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曾祖父母(崔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曾祖父母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我的曾祖父母》中國當代作家崔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曾祖父母

家中老人去了一趟江西,去看望了那裡的老姑,也就是我祖父的妹妹。捎回來的特產我沒有感興趣,卻是兩幅照片引起我的關注。

這是老姑的父母親的照片,每人一幅的,不是合影。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用我們當地話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曾祖父是清代文人秀才的樣子,斯文嚴肅,可以想得見當年的玉樹臨風的樣子。曾祖母的照片卻也是端莊清秀的,令我不由不生出敬畏的懷念的情緒。我不曾見過謀面的祖先啊,你們就是這樣的嗎?

他們的表情是嚴峻的,是照相時候不夠自然還是平常就是這樣的,難以確定。不過,曾祖父的表情讓我覺得親近,看到了一個當年淳樸而正氣的後生,一個篤定堅守的讀書人,一個有些拘謹於人情世故的年輕人。我不知道他的任何故事,卻分明在對望中看到了一個祖先曾經的人生際遇,喜怒哀樂。他一定是不事張揚的,默默埋身於書卷,不願問及生計瑣事。

曾祖母,是睿智寧靜的,有着超乎我想象的沉穩印象。她的眼睛裡面,閃現着一種大家的風範。

這樣的眼神,我在我的大老姑、二老姑的眼中時而看到。我甚至覺得大老姑更加長相氣質像曾祖母,那樣的大家閨秀、氣度非凡,我見過大老姑數次,在她家裡時候她很和氣,可是我就是覺得不敢親近她,她白髮亮的發光、偏襟衣服整潔一塵不染,有種不用說話就透出的威嚴氣派,讓我仰望。

調皮的我來到她位於偶園裡邊的小而清雅的居室,大氣都不敢出,撫摸她漂亮的藤椅、雕花的茶几,看到她潔淨無比的床鋪,想自己泥猴一樣的怎樣好意思去睡那張床。我就不再呆在家,懇求了她家的姐姐帶我去看猴子、衡王府的鐵鶴鐵龜。

大老姑的兒子是市博物館的第一任館長,那些文物好多就是他騎着車子到鄉里收來的,都藏在偶園的一側。小學時候我們學校組織了來參觀,印象最深的就是千手觀音。要是我有這麼多的手多好,拿出幾隻來寫作業,其他的就可以大可去玩了。大老姑說話很好聽,帶着濟南普通話的口音,就是一顆星辰,我只可以望去,不會跑到她身邊撒嬌。

曾祖母是這樣的嗎?我不能知道,只是猜想是這樣。

二老姑就讓我親近許多。她家在火車站旁,二老姑父是鐵路職工,平和了許多,我也願意跟着大人去。二老姑會烙餅,給我吃。我貪戀的還有她老桌子的抽屜裡面,存着那麼多的話本,我一到家就直奔去,找了好看的話本品味。二老姑和曾祖父的氣質比較接近,溫厚,和善。

有多少人會知道自己的曾祖母、曾祖父的名字。我想很少。沒有共同的生活經歷,沒有了同樣的苦痛幸福的感受,人們總是很難記住太多的。那些福地裡面的密密的墳塋,記住名字的,也就很少,每年上墳的時候就是禮儀性地向先祖的那些墳頭磕磕頭、添添土。這輩子尚還記得這是老爺、老奶、某位先人,下一輩子怕是分不清誰是誰了。三輩以上,是一個未知,是一個秘密,是一種遙遠的概念和符號。一概的可以用祖先二字去概括了。

我卻覺得這不免是遺憾。其實,四輩子、五輩子都不是太遠的時光寬度,在歷史上不過就是80年、100年,有多少的差別,應該有過多少動人的故事傳說應該留下來,有過多少品質習慣應當被記取,有多少技藝能力應該傳下來,有多少的基因應該被複製。為什麼,我們對於曾祖以上的先人是一片空白,失去了一切的記憶。

撫摸着一塊老爺爺傳下來的硯台,我仿佛可以聽到他們清晨朗朗的讀書聲,那樣的感覺,是其他名硯台都無法給予的。這樣的一件事,叫做傳承。[1]

作者簡介

崔斌,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淄博散文學會副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