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種植日記(楊秋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種植日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種植日記》中國當代作家楊秋雨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種植日記

從開荒直到現在,已經快有三個月了,要把垃圾、雜草還有一些根都清理乾淨,還有一些碎石子,再把地整理出來,還真的費了我不少功夫。不過好在,也終於有點樣子了,那塊地也終於能夠騰出來了。 前前後後,我種了很多菜,不過我是第一次種植,所以用量也不是很多,而且也沒有使用有機化肥和農藥。有些種子不能發芽,有些種子發芽之後,生長不到一半,就死了。能夠存活下來的,有些現在也已經長得非常高大了,有些還在繼續生長當中。

第一次種植,所以也不是很清楚哪些菜分季節性種植。一般的規律都是「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現在是夏季,那麼高的氣溫,卻是農忙時節。頂着那麼大的太陽,卻要插秧、搭架,以及澆水施肥、除草。真是應了那句話,「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由於我是新手,缺少經驗,在管理方面以及種植過程當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像是紅薯和土豆種下去之後,卻沒有動靜,等一段時間之後,卻沒有看到發芽的情況。也許是種的過程當中,埋得太深,或者已經曬乾了,不能用了之類的。有些菜,也不知道它的生長情況,種得非常密,導致沒有辦法更好地生長。

像是種的小番茄,我使用的是外面撿來的一個,用刀切開,分成幾份,直接種在土裡。幸運的是,已經發芽了,而且現在也已經開始結出小顆粒了。但是長勢比較歪,不是掃地的那個阿姨提醒我,需要搭架,恐怕我還不知道。先前在網上搜索的時候,我也知道有些蔬菜需要搭架,像是黃瓜、絲瓜、豆角以及其他的一些蔬菜。有些蔬菜可搭可不搭,只是搭架的話,長勢相對來說要好一些,也能夠結出更多的果實。 除了種菜需要搭架之外,種樹也同樣需要搭架子,為了能夠讓樹直立地生長,在成長的過程就需要搭架輔助。有的時候管理方面也是比較麻煩的,不過,應該前期需要投入的時間相對來說要多一些,後期的話,應該好一點。有的時候,也需要修剪一下枝葉。

看樣子,種菜的學問還是非常多的。雖然說我也只是為了試水,但是卻還是希望能夠在年底之前吃到自己種植的蔬菜的。幸虧不是批量種植,或者承包土地種植,要不然的話,就我這個新手的水平,恐怕真的要虧大了。

我一個老鄉有養殖方面的想法,可是卻沒有經驗。要是真的養殖的話,我可能也不會養那麼多,最多也只是養那麼幾隻雞的樣子,看看結果怎麼樣,然後才會慢慢地有進一步的打算。不會一下子弄幾十隻上百隻的樣子,那樣的話,會分身乏力,而且場地也不夠寬,糧食也沒有那麼多。

我也並不是一個十分有耐心的人,小的時候,同學當中有養蠶的,看着長大了,有的人養的蠶還結了繭。可是要我養的時候,我放了不到幾天,就扔了,也幾乎沒有看到蠶長大的影子。那個時候都是養幾隻玩的,如果說真的紡線織布的話,恐怕那麼幾隻還不夠,至少需要養幾千隻蠶的樣子,那是需要龐大的工程量的。

以前的時候,也總是聽到老一輩的人開玩笑,或者身邊其他人的人說起,要是混不出來的話,大不了回家種地。可是事實上,要說種地的話,恐怕還不一定能夠吃得了這個苦。學問、技術和苦力,對於我們來說,也只能選擇其中一樣,可是大多數的人都是屬於那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水平。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又不肯下苦功夫,導致什麼事情都幹不成。

幼苗生長期間,雜草旺盛,沒幾天就長了一大堆,需要經常除草。正如陶淵明所說的那樣:「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經常看到老一輩的人,用塑料薄膜蓋着種子,有些甚至種植大棚蔬菜。大概就是為了能夠保持恆溫,抑制雜草生長,防止蟲害,便於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吧。有些人為了防止鳥偷食,在田間扎一個稻草人在那裡。

雖然說有些人專業知識學得非常好,可是要是真的親臨實踐的話,恐怕真的找不着北了。有些東西看着簡單,可是真的開始做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從來沒有下過地的人,跟那些種了一輩子地的老一輩的人相比,恐怕就不行了。沒有實戰經驗,專業學得再好,永遠都只是「紙上談兵」,古代的趙括和馬謖都是鮮明的例子。

先前我也播了一些草莓種子,可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沒有發芽。或許是季節性的因素,我打算到了十月份之後再次嘗試一下。網上購買的種子是便宜一些,而且量也很少,這也導致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有些種子能夠發芽,有些不能。如果說是優良種子,存活率相對來說要高一些。只不過相對來說,價格也不便宜。

等到秋收時節,我看看有哪些成熟了,要是能夠採收的話,我說不定可以種多一點。要說傳承的話,可能也需要一個過程。確實,等老一輩的人都走了,果蔬種植、畜牧養殖、其他方面的老手藝、家鄉特產這些,也總是需要有人能夠繼承和發揚。[1]

作者簡介

楊秋雨,湖北省大冶伍橋村人,95後,高中學歷,旅遊十個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