挑選的股票或股票投資基金構成的投資組合,業績表現肯定要遠遠勝過一個由債券或債券基金構成的投資組合。但是,投資於一個由胡亂挑選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要床底下更安全。

後記

股票的挑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正如前面所述,自從我在1992年為《巴倫》周刊推薦了21隻股票之後,每個公司的股票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在1993年巴倫圓桌會議上進行了新一輪的股票選擇,其中包括8隻1992年我所挑選的股票。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即將完成1994年股票選擇的調研工作了。

我選擇股票的方式基本是固定的。首先我會研究和分析價值被低估的公司,一般來說我會從非熱點行業或者部門來尋找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在這兩年時間裡,我發現,包括默克、雅培、沃爾瑪和寶潔在內的藍籌成長股當中並沒有價格低廉的。這些受人歡迎的股票所表現的不盡如人意證明了在第7章所介紹的讀圖技術是起作用的。

通過觀察1991-1992年這些公司的股票長期走勢圖,你可以發現這些股票的價格已經遠遠偏離了它們的收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告訴我們,20世紀80年代後期迅速上漲但是後來又出現震盪的默克、沃爾瑪和其他類似的成長型企業的股票價格將會有所調整。

只要當前流行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被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和共同基金所大量持有的股票在價格上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那麼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就不得不編制各種導致基金經理們不再持有這些股票的理由。最近我們都聽說過醫藥公司股票價格的下跌是因為華爾街對克林頓總統所提倡的健康計劃(Clintonhealth plan)的憂慮,可口可樂股票價格的下跌是因為投資者們害怕強勢美元對公司收益的負面影響,還有家得寶股票價格下跌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蕭條。

序言

彼得•林奇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佳基金經理」,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林奇 1977年接管麥哲倫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的13年間平均複利收益率達到29%,總投資收益率高達27倍,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基金業績的神話。在人們的眼中,彼得•林奇是一個選股天才,仿佛擁有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彼得•林奇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之於籃球,「老虎」伍茲之於高爾夫;他將整個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把選股變成了一種藝術。

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管理140億美元基金的專業投資者,1990年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作了一本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講述一套簡單易懂的業餘投資者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戰勝專業投資者的投資成功之道。連林奇本人也沒有想到這本書竟然在隨後的10年間重印30次並且銷量超過100萬冊,成為最暢銷也最受業餘投資者歡迎的投資經典名著之一。

3年之後,即1993年,林奇又出版了一本《戰勝華爾街》 (Beating the Street),這本書又成為當年美國第一暢銷書。

林奇的這本新書《戰勝華爾街》究竟有什麼不同凡響之處,竟會讓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對它如此鍾愛有加呢?這也正是我讀此書時的疑問。

讀過之後,我找到了答案。我認為《戰勝華爾街》之所以會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關鍵在於它記錄了林奇本人是如何具體實踐自己的投資方法的,它講述了具體如何選股,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從而連續13年戰勝市場。可以說,《戰勝華爾街》是林奇專門為業餘投資者寫的一本「林奇股票投資策略實踐指南」。

本書最重要,也最精彩的部分是第4-6章,這是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的投資自傳。

在這一部分,林奇回顧了從1977-1990年自己管理麥哲倫基金的傳奇歷程的三個階段:從 0.18億美元到1億美元的初期、從1億美元到10億美元的中期以及從10億美元到140億美元的晚期。這部分讓我明白了林奇之所以能夠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3個主要原因:

(1)林奇比別人更加能夠吃苦

林奇每天早晨6:05就出門;一天要看的資料有三英尺高;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連周六也要待在辦公室看資料,而不是在家陪妻子和女兒,甚至晚上睡覺做夢夢見的也是股票而不是妻子。

