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識彭公四十年(楊建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識彭公四十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識彭公四十年》中國當代作家楊建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識彭公四十年

彭公名叫彭明吉,生於1945年9月,夷陵區分鄉鎮大中壩村人,曾任宜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中共宜昌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宜昌縣委副書記、宜昌縣政協主席、宜昌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等領導職務。2005年從夷陵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崗位退休。

正式認識彭公,是1983年,今年剛好40年了。那一年6月,我剛從霧渡河供銷社調入宜昌縣委宣傳部工作。有一次,我在宣傳部看見一位五官端正、皮膚白淨、舉止文雅、既有文人風度、又具領導風範的青年,正在聚精會神的翻閱報紙。我不知道是誰,副部長王一非介紹說,這是縣政府辦公室的彭主任。彭公立即與我握手,兩人相互認識。從基層來的我,對身居要職的彭公有點敬而生畏。但是經過長時間接觸,轉變了我對彭公的認識。

新聞報道是高手

我年輕時,喜歡寫新聞稿子,因而經常看報紙。在《宜昌報》(當時報名)《湖北日報》常見彭公的文章。1981年2月12日,彭公的文章《宜昌縣布袋埫大隊牛羊成倍增長》登上《人民日報》,讓我眼睛一亮。從那時起,我就對彭公滿懷敬意。

1980年,彭公調到縣委辦公室工作,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掌握的新聞線索多,經常有重頭新聞報道見諸報刊。1983年,彭公擔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職務,擔子重,工作多,仍然隔三差五就有文章見報,更加令我敬佩。

長期以來,彭公視新聞報道為己任,無論領導職務怎麼變動,新聞報道從不停筆,真有一種見了重大新聞不寫心裡過不得的情懷。

1988年以後,彭公已是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是肩負重要責任的副縣級領導幹部,仍然擠出時間,親自動手寫新聞稿子。

1990年春節剛過,縣裡召開勞模會,土城鄉申報青年黃世平為縣勞模。黃世平跟隨父親、副縣級幹部黃梅生在土城鄉甘溝嶺村住岩屋,睡地鋪,架設40米高的螺旋梯,千辛萬苦開墾100畝荒山,建成高產橘園。彭公認為這是難得的艱苦奮鬥典型,一定要宣傳出去。是年4月份,他帶縣委辦公室的同志,到甘溝嶺現場採訪,主筆撰寫長達3000餘字的長篇通訊《岩屋裡的人生》,《宜昌報》1990年5月4日頭版頭條刊載,《中國青年報》1990年5月11日頭版頭條採用,新華社向全國播發通稿。黃世平的事跡在大江南北產生強烈反響。以後,彭公又與辦公室人員合作,采寫了《宜昌縣趟出山區高效農業發展之路》《宜昌縣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等重頭稿子,分別被新華社1990年7月25日、《人民日報》1990年12月1日採用。當年,縣委辦公室被評為全縣新聞宣傳先進單位,彭公獲評全縣新聞宣傳先進個人。

彭公具有強烈的新聞敏感性,深厚的新聞寫作能力,是我敬重的新聞報道高手。消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各種體裁都精通,特別是通訊和報告文學,可謂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令人難忘。

1994年,彭公時任宜昌縣委副書記,在栗子坪鄉駐點時,聽鄉幹部講譚家坪村有個農民劉德方,能講400多個故事。彭公心裡一震,認為這是重大典型,當即安排與劉德方見面,現場考察劉德方講故事的能力和故事的質量,認準劉德方可以申報為國家級民間故事家。1998年9月29日,正值國慶長假,彭公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飽含激情,從新聞宣傳視角,撰寫出1.3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劉德方傳奇》,10月15日《宜昌日報》全文刊發。我讀了這篇報告文學,一個奇遇人生的劉德方,深深刻在我的記憶里。《人民日報 海外版》發表後,引起正在加拿大探親的中國民間文化專家劉守華教授的關注,劉教授給彭公打電話、寫信詢問情況,稱劉德方經曆本身就是一本故事大書,又贊彭公:發掘劉德方是一個創舉。彭公的這篇報告文學,為劉德方以後成為中國民間故事家,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

