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秋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秋楓
[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5a64d7faab18972ba33a07ccdef61cb4/9213b07eca80653886a54ffd97dda144ac348295.jpg原图链接
出生 1931年
中國遼寧丹東
國籍 中國
職業 音樂家,作曲家
知名作品 《我愛你,中國》
《五朵紅雲》
《團聚》等
   郑秋枫是作曲家。生于辽宁丹东。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副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原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

人物經歷

   郑秋枫,男,1931年出生,著名作曲家。辽宁丹东人。现任广东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1967年起从事音乐创作,曾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首席提琴、指挥、创作室主任、副团长、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主席。

多年來他以飽滿的激情創作了大量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美好生活的音樂作品。許多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如《我愛你,中國》、《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等作品已成為經典之作。他以獨特的旋律風格擁有了中國音樂創作的一席之地。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

   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2010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生成就奖。代表作品:歌曲《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儿童歌曲《蓝精灵之歌》,作曲的舞剧《五朵红云》,六运会会歌《中华之光》等。艺术成就评价:用优美的旋律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2] 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任中南军区歌舞团副队长。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乐队指挥、创作编辑室主任、副团长、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有舞剧音乐(与人合作)《五朵红云》、电影音乐《海外赤子》、管弦乐《大地回春》、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曲《中国女兵进行曲》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有《郑秋枫歌曲选》。
   郑秋枫进过两次学校。1950年,进了中南部队艺术学院,专门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他又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从事专业创作。80年代初,他为电影《海外赤子》配乐,创作出轰动全国的作品《我爱你,中国》。 [3]
    歌曲《蓝精灵》被误为美国歌曲;80年代初期,老百姓家里渐渐普及了电视机。在小小的黑白屏幕上,孩子们都记住了"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令人意外的是,它居然也是郑秋枫的作品。
   1990年,郑秋枫从部队上退休了。1995年以来,担任广东省音乐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到今天,十几年来,郑秋枫一直忙于各种社会活动,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省音协的同事们提起他,常常说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说,他65岁开始学开车,义务接送音乐界的朋友们参加各种会议,也常常在周末带着一家人出去玩。而在此之前,他出门从来不坐小车,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据说有一次,居然骑到了佛山。

風格特徵

    郑秋枫是一位伴随着新中国诞生而行进的作曲家,收录在一起的这10首器乐作品,覆盖了作曲家几乎一生的创作,这些作品虽说不上经典,但从中可以窥见作曲家每个时期一定的作曲风貌,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器乐创作的历史特征。
     舞剧《五朵红云》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重要作品,与当时同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舞剧《小刀会》(上海实验歌剧院,商易作曲)、《鱼美人》(北京舞蹈学校,吴祖强、杜鸣心作曲),《石义砍柴》(天津歌舞剧院,曹火星作曲),是最为引人注意的四部舞剧。《五朵红云》的音乐,是以黎族民歌《五指山歌》为素材创作的'红云主题'为主线,采用黎族的调式写成的'柯英主题'是贯穿其中的副主题,舞剧中有很多富于海南民族特色的音乐,如《织裙舞》、《舂米舞》,郑秋枫创作的刻画黎族人民强悍个性的《篝火舞》是舞剧中最富个性和戏剧性的音乐之一。整部舞剧的重要特色,就是从民间音乐中提炼舞剧音乐素材,这也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创作特色。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仍沿用了从民间音乐中提取创作素材的手法,这时期的几部作品都有着这方面的强烈感觉。受全国大气候的影响,我国文艺界曾片面强调民族化、群众化,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文化部门当时曾采用行政手段停办了音乐院校的西洋乐器专业,刮起一股'洋乐队下马风',可以想见,在那股风潮下,郑秋枫是在何种情况下于1965年写了《嬉戏》,以至何以现在才录制。在随后的'文革'中,1975年的《瑶山吟》正可谓闲来无事之作。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随着'文革'的结束,郑秋枫的第一部带有技法突破性的作品《石鼓与叮咚》,多少反映了当时最热门的音乐创作话题--新潮音乐,尽管这部作品的风格可能与电影内容有关,但作曲家所采用的类似现代音乐创作的手法仍无可否认与大环境有关。创作于同一年的《珠海渔女》,也同样反映出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新潮音乐创作思潮:利底亚调式的音阶经过句,不协和的和声背景,铜管乐器的大量下滑音阶,采用12平均律的西洋管弦乐队与采用七律制的地方性极强的民族乐器高胡的对撞,这些手法尽管极为单纯朴实,说不上有什么重大突破和冒尖,但它们的出现仍具有一种信息的意义。

