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愛你,中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愛你,中國

中文名:我愛你,中國

填詞:瞿琮[1]

譜曲:鄭秋楓

音樂風格:文藝歌曲

歌曲語言:漢語

《我愛你,中國》是瞿琮作詞,鄭秋楓作曲,葉佩英原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1979年電影《海外赤子》的插曲。[2]

1980年,在優秀群眾歌曲評獎中,該曲被評為「優秀群眾歌曲」。

1983年,獲得第一屆優秀歌曲評選「晨鐘獎」。1984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歌曲集。

2019年6月17日,該曲入選中宣部選出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3]

創作背景

歌詞創作

瞿琮喜歡文學,從小就接觸了《美麗的美國》《我們的法蘭西》等歌頌祖國的作品。他告訴自己:要寫一首歌頌中國的歌。[4]

1972年,瞿琮開始構思《我愛你,中國》的歌詞。1976年前後,他完成了《我愛你,中國》的初稿。1978年,胡冰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海外赤子》,他通過瞿琮的夫人彭素找到了瞿琮。於是,瞿琮有機會為電影寫了十首歌曲,其中九首,都是根據劇情創作的,只有《我愛你,中國》一首是為劇中人(陳沖飾演的黃思華)選用的。[5]

送審過程中,製片方提出了兩點意見:一是第一和第二段歌詞的順序要調換一下,因為由虛而實他們覺得鏡頭不好展現;二是他們覺得「我愛你,中國」用的是第三人稱,應該改一為「我愛你,祖國」。瞿琮同意將兩個段落的順序調換,但堅持歌曲名稱必須是「我愛你,中國」。

瞿琮通過該曲獲得了10元錢稿酬,他於1979年國慶日前發表了歌詞。

曲譜創作

製作組用了一個月時間挑選作曲人選,經過反覆聆聽、比較,選擇了鄭秋楓。[5]

鄭秋楓為《我愛你,中國》譜曲只用了一兩個小時,但準備的時間很長。他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在海南島興隆農場體驗生活,為的是感受歸僑真實的生活,尋找靈感。他在創作中嘗試把馬來西亞的一種音樂特點移植過來,給人一種新鮮感。[6]

歌手選用

鄭秋楓[7]請中央電台文藝部主任幫忙找歌唱演員,對方毫不猶豫推薦了葉佩英。

於是,鄭秋楓就給葉佩英寫信,把劇本、音樂寄過去,希望請她來演唱。為了唱這首歌曲,葉佩英放棄了考托福[8]

歌曲鑑賞

《我愛你,中國》歌詞採用中國傳統詞律「賦比興」的寫作手法,一詠三嘆,字句凝練。

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對祖國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園莊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刻畫,表達了海外遊子對祖國的滿腔熾熱和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

歌曲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引子性質的樂段,節奏較自由,氣息寬廣,音調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把人們引入百靈鳥凌空俯瞰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藝術境界。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體部分,節奏較平緩,旋律逐層上升,委婉、深沉而又內在,鋪展了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使「我愛你,中國」的主題思想不斷深化。

第三部分是結尾樂段,經過兩個襯詞「啊」的抒發,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尾句「我的母親,我的祖國」在高音區結束,傾瀉出海外兒女對祖國滿腔熾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曲調起伏迂迴,節奏自由悠長、與第一部分相呼應。

儘管歌詞質樸無華,卻有動人心魄的激情。[9]

這曲《我愛你,中國》把海外遊子眷念祖國的無限深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每當唱起這首歌,都能讓人體驗到一派噴涌而出的激情,讓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都蕩漾着對祖國的崇高之愛。[10]

社會影響

1984年,該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歌曲集。

獲獎記錄

年份 獎項 備註
1980年 優秀群眾歌曲評獎「優秀群眾歌曲」 獲獎
1983年 第一屆優秀歌曲評選「晨鐘獎」 獲獎
2019年 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獲獎

重要演出

時間 演出場合 演出地點 演唱者
1998年1月27日 199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 范宇文
2013年2月9日 2013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 平安
2018年2月16日 2018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 中外藝術家

葉佩英《我愛你中國》

葉佩英,1935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廣東惠陽,中國女高音歌唱家。1951年,她告別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國,1955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1979年,葉佩英演唱電影「海外赤子」插曲《我愛你中國》,高亢嘹亮的歌聲迅速傳遍中國大地。每當聽到這首歌,都能讓人的內心體驗到一種噴涌而出的激情,讓每一個炎黃子孫心中都蕩漾着對祖國的崇高之愛。

視頻

葉佩英演唱《我愛你中國》

著名作曲家鄭秋楓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