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不識字(徐瑞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我的母親不識字》是中國當代作家徐瑞晨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母親不識字
最近,學校舉行了14歲的青春儀式。在這個儀式上,孩子們最想要感謝的人,就是自己的母親。孩子們一句句樸實簡單的感恩話語,撥動着家長們的心弦,家長們唏噓不已,有的還悄悄地擦着眼淚。我也深受感染,想到了我的母親。
真要提筆說說母親,我的心頭湧起了千言萬語,一時不知道怎樣表達。
我的母親今年71歲了,個頭不高,一頭花白的頭髮,是位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符合絕大多數傳統中國農村人的標準,她聰明樸實、任勞任怨,為兒女操了一輩子的心,即使我們老大不小了,但也還是她操心的對象。
我的母親不識字,小時候,是我埋怨的對象。人家的媽媽認識字,放學回家能夠得到媽媽指點,在別人洋洋得意的時候,我的母親卻在教導我,你的媽媽不認識字,這就要求你上課的時候專心聽講,把老師講的都聽懂了,記在心裡,這樣一來,你還需要回家讓媽媽教你嗎?我有點不服氣,但也只好接受了母親的建議,上課認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認真完成,果真不用回家母親另外來教我了,母親逼着我在課上掌握老師教我的知識,反倒使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師範,跳出了農門,在上世紀80年代,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的母親不識字,但卻是個聰明的女人。小時候,母親納的千層鞋底布鞋,是我至今為止穿着最舒服的鞋;母親親手為我織的毛衣花紋漂亮,是我最溫暖的享受;記得小時候,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母親辛苦織的布做的,我們經常在母親的織布聲中酣然入睡,等我們在朦朧中醒來時,母親還在「哐哐」的梭子聲中辛勤地勞作着,現在想來,那時的母親真是辛苦,雖然母親不識字,但她織的布花紋很漂亮,穿上母親做的新衣服是我小時候的驕傲。
我的母親不識字,但我的母親對港城很熟悉。我的母親在60歲時,想買一輛電動車,到她的老兄弟姐妹家串門,我當時考慮到她年紀大了,就沒有同意,但她卻自己偷偷地去街上買了一輛,她非常愛惜她的坐騎,妥妥地騎了將近10年,直到去年,我堅持幫她換了一輛性能更好的電動車,上街,買菜,接小孩,張家港的大街小巷都有她的身影。
我的母親不識字,但我的母親會自己研究做菜,自學成才。到哪裡吃飯,只要看到別人怎麼做的,基本上是一看就會,而且做菜手腳麻利,味道鮮美,很有大廚的感覺,我們一家老小在家,母親一個人做飯,都不要我們打下手,眨眼間,一桌菜就上台了。我兒子小時候對奶奶和***媽做菜的評價是:「等我媽媽做了奶奶,飯菜也就做得像奶奶一樣好吃了。」
我的母親不識字,但在教育我們兄弟成人的路上卻不含糊,她從小教育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怎樣待人處世,連飯桌上吃飯的規矩都一一教給我們,語言是樸素的,道理是淺顯的,但母親的教育使我們終身受用。
隨着歲月的流逝,母親漸漸地步入了老年,在母親的有生之年,我該怎樣讓母親的生活過得更幸福,更愉快?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這是個我思考得較多的一個問題,但母親卻從來不向我們張口提要求,我們一直緊跟時代的腳步,我們一直分秒必爭,不肯輸了人生的歲月,但我們是否該停下腳步,有所放棄,陪伴一下年邁的母親呢?
不識字的母親,我愛你!
作者簡介
徐瑞晨,必讀社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