典型宣傳大突破

1993年,彭公分管全縣宣傳文化工作,直接聯繫縣委宣傳部。我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主要負責新聞宣傳工作,與彭公接觸更緊密了。彭公抓典型的作風,給我們做出了示範。

1994年3月16日,鴉鵲嶺鎮石橋信用社22歲女營業員徐國梅,身懷六甲,與搶劫份子殊死博斗,身受重傷,保衛了國家財產。縣委作出向徐國梅學習的決定。彭公認為這是重大典型,要求宣傳部制定宣傳方案,點名要我牽頭成立三人工作專班,把徐國梅事跡宣傳出去。專班采寫的長篇通訊《血染國梅花更艷》初稿出來後,送彭公審讀。他拿着鋼筆,逐字逐句斟酌,有疑惑的地方,就畫橫線,或者打問號。讀完之後,先是充分肯定,然後提出導語平淡、細節缺少畫龍點睛式的議論等不足之處。專班按照彭公意見修改,三移其稿。《宜昌日報》頭版頭條刊載。與此同時,縣「兩台」開闢《學習徐國梅 爭當好公民》專欄,連續宣傳報道半年。縣文化館排演宣傳徐國梅的歌舞,到鄉鎮巡迴演出。縣委宣傳部編輯出版《國梅的風采》一書,贈發乾部群眾學習。一時間,徐國梅的名字在宜昌縣家喻戶曉。

回想彭公力抓徐國梅典型的宣傳,好多事就像電影一樣,在眼前過來過去。根據縣委書記李德炳意見,彭公聯繫,派我到市里,向宜昌市委副書記萬九才、宣傳部長劉宗發以及市總工會、團市委等部門領導匯報,宜昌市委發出向徐國梅學習的決定。4月12日,市委宣傳部長劉宗髮帶彭公及我一行,前往省委宣傳部匯報。省委宣傳部很重視,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重農有要事不能參加會議,臨行前作了細緻安排,委託常務副部長胡家祥主持匯報會議。胡部長通知省婦聯、團省委、省農行負責人及省級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派記者參加。會後,各種媒體爭相報道徐國梅事跡,《中國婦女報》4月20頭版頭條宣傳。不完全統計,全國30多家報紙、雜誌和20多家廣播、電視台宣傳徐國梅事跡。1994年4月,湖北省農行授予徐國梅「農金衛士」稱號,全國婦聯授予徐國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95年5月,團中央授予徐國梅「全國模範共青團員」稱號,國務院授予徐國梅「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徐國梅被提拔到省農行工作。

彭公分管宣傳文化工作時,抓典型蔚然成風,宜昌縣的典型宣傳實現大突破。縣委宣傳部推出的茶葉專家林作炎、金融衛士徐國梅、橘鄉之子袁昌忠、鋼鐵支書黃本南、移民縣長陳華遠等好多典型,至今幾十年了還能被人們記得住,有的還在產生榜樣帶動效應。

民間版畫創輝煌

彭公祖父彭德漳是晚清秀才,終身教書,寫得一手好字。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彭公,自幼愛好文學藝術,進而鑽研文學藝術、分管文學藝術。

上世紀60至70年代,時興革命京劇樣板戲,彭公在村里領頭組織排演《智取威虎山》,除當導演外,還扮演劇中代號二0三的首長少劍波。彭公認真琢磨,反覆推敲,刻苦練習,演出時台詞說的清楚,唱詞吐的明亮,武打招式真假難辨,連演多場,觀眾摩肩接踵。彭公在當地嶄露頭角,成為群眾文化的主心骨。

參加工作後,業餘練習書畫,愛好小收藏,多才多藝。書法小有名氣,曾題寫:栗子坪飯店、分鄉場木橋、夷陵分鄉地界牌坊、劉德芳故居、劉德芳茶樓等招牌。受到書法家姜祚正、劉愛國、易旭東、袁國新等先生的肯定和讚揚。

彭公任縣委副書記時分管文化,因為自己是行家裡手,所以分管也得心應手。宜昌縣文化工作探索出「抓隊伍、建陣地、創精品、搞活動」的十二字經驗,顯著成就舉不勝舉。1995年5月,全國農村文化工作現場會在宜昌縣召開,彭公在大會上匯報發言,宜昌縣獲評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