二十世紀最後一年

   作品《团聚》中,作品的A部用大调,表现悲痛,B部用小调,表现痛苦的回忆,大小调的旋律风格完全不同。如果说A部大调的音乐,通过五声音阶构成的主题更多带有中国特色的话,那么B部小调的音乐则更多带有欧洲巴洛克时期的教学音乐风格,尽管作曲家一再声称毫无此意,只是想通过表现男、女主人公团聚的场面折射澳门回归的大历史背景,但人们从音乐中听出的中、西音乐文化的对撞,直到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汇,或许正是作曲家潜意识中要表达的意思。
  不可否认,郑秋枫能随时调动中国打击乐,熟练运用中国民间音乐特别是广东地方音乐,并使之融于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中的能力,也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擅长声乐创作,并以旋律风格独特为优势的军旅作曲家,郑秋枫在他不多的器乐创作中,仍显示了旋律写作的功力。同时,郑秋枫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批从业余走进专业行列的作曲家,他的成长,也是我国大多数这样的作曲家的一个缩影。毋庸置疑,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与他的声乐作品一样,为繁荣我国的音乐创作,为探索我国器乐创作的新路,做出了贡献。
   郑秋枫的器乐作品,就像他的那些声乐作品一样,反映着作曲家鲜明的个性:关于用民间曲调,即使按作曲家讲是纯粹的创作曲调,仍流露出民间意韵的音调;长于抒情的旋律风格,长音与宽广的气息律动;作为军旅作曲家,长期的军队生活,为军队创作的实践,使作品有着浓郁的军人气息,尤表现在鲜明的节奏,强烈的低音动力感方面。