(2)林奇比別人更加重視調研以獲得第一手資料

林奇對上市公司的訪問量(包括上市公司到富達訪問、林奇到上市公司實地訪問以及參加投資研討會)逐年上升,1980年214家,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5年463家,1986年高達570家。林奇發現,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即使用上所有的周末和假日,他平均每天也差不多要訪問2家上市公司。林奇最強調的是對上市公司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自己不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查研究,進行仔細的基本面分析,那麼擁有再多的股票軟件和信息服務系統也沒有用。」

(3)林奇比別人更加靈活

林奇強調:「在選股上,靈活性是關鍵,因為在股市上總是能找到一些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林奇從早期的重點選擇小盤快速成長股,到後期重倉投資大盤藍籌股,尤其是汽車公司這樣的周期股,並進軍海外市場、投資外國上市公司股票,林奇不斷根據市場情況以及基金規模情況靈活調整自己的選股策略。同時,林奇從早期的頻繁買賣換股,到後期的長期持有,不斷靈活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管理策略。

本書最實用的部分是第7-21章,這是林奇特意為投資者提供的21個選股經典案例,可以說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指南。

他用占全書一半多的篇幅,記錄了1992 年自己在《巴倫》周刊推薦的21隻股票的選股過程,其中包括給上市公司打電話、思考、計算等。其中最詳盡的是第18章對房利美的分析。

這一部分的重要意義在於,林奇講述了他從麥哲倫基金經理的位置上辭職以後,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他本人具體是如何選股的。此外,林奇也用實際案例告訴我們,對於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分別應該抓住哪些要點。

在這本書中,林奇之所以用這麼長的篇幅來描述自己作為基金經理的選股過程和選股案例,是想告訴大家:「選股根本無法簡化為一種簡單的公式或者訣竅,根本不存在只要照葫蘆畫瓢一用就靈的選股公式或竅門。選股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但是過於強調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險的。」林奇這樣總結他的選股方法:「我選股的方法是,藝術、科學加調查研究,20年來始終不變。」

也許有些人會說: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林奇說的那樣做,進行詳細的閱讀分析和大量的調查研究,那麼選股數量簡直太少了!

林奇告訴我們,選股成功並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作為一個業餘選股者,根本沒必要非得尋找到50-100隻能賺錢的好股票,只要10年裡能夠找到兩三隻賺錢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資金規模很小的投資人可以利用「5股原則」,即把自己的投資組合限制在5隻股票以內,只要你的投資組合中有一隻股票上漲10倍,那麼即使其他4 只都沒有漲,你的投資組合總體上也能上漲3倍。」

看過林奇的上一本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你會明白選擇一隻大牛股對你的投資組合有多麼重要,你會知道自己能夠學習到的林奇選擇大牛股的方法是什麼。而看過林奇這本《戰勝華爾街》之後,你就會明白林奇本人在管理麥哲倫基金時是如何選擇出一隻又一隻大牛股的,你還能看到林奇辭職後作為一個業餘投資者如何選股的21個詳細經典案例。可以說,彼得•林奇的這本《戰勝華爾街》,既是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的選股回憶錄,又是一本難得的選股實踐教程和案例集錦。

林奇在講述自己選股心得的過程中,還總結出了20多條投資法則,並在本書最後歸納為「25條黃金投資法則」,這些都是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於心。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選股經歷,手把手教你如何正確選股、如何避免選股陷阱、如何選出漲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相信這些肯定能夠幫助你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林奇之所以用心良苦地把自己一生的投資經歷和具體的選股過程,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是想告訴我們,在選股上,業餘投資者只要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相對優勢,在選股方面就完全能夠比華爾街的專業投資者做得更好。

在此,我要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使我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翻譯此書,希望本書能夠幫助更多的業餘投資者更好地學習和應用彼得•林奇先生的成功選股之道,讓自己的選股業績比專業投資者更加優秀。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我與徐曉傑翻譯了本書序言和第1-12章及書後的「25條黃金投資法則」,其餘章節由吳炯、李國平、梁彩雲完成。歡迎大家來信交流指正。[1]

參考文獻

  1. 戰勝華爾街豆丁網,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