1994年,宜昌縣因民間版畫興旺,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1995年3月,彭公在縣文化局辦公,提出文化部門要再接再厲,不能躺在榮譽上沾沾自喜,要把版畫事業發揚光大,帶動文化工作全面繁榮的希望。縣文化局請出縣內版畫大師高新章,培訓版畫隊伍,指導創作了一批版畫作品。1996年,為進一步擴大版畫影響,縣委、縣政府同意,在北京舉辦一次版畫展覽。

1996年9月23日,經過前期籌備,彭公與縣政府副縣長鄒志權帶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縣文化館一行16人到北京,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三峽壩區宜昌縣民間版畫展覽」活動。此次展覽挑選80件特色鮮明的作品,為期一周,由縣文化局承辦。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高占祥,水電部副部長、文化名家李伯寧等領導,中國版畫協會主席彥涵、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立辰等專家,出席版畫展覽開幕式。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工人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國家主流媒體,派記者採訪報道。開幕式由鄒副縣長主持,彭公致歡迎詞。在眾多文藝大家、新聞記者面前,兩位縣領導說普通話不習慣,略顯緊張。開幕式過後,彭公風趣的說:「憋的好吃虧呀!」

9月26日,彭公因工作需要,提前回宜昌。此時臨近中秋節,彭公自費購買30個月餅,慰問全體參展人員。大家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評價彭公是人善心慈的好領導。

宜昌縣民間版畫自北京展覽,經新華社播發通稿,中央電視台午間新聞報道,吸引國內外觀眾上萬人。有的購買版畫書,有的要求拜師學藝,有的要到宜昌考察。《宜昌日報》1996年9月25日頭版頭條,發表重磅消息《宜昌縣版畫轟動京城》。

本次版畫展覽圓滿成功,彭公激動不已,從北京回宜昌的火車上,賦打油詩一首:金秋美景勝似春,一枝獨秀出西陵,滿身盡飄泥土香,國色天姿動京城。

進入21世紀,夷陵版畫創造新的輝煌,辦起了三峽版畫院,建起了版畫創作基地,成立了高新章、羅來清、張定虎等版畫名家工作室。全區擁有版畫作者上千人,其中骨幹作者200多人,累計創作版畫作品過萬件,有120多件獲得各級各種獎勵。2013年,小溪塔街道成功創建中國民間版畫之鄉。版畫成了夷陵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

貸款錄製廣播劇

上世紀90年代,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宜昌縣興建,為文藝創作增添了源源不斷的新素材。1996年,縣文聯主席羅家倫以三峽移民為題材,創作出20集電視劇文學劇本《故園》,因資金問題沒有拍攝。

本地作者、本土素材的電視劇不能開拍,分管文化工作的彭公心裡着急。他四處張羅,八方聯繫,引起宜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屈鵬重視。屈部長建議,中央宣傳部從1996年開始,將廣播劇列入「五個一工程」項目。廣播劇投資少,而且是冷門。建議宜昌縣將《故園》改編成廣播劇,爭取衝刺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為宜昌市奪得「五個一工程」獎三連冠。

彭公按屈部長建議,與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定菊、縣政府副縣長鄒志權商量,徵得縣委書記李德炳同意,決定就上廣播劇,由縣委宣傳部具體負責。市委宣傳部屈部長考慮,縣委宣傳部沒有錄製廣播劇的經驗,主張與宜昌人民廣播電台聯合錄製。縣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協調,落實必要的經費,宜昌電台負責修改劇本,排演播出。

為使工作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目的,屈部長主持先後在宜昌縣開了三次專題會議,彭公和郭部長每次都參加,積極提出意見。為提高劇本質量,確保當年播出,能夠衝刺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屈部長建議到北京請名家指導修改劇本,請專家做導演。

轉眼到了12月份,時間十分緊迫。彭公和郭部長安排我與宜昌電台編劇去北京錄製。經過概算,要準備10萬元資金。宣傳部沒有錢,找縣財政局申請,財政局說快到年底了資金緊張。找銀行貸款,銀行的人說,黨政機關不能貸款。彭公和郭部長都為資金着急。時間不等人!我因工作曾與縣百紡公司交往多,認識公司總經理肖振方,提出以縣百紡公司名義貸款的設想。彭公略考慮幾秒鐘,認為這個辦法好,當即與郭部長商量,一致同意,讓我抓緊去辦,有問題再說。在場的人都明白,彭公是最高領導,只有他才能拍這個板。這也意味着,10萬元貸款的壓力和風險,該彭公擔承。