[http://p0.so.qhmsg.com/bdr/_240_/t014764501a60c58205.jpg原图链接

視頻

《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鄭秋楓曲 陳莉演唱

時代特點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对那个时代有所反映,作者在大环境下的创作氛围中产生的主观愿望,在那个时代大环境背景下所催生出来的创作群体的愿望,在郑秋枫的器乐作品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来。
   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最能反映这一点。当人们经过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洗礼',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是当时年轻人所共有的。郑秋枫当时并未系统进行过作曲方面的学习,他那时的学习充其量是在演奏和指挥实践中对作曲知识的积累,之所以敢于写作这样的大型作品,除年轻人的热情外,与当时全国范围的敢想敢干的创作精神和愿望有关。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一批中小型管弦乐作品中,如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1953),王义午《貔貅舞曲》(1954),葛炎《马车》(1954),李伟才《中国民歌组画》(1955),施咏康《黄鹤的故事》(1955),李焕之《春节序曲》(1956),陆华柏《康藏组曲》(1956),辛沪光《嘎达梅林》(1956),刘守义、杨继武《欢庆胜利》(1956),这些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作品,其作曲者除个别是当时音乐学院的学生外,其余大部分作曲者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都科班出身的专业作曲,但从他们这些现在看来略显稚气的作品中,透露着一股创作的朝气。他们共同的创作特点是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及其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在音乐的结构、和声、织体、配器等各方面具有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的特征,均衡对称,单纯严格,清晰和谐,不尚修饰。在管弦乐领域所反映出来的这种特征与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民歌合唱的发展,也就是具有民歌风格或采用民歌旋律加以改编的合唱是同步的。
    在这一全国范围的创作背景中产生的舞剧《五朵红云》的创作,其技术特点也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郑秋枫写的这场音乐共分2部分。第一部分热烈欢快,有着强烈的民族舞蹈律动和节日喜庆特征,主题采用五声音阶,实际上是一个四音音列:1 2 3 5,强烈的节奏动力,将少数民族节日夜晚篝火欢聚的情景展现出来,这一特点也是当时国内管弦乐作品创作中最为提倡和最有广泛影响力的特点之一。第二部分是完全抒情的格调,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这种对比也符合一般人们的审美取向,对比中所取得的均衡对称的态势,也是当时创作中所常用的。这部分中有一段极为抒情的段落,采用长笛与大提琴的二重奏,表现男女恋人间、兄弟姐妹间的一种意亲密。这段抒情二重奏使人很容易想到与《五朵红云》创作于同一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小提琴与在提琴对答的二重奏,这种巧合正说明了当时国内创作中的一种共性手法。
    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即当时国内创作中所倡导的时代风格,一直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延续着,这从作曲家的《嬉戏》、《鹭岛之春》、《瑶山吟》、《石鼓与叮咚》,起到八十年代的《珠海渔女》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曲家在管弦乐创作初期所形成的民族风格这一个性,正是我国大多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作曲家所一直保持的,也是郑秋枫器乐创作中突出的一点。

旋律風格

    郑秋枫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声乐、器乐作品,其突出特点就是旋律气息的宽广悠长,这一旋律特征可以说贯穿了郑秋枫创作的一生。人们从他的代表作《颂歌献给毛主席》中那气贯长虹的单音长音,可以看到作曲家对长音的极端运用,使人们想起刘炽于1943年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歌曲《翻身道情》,歌曲中那单音长音的宽广展示,增添了作品的多少动人魅力和地方特色。这种手法在郑秋枫的作品中,已成为其旋律风格的形成主体。
    《鹭岛之春》的音乐除了采用了闽台的芗剧音乐素材,增添了地方特色外,其长于抒情的长线条旋律是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东西。这个旋律宽广舒展,极具北方民族的豪爽之气,听不到矫揉造作之音,然而这个旋律又与整个作品的南方气息如此地协调,融合得如此完美。尽管我们在作品的中部听出了作曲家为表现南方民族的细腻小巧,而采用了一些特定的滑音奏法,但整个作品的张力,仍然是由长音的旋律线与低音主、属音交替所带来的亢奋情绪的对比所形成。
   《嬉戏》中,首、尾两部分欢快的曲调,并没有淹没乐曲中段以长音为特性音的3/4拍的节奏律动:561︱353-︱,每一乐节最后的长音,特别是八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在节奏律动上的落差,不仅形成了音乐的推动力,同时也展示了作曲家的个性旋律风格。尽管作曲家称这仅是一首习作,但作品的完美性,已超越了习作的特定含义。另一首小提琴作品《思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珠海渔女》在作曲家的舞蹈音乐作品中,是一部具有较完整构思的、接近纯音乐的作品,作品写于80年代,保留了郑秋枫作品的一般旋律个性。从作品中的那些不协和音的大胆运用,那些具有欧洲调式音乐风格的旋律片断的出现,人们已强烈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同时,在管弦乐不协和的和声语言背景下,高胡领奏的出现,又平添了几分中、西交融的特点。不夸张地讲,对于高胡与西洋管弦乐队的结合(尽管在此曲中仅为一小段),这部作品可能是这一结合的较早探索之一,人们从高胡悠闲的领奏中,体味到了南国的特色。然而全曲中引人注目的,仍然是作曲家那一贯的旋律特点,无论是从朦胧的引子中,第一部分、第三部分高胡的旋律中,还是从第二部分中段的四拍子抒情旋律中,长气息的抒情气质构成了旋律的主体。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品第二部分的谐谑曲性质的活跃曲调,旋律作了某些器乐化的处理,由此更映衬出了作曲家那抒展性旋律的特色。
   在贯穿郑秋枫个性旋律之中的,是那些极富色彩和魅力的以五声音阶为主构成的曲调框架,即使按照作曲家讲的'纯创作性的旋律',也没有脱离中国民族的音阶调式特点,更不用讲那些原来就取自民歌素材的旋律。《瑶山吟》所采用的瑶族民歌,其短音后面必定出现长音的旋律内核,可能是吸引作曲家的重要一点,果然,郑秋枫选用的这首民歌主题在进行变化处理时,作曲家特别注意发挥了在三拍子中的一短一长的变化。世界上有许多作曲家在选用民间音乐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注意到去选取那些符合自己旋律个性的音乐素材,即符合自己审美取向的音乐素材,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得一致。如美国作曲家科普兰,他在选取民间音乐时,就注意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取舍和改编,是基于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的创新思想和动因。显然,郑秋枫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有时作曲家创作时不自觉地流露,潜意识的表现可能正是他们最真实地反映。
    《团聚》是写的最晚的一部作品,全曲在三段式的结构框架内,清晰地表现着调式的对置。A段、再现A段,采用大调,五声音阶;B段,采用小调,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上,然而郑秋枫仍注意突出中国五声音阶的特点,五声之外的偏音具有一种特定的色彩提示。