資金問題暫時解決了,工作就好開展了。我們去北京,請到了優秀編劇,也請到了優秀導演,經過努力工作,定名為《三峽移民第一村》的五集廣播劇,終於趕在年內的12月2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首次播出起點如此之高,為以後申報獎項打下了基礎。

1997年10月,全國第五屆「五個一工程」評獎結果揭曉,由宜昌縣委宣傳部與宜昌人民廣播電台聯合錄製的廣播劇《三峽移民第一村》名列其中。宜昌縣首開全國文藝大獎先河,宜昌市奪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三連冠。

1998年4月3日,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召開「創國優精品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同時發出表彰決定(宜市文{1998}16號文件),宜昌縣委宣傳部獲「創國優精品優秀組織獎」,彭明吉、郭定菊、楊建章獲「創國優文藝精品貢獻獎」。彭公在大會上發言,講了貸款創國優精品的經過,並講今後還要再努力,爭取再創幾個國優精品,會場上立刻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再回頭說那10萬元貸款。由於我們在北京處處節約,只用了6萬元。剩下4萬元及時歸還縣百紡公司。1997年3月20日,春寒料峭。縣委宣傳部寫報告,彭公與郭部長去縣財政局,找分管預算的李國柏副局長當面說明用途,財政局據實撥付。至此,衝刺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的目標實現了,10萬元貸款還清了,彭公懸着的心總算落下來了。

彭公抓文藝精品,為以後的文化藝術工作樹立了標杆,創造了經驗。從2000年到2022年,宜昌縣、夷陵區又獲得1個全國「五個一工程」獎,4個全國「群星獎」,2個全國「山花獎」,獲獎數量和檔次,在宜昌市的縣市區中遙遙領先。

「六山戰略」摘窮帽

彭公會抓宣傳文化,也會抓經濟建設。他在栗子坪鄉制定的「六山戰略」,為全鄉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快30年了還在發揮效益。

1994年2月,彭公在窮鄉僻壤栗子坪鄉駐點。當時的栗子坪鄉財政收入不到30萬元,是宜昌市18個貧困鄉之一。幹部工資難得按時發放,甚至連醫藥費、差旅費也不能及時報銷。

1994年4月27日,10輛小車停在了的栗子坪鄉政府門前。這是彭公約請栗子坪人、副縣長鄒志權,帶縣小康辦、扶貧辦、交通局、電力局、林業局、物資局、糧食局、廣電局負責人,到栗子坪鄉辦公,研究支持栗子坪鄉經濟發展問題,會議開了一整天。28日上午,彭公率參會人員下村考察,下午再返回來開會。根據栗子坪山高水長的特點,結合大家的發言,彭公提出了栗子坪鄉經濟發展的「六山戰略」,即:思想上要識山、愛山,思路上要靠山、興山,戰略上要開山、出山。在講到出山戰略時,第一次提出要修通趙勉河至沙坪的公路(簡稱趙沙路)。這條公路全長50多公里,可以解決栗子坪、鄧村、樂天溪三個鄉鎮近3萬村民的出行難問題,得到與會人員的認同。栗子坪鄉的幹部,聽了「六山戰略」,感覺看到了希望。

在縣直部門支持下,栗子坪鄉的「六山戰略」分步實施。鄉黨委和政府,扶持農民在山上發展茶葉、香菌、木耳和天麻生產,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部分農戶年度收入萬元以上,還出現收入10萬元以上的大戶。縣電力局扶持,在中柳坪村的趙勉河建起3座梯級水電站。電力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有了電,全鄉的採礦、加工業相繼發展。僅一年功夫,栗子坪鄉發生巨大變化,1995年,縣委在這裡召開集鎮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1996年,栗子坪鄉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在全市18個貧困鄉中,率先突破百萬元大關。《宜昌日報》以頭版頭條位置,濃墨重彩予以宣傳。財政收入過百萬,這對當時的栗子坪鄉來說,簡直就是夢想。然而,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摘掉了窮帽子,栗子坪鄉幹部感到腰杆子硬了,走路頭也抬起來了,想着調動的人也安心了。

1996年7月13日,彭公為推進栗子坪鄉「六山戰略」落到實處,特請縣委書記李德炳到栗子坪考察趙沙路。吃晚飯時,彭公不慎被飯中沙子頂破大牙,疼痛難忍。第二天早上,要進山考察趙沙路,彭公牙疼不能吃飯,食堂特地為他蒸了一碗雞蛋,上面撒了一層生韭菜,彭公吃了過後,噁心反胃,途中感到難受,全吐出來。李書記勸彭公回去休息,彭公怎麼也不答應,強打精神陪同李書記從趙勉河上山,來到板倉河半山里,在村書記張宗凡家裡歇了一會,喝了幾口熱茶,又吃兩個燒洋芋,感覺輕鬆些了,繼續跋山涉水往前走,經南家河,過兩河口,出石洞坪,走了6個小時才到沙坪。

晚上,樂天溪鎮會議室燈火通明。縣委李書記主持召開趙沙路沿線三個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會議,彭公在會上發言,動員三個鄉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修通趙沙路。三個鄉鎮負責人會上紛紛表態,要克服艱難困苦,早日修通趙沙路。

由於縣委、縣政府重視,老百姓盼望已久的趙沙路於1996年底動工,1998年底建成通車。該路全長52.4公里,沿途山水秀美,資源富饒,是一條景觀路,惠及3個鄉鎮15個行政村的近3萬人及60多家企業。公路通車典禮當天,栗子坪鄉老百姓奔走相告:通了趙沙路,我們要致富。

2001年,栗子坪鄉與下堡坪鄉合併,稱下堡坪鄉。新的鄉黨委、政府,繼續實施「六山戰略」,把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放在山上,穩定天麻,猛攻茶葉,全鄉茶葉面積達到3萬多畝,誕生出秀水天香茶葉集團。如今,下堡坪是夷陵區第二個茶葉大鄉,茶葉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

2019年11月,為適應形勢發展,夷陵區概算投資近4億元,對「六山戰略」中的趙沙公路分期進行改擴建,全部按雙車道四級公路標準設計,建成6米寬的瀝青混凝土路面。一期改擴建工程從沙坪至樂天溪,全長9.6公里,已於2020年10月全部完成。屆時,全線改擴建實施完畢,沿線旅遊加快發展,資源變成特色商品,人民的經濟收入定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結對扶貧勝親友

1994年5月,共青團宜昌縣委發出倡儀,每個幹部認領一個貧困學生,結對扶貧,幫助完成學業。彭公認領了栗子坪鄉趙勉河村貧困戶黃大安8歲女兒黃青華。

1995年春,彭公牽頭團縣委、縣婦聯、縣教育局,組織了一次「百名山區孩子看縣城」的公益活動,剛上小學三年級的黃青華也在其中,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縣城小溪塔。彭公給她買了一套新衣服,縣電視台給她錄了像,作了報道,黃青華感動的哭了。

彭公扶錢扶物,幫扶黃青華從小學二年級一直讀到高中畢業,成為她們黃氏家族中的第一個高中生、村子裡唯一的女秀才。

2007年3月,黃青華到上海打工,互聯網上認識在新疆當兵的河南小伙王博。2013年在新疆與王博結婚,有了一個幸福家庭。2014年國慶假期,黃青華帶着新婚丈夫回下堡坪探親,兩人專程來到小溪塔登門看望彭公。望着一對新人,彭公為他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像黃青華這樣的結對扶貧例子,彭公說得出名字的還有不少,只要結成對,就是長期幫扶不斷。有的創業成富翁,有的讀書成博士,有的當兵提軍官。一年四季都有人來信來訪。稱彭爺爺的、稱彭伯伯的、稱彭叔叔的樣樣都有。彭公記憶最深的是與貧困戶史思堯結對的故事。