形式基石

     郑秋枫的大部分管弦乐作品都是为舞蹈写的音乐,而这些舞蹈也多是描写军队生活的,这使人们想到了苏联红旗歌舞团,罗马尼亚'多依娜'军队歌舞团那些反映军队生活的雄壮悍健的舞蹈。郑秋枫的这些舞蹈音乐所描绘的舞蹈场景也多如此,因此当人们脱离开舞台视觉之后,静心听音乐,便感到作品的结构感过于强烈,包括《五朵红云》,《珠海渔女》这样有着自己完整音乐结构的作品也不例外。难怪世界上很多作曲家在为舞蹈写音乐时,总怀有一种顾及,美国作曲家科普兰就曾对自己写作舞剧《阿巴拉契亚之春》有过一番感慨:'多么莽撞,花费时间为一个现代舞去写35分钟的伴奏音乐,要知道,大多数的芭蕾和它们的音乐是怎样短的寿命'。
    正是在这一创作背景下,郑秋枫的这类作品由于舞蹈的制约,其结构感略显单调,对于这种缺憾,作曲家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调整。《女兵》中,在三部分的结构中,增加了突破结构的公式化而作的弱化结构的一些处理,如削弱结构上的节奏方面的强烈对比,使抒情的中部仍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全曲统一在热烈的情绪中,等等。
    在这类舞蹈音乐作品中,强烈的节奏感已成为必然。《篝火与鼻箫》、《女兵》、《珠海渔女》、《回旋曲--行》(甚至包括《鹭岛之春》),强烈的节奏赋予作品部队般的战斗气势,部队式的火热生活场景,而利用低音区的主、属音交替进行,是造成这一高潮的常用手法。在此同时,加强打击乐,特别是小军鼓的使用频率。《回旋曲--行》似乎将此种手法用到了极端,不管主题也好,插部也罢,一概辅之军乐般的打击乐节奏,直至出现少先队的军鼓号声,军旅特色跃然眼前,当然,这与作品是为一个队列进行而作有直接关系。
   《石鼓与叮咚》是全部10首作品中唯一一部电影音乐选段,受电影内容的制约,整首作品充满了原始的野性,有着缥缈的神秘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作品中,作曲家通过不协和音与打击乐的运用,十分完好地表达了主题思想,这里打击乐的运用已没有了强化节奏的意义,而是作为音乐旋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雕塑人物性格的内涵。作品虽短小,但已有了某种现代音乐的味道。这不由让人想起同一时期施万春为电影《雾界》所写的那充满神秘感的音乐。
   郑秋枫的大部分器乐作品,在音乐结构上主要采用传统曲式结构,其中对比结构的作品居多。在和声上遵循传统的古典功能和声,不协和和弦一定要有解决,调性不可跑得太远,一般在一级关系调之内。但在《珠海渔女》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协和的半音和弦的上行进行,这种不协和性与广东民歌式的主题旋律有很大关系。类似的情况,可以在冼星海的根据广东民歌改编的合唱《渔民歌》中看到:采用平行三度半音下行的背景式的伴唱与五声音阶旋律的男声领唱的交融。节奏感强烈,是郑秋枫器乐作品的一大特点,而其突出的旋律个性:以长音为主,以短音为辅,以宽节奏为主导,以紧节奏为调整,是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最佳搭檔