1998年5月,縣委安排彭公聯繫鄉鎮,由栗子坪鄉改為分鄉鎮。那時全縣普遍實行幹部結對扶貧,分鄉鎮給彭公介紹的一個貧困戶,住界嶺村三組,名叫史思堯。鎮村幹部帶彭公與史見面,交談中得知,1987年11月,史在遠安縣陳家溝燒炭,住在岩屋裡。有天半夜,岩屋頂板掉下幾塊大石頭,把史塌成頸、腰、腿三處骨折,癱瘓六年。俗話說:「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史癱瘓期間,兩個老人相繼去世,再次雪上加霜。1998年春,史剛剛勉強站起來做點輕事活兒,大女兒放牛時不慎從岩上摔下來,腳骨重傷,休學一年。當年11月,大女兒腳傷沒好,兒子上體育課摔倒,致鎖骨斷裂。一家多災多難,全靠史妻王翠蘭一人撐着。彭公聽了史家不幸,再看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心情十分沉重,忍不住要流淚。

彭公通過調查得知,史思堯與妻王翠蘭都是高中畢業,有一定的文化,兩口子都很勤勞,又講誠信,在社會上口碑不錯。彭公決定利用這些優勢,幫扶史家拔掉貧窮根子。

彭公問史有什麼想法。史說想開個豆腐坊,再想養幾頭豬,就是沒有本錢。彭公回到縣裡,先是私掏腰包,花錢給史買了一台豆漿機,再聯繫縣電力局,爭取了6000元資金給史建豬舍。彭公一直與史保持緊密聯繫,不是上門就是打電話,既為史解決困難,又對史進行精神鼓勵。史不負厚望,拄着拐杖在界嶺集鎮賣豆腐,一年掙了近萬元錢。史妻王翠蘭養了1頭母豬,當年下了8頭小豬,她以豆渣菜葉作飼料,起早貪黑,精心餵養,到年底8頭小豬都成了大肥豬,賣了7頭,自食1頭。全家一年收入3萬多元,一舉甩掉貧困帽子。後來,史的豆腐生意越做越大,就買一輛三輪車,把豆腐遠銷到遠安縣的荷花店,收入連年增長。2013年3月他們在界嶺集鎮建4層樓房,家中彩電、冰箱、洗衣機一應俱全。彭公與史結對扶貧,兩人成了好朋友,每年正月史到小溪塔給彭家拜年,臘月彭公到界嶺去給史家拜年。如此來往,真的就如親戚一樣。

致力為民辦實事

彭公心中裝的最多的,是老百姓疾苦和利益。最難得的是,他在職是這樣,退休了也是這樣,始終不忘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彭公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深知農民的疾苦,更知道農民辦事難,時時想以微薄之力為農民做點事情。」

1984年,改革後的分鄉鎮欣欣向榮,農民開礦辦廠,買車建房,喜氣洋洋。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彭公內心無比高興,決心助一臂之力,爭取再上新台階。連續上十年間,跑上跑下,跑進跑出,先後為大中壩村購買1.8萬株柑橘樹苗,爭取兩台退役的解放牌汽車,引進經濟效益好的四川花椒種,籌資在黃柏河上架橋。後因災害和多種原因,成效甚微,橋被沖毀。彭公心裡難過,還時常自責。

1998年春,縣委領導分工,彭公聯繫分鄉鎮。這年夏天,尚家河水庫泄洪,沖毀了紫草河、南岔灣一帶的公路橋,群眾出行不便。彭公和分鄉鎮委書記劉德亮現場踏勘,爭取相關部門撥出專款6萬元,修復了公路橋。與此同時,還爭取相關單位支持,整修了一條簡易公路。老百姓一再感謝,彭公總是說,這是區區小事,不值得一謝。

2001年,彭公牽頭,為家鄉彭家院子修建導洪管、引水灌農田。他打電話或者上門,動員彭家院子在外工作的45人捐款,同時找相關部門爭取,共募集資金12萬元,請德高望重的退休老鄉彭發祥負責組織施工。經過三個月的艱苦努力,建成1487米的主管道、500米長的支管道、1200米的支渠,將東風渠水導流到彭家院子及河西坪村,保證了450多畝糧田的常年供水。看到清水從管道里嘩嘩流進稻田,彭公感到幾分欣慰,終於為家鄉辦成了一件事情。

彭公為老百姓辦實事,心中總是燃燒着激情,雖然退休了,那顆辦實事的心卻歇不下來。退休18年來,他盡心盡力,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實事。

那是2021年1月的一次,彭公與的士司機黃大榜,,一起到下堡坪鄉的樓子山購買年豬肉。途中聽黃大榜講了兩件揪心的事。一件是黃大榜的二姐家1.5公里不通公路,只能騎摩托,二姐和姐夫均因騎摩托被摔成重傷住院。另一件是2020年黃大榜的哥哥黃大安家舊房換機瓦,因3.5公里不通公路,一條便道只能勉強騎摩托車。當地一陳姓人用摩托車幫忙運瓦,不慎連人帶車滾到路下,當場昏死。黃大安立即把陳姓人送宜昌市中心醫院搶救,陳姓人生命保住了,卻成終身殘疾。黃大安照護陳姓人住院治傷,妻張宗芬在家主持換瓦,整天用背簍背瓦,上坡跪在地上爬,累的上氣不接下氣。晚上,她聽說陳姓人成了終身殘疾,心裡想不知要賠好多錢,壓力山大,當晚服毒而亡。彭公聽了這兩傷一殘一死的慘事,心裡像壓了塊大石頭。回到家裡,連夜給夷陵區委書記肖鵬飛寫了一封信《這裡交通不便,群眾苦不堪言》。此信反映的修通公路問題,得到肖書記高度重視,批轉下堡坪鄉解決。為使公路早日修通,彭公找到曾任過下堡坪鄉黨委書記、目前負責聯繫下堡坪鄉的夷陵區政協主席萬犁昌,請求萬主席督促落實。2022年,黃大安家的公路通了,當地19個農戶高興得不得了。彭公聽說後,發微信向肖書記表示感謝。

樂為他人做好事

彭公身為縣級領導幹部,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無論認識的或不認識的,有困難找彭公,他總是盡心盡力幫辦。這裡記錄幾個事例:

2023年3月31日,彭公參加夷陵區老年書畫協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參會的一位年近九旬白髮老翁,湊到彭公面前說:「感謝彭主任,您當年為我做好事,我的兒子現在混的不錯,成了夷陵醫院的副主任醫師、急重症醫學科主任,還是宜昌市急重症醫學專家。」彭公一頭霧水,不認識眼前這位老人姓甚名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原來,老人名叫楊承信,退休前是龍泉鎮鍾家畈小學老校長。早在1993年,楊校長兒子醫學專科畢業,想進宜昌縣醫院工作,找不到人牽線,冒昧去找縣長鄒學勤。鄒縣長沒時間幫他聯繫,建議他去找縣委分管科教文衛工作的彭書記。楊校長長嘆一聲,說:「我認識彭書記,彭書記不認識我,我怎麼好意思找他?」鄒縣長對楊校長說:「彭書記為人和善,樂於幫忙,你儘管去找吧。」楊校長去縣委大院找到彭公,說明來意,彭公當即答應幫忙。那時縣醫院正缺醫學專業人員,彭公給縣醫院蔡院長一介紹,事就成了。楊校長非常感激。30年後,楊校長因為與彭公共同的書畫愛好,碰到一起了,突然提起此事,彭公早就忘得一乾二淨。

2022年3月28日,分鄉鎮南埡村黨支部書記楊倩,開着私家車到小溪塔,接彭公到南埡,參加村志撰寫動員會。途中,楊倩突然把頭車到後面說:「彭主任,您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呢!」彭公一時不明白怎麼回事,問楊倩為什麼這樣說。楊倩告訴彭公,1991年6月,他在南埡小學讀五年級,一個星期六中午,在學校門口被瘋狗咬了一口,按醫學常識,必須在24小時內打狂犬疫苗,否則後果嚴重,不堪設想。當時他的父親正在外地做事,趕忙拜託他的姑爹陳天新,騎自行車到分鄉鎮醫院買藥,結果沒有藥。陳天新又騎着自行車,心急火燎地趕到小溪塔縣醫院。不湊巧,因為是周六,管藥的人員回宜昌市去了,拿不到藥。陳天新急的六神無主,聽說分鄉有個彭明吉在縣裡當幹部,就不顧那麼多了,來到彭公家裡求救。彭公急忙與縣醫院領導聯繫,醫院領導又聯繫管藥人員火速趕到醫院,陳天新終於拿到了藥。彭公想,如果陳天新騎自行車回南埡去,就要遠遠超過24小時,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彭公立即叫來司機小周,用小車把陳天新送回南埡,楊倩剛好搶在24小時以內用藥,這才得救脫險。聽了楊倩繪聲繪色的講述,彭公才知道了救命恩人一事的原委。