   郑秋枫音乐作品的最佳搭档是瞿琮。瞿琮写词,郑秋枫作曲,两人合作的作品可谓珠联璧合。瞿琮1962年7月于武汉参军至今。其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课程。先后担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团长、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以及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委(1995年)、国务院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评委(2005年)及第六届(1996年)、第九届(2000年)、第十届(2002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等。已出版诗集、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儿童文学集、戏剧文学集、文艺理论集、长篇小说及长篇人物传记《霍英东传》等著作40余部,共约300余万字。近年来,出版《瞿琮文集》12卷及音像作品卷《我心如歌》、《真水无香》。创作歌词《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梅园梅》、《帕米尔 我的家乡多么美》、《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亮走 我也走》、《运动员进行曲》、《蓝精灵之歌》、《祖国万岁》、《情系人民》、《爱情湖》、《共和国选择了你》等两千余首。出任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编剧和大型音·舞·诗《国魂》、中国功夫情景剧《天下少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邓小平之歌》、大型实景情景表演《吴哥盛典》和全国春节"双拥"晚会及香港国庆晚会的总策划、编剧、撰稿人及艺术指导。作品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教材和"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作品经典"。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华奖、国家金鸡奖及国务院文化部奖、国务院广电部金奖、鲁迅文艺奖金、解放军文艺大奖等。自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入伍以来,获"特等射手"奖章一枚、解放军文艺金质奖章一枚、军功章十一枚(其中战时军功章一枚)。2006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政要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瞿琮等记功。从而,瞿琮成为第一位获得军委主席通令全国给予记功的军队文学家。

獲獎作品

   舞剧:《五朵红云》获1959年建国十周年优秀作品奖;
   管弦乐曲:《乡音》获第二届羊城音乐花会优秀作品奖;儿童歌曲:《蓝精灵之歌》获首届全国少儿歌曲作品比赛银奖;
   声乐作品:《我爱你中国》荣获1981年中央文化部优秀作品一等奖、2000年"金鹿杯"百年观众最喜爱的十首电影歌曲奖;以及《春天来了》、《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美丽的孔雀河》、《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我爱梅园梅》、六运会会歌《中华之光》等40余首作品获奖。 [4]

名家點評

     当人们尊称他为作曲大师,问起成功奥秘之际,他总是诚恳地说出三个感谢。一是感谢军旅生涯,给予他奋发做人的根;二是感谢学院老师,给予他专业求精的根;三是感谢生活土壤,给予他开花结果的根。听其曲,解其人,郑秋枫的名字已经明示,他是个有根基的大家。---郑南(著名诗人)
   郑秋枫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部队优秀作曲家。他性格开朗直率,工作勤奋认真,而最为可贵的是,到现在还继续作曲,对社会作出很大贡献。---方天行(战士歌舞团团长)

參考資料

1. 南方網 2. 文字資料 3. 廣東藝術網首頁 > 廣東批評 > 廣東名人訪談 鄭秋楓:我的一生用於創作音樂 2004年6月17日 4.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