彭公就是這樣的善良人,不知為他人做了多少好事,從來就不圖回報,也沒放在心上。

退休創建研究會

2005年12月,彭公要辦退休手續了。退休前,夷陵區委主要領導與彭公談話,彭公以四句順口溜,表達退休後的決心和願望:不違法來不添亂,不給組織找麻煩,力所能及找事干,保持晚節心自安。

區委書記王國斌問彭公有什麼要求。彭公說,只有一個要求,成立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繼續對中國民間故事家劉德方及其傳承的民間文化藝術,發掘、研究、宣傳、利用,為繁榮地方文化做點有益工作。王書記表示支持。

從此,彭公以夷陵區文聯為依託,盡其所能,不辭勞苦籌辦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先在民政局註冊,接着辦理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發展會員等事宜,確定理事會班子成員,彭公親任研究會會長、法人代表。一切準備就緒。

2006年1月14日,區委召開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區直負責人工作會議。散會之前,王書記特意安排兩個小時,請會議人員參加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成立儀式。彭公這天既忙又累,自己動手寫請貼,在請貼上加蓋私章,為爭取重視,同時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親自送請貼到區直部辦委局負責人手上,上樓下梯都是小跑。

下午3點鐘,研究會成立儀式在長江市場廣場舉行。雖說只是個社會組織的授牌活動,但是規格高,規模大,影響深遠。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夏錫璠主持,區委書記王國斌授牌,區委副書記宋秀鈿祝賀講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發來賀電,湖北民間文藝家協會發來賀電,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成國發來賀電,宜昌市文聯主席陳宏燦一行前來祝賀,區內各種媒體新聞記者現場採訪報道

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在一片祝賀聲中正式成立了。彭公非常激動,他沒想到夷陵區委、區政府如此重視和支持。更加堅定了辦好研究會的信心。

彭公創建的夷陵區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網絡了一批資深文化人,成為夷陵區一支編外文化工作隊伍,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取得顯著成就。

2022年1月15日,研究會召開成立15周年座談會,總結出一批成果。主要有:推舉劉德方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堡坪民間故事代表性傳承人;召開全國性的劉德方民間故事研討會,收到論文20多篇,編輯出版《諸家評說劉德方》一書;錄製出版劉德方傳唱民歌選《野山老歌》光碟、劉德方傳講故事集《劉德方故事會》光碟、劉德方傳演皮影戲《野山夜影》光碟;為劉德方慶賀70歲和80歲生日;編印圖文並茂畫冊《中國民間故事家劉德方》至此,為宣傳劉德方及其傳承民間文藝,累計出版六書四碟一畫冊;修繕劉德方故居,並舉行隆重的「劉德方故居」掛牌儀式;建立「劉德方陳列館」,展陳實物和圖片500多件,成為夷陵區博物館一大亮點;扶持劉德方收帶徒弟16人;召開全國性的夷陵盤古文化研討會,編輯出版《夷陵盤古文化論》一書;錄製夷陵流傳的民間敘事長歌《盤古傳》《黑暗傳》《地母傳》「三傳」光碟;指導和協助下堡坪、霧渡河、樟村坪等10個鄉鎮,成功創建省級以上民間藝術之鄉,夷陵民間文化一鄉一品經驗全省推廣。

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已按章程召開四次代表會,選舉產生四屆理事會。如今,彭公因年齡關係,不再擔任會長職務,仍然是研究會專家組長,依然為研究會操勞奔波。

尤其讓人感動的是,彭公無論是當會長還是不當會長,總是把劉德方當國寶保護。為劉德方爭取生活醫療補貼,從開始的1萬元增加到3萬元。聯繫民營企業家,給劉德方解決一套三室兩廳住房。只要得知劉德方生病,就護送到醫院治療。為此,有人笑稱,彭公把劉德方當爹看待。

由於彭公的言傳身教,夷陵區劉德方民間藝術研究會碩果纍纍,受到夷陵區委、區政府表彰。2016年6月,彭公出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2020年12月,彭公獲「湖北省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稱號。

我認識彭公40年,總是以彭公為偶像。[1]

作者簡介

楊建章,生於1952年,曾任原宜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宜昌縣、夷陵區文化局長、文聯主席等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