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渴望的「面山居」(吳雪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渴望的「面山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渴望的「面山居」(》中國當代作家吳雪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渴望的「面山居」(

一直渴望有一處居所一個小院依山面水,水中有山的倒影,有樹木花草的倒影,四圍有一小片平地種菜蔬植花木,中間有一條小徑通向水邊通往山腳,山上有梔子花映山紅,有廣博的空間清新的樹林。這樣的夢持續了好多年,始終還是夢。我知道,放一座山在眼前或者走進一座山,其實並不是那麼難,而我為此耗盡了半生的春光,消磨了大好的年華。

「山是我心中最有魅力的風景」,它孕育我最初單純熱烈美好的憧憬。工作後,有幾次可以離開林區的,我竟然為此放棄了炙手可熱的職位,放棄了人人羨慕的城市生活。我始終覺得,山里永遠有我看不厭的風景,有我做不完的美夢

其實很小的時候,我就在林區,因為母親的早逝,姐姐過早的走上了工作崗位,過早的用她稚嫩的雙肩承受起生活之重。記憶中,父親買好一個月飯菜票交給姐姐就完事了。我和兩個哥哥的生活全靠姐姐打理,記憶中,很少見到姐姐臉上的笑容,很少見到她開心快樂的笑臉。而我也只是跟小夥伴在山裡玩遊戲的時候,才嘻嘻哈哈的高興一陣。後來因生活窘迫,我回到父親身邊,那時候,我們家房後是一條砂石鋪成的簡易公路,公路上晴天是厚厚的塵土,雨天是坑坑窪窪稀泥。終年車輛不斷,我住的房間在末端算是偏房吧,單獨進出。晚上和一群雞共處一室,白天我上學,它們也出去覓食。晚上進屋,不管有多困,我必須把它們的糞便打掃乾淨才開始做作業。有時候作業做晚了,電燈的燈光從牆頂透過隔壁,招來罵罵咧咧的聲音,便趕緊用書紙遮住那一面光,小心翼翼的繼續完成作業。

回想起來,歲月就像一條永無休止的河流,流走憂傷黑夜,載着落花倒影,也載着希冀渴求。當饑寒都不能解決,自身無能自食其力的時候,何以談住房條件,何以改善居住環境。參加工作後,我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小屋在單位的六樓,對着走廊的窗口望出去,是一個擁擠的菜市場,再遠處是縣城的火葬場,這兩種人間煙火氣日日在我的眼前重合交織,常常讓我感受生活不能承受之重與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然而依舊有隱隱的山色從遠方從生命的縫隙透露出來。不知為何,我搬進去不久,就取名曰「面山居。」以後隨着工作的調動和生活的變遷,我搬過很多次家,卻總難如願,要麼就是住在像地下室一樣的底樓,要麼就是對着垃圾堆的平房,要麼是寄居在別人的檐下,那時候因為種種所限,因為世俗的厭棄,工作面臨崗位的重組,我毅然辦了停薪留職,去老公所在的城市。臨走的時候,按單位要求,我要把房間騰出來,當我往返於頂樓之間,搬完所有的東西,坐在這讓人遺忘的「大後方」喘息未定時,我忽然發現有一種沉睡已久的東西在隱隱閃現,原來這裡才是我心儀已久的居所,這裡幾乎無人來往,身在高處,我的目光越過前面的香樟樹,清晰看到青黛的遠山,山間綠樹環抱的村舍,如果在此久居該是多麼美好,為什麼在此之前,我竟然沒有發現這樣的去處。臨別的時候,我坐在窗前,久久的沉默着,當我寫完一篇散文《其實不想走》,不覺已是淚光瑩瑩。

離開故土,離開單位,一度,生活陷入失業的空虛,無着的空茫,我曾走過很遠的路,到過很遠的地方,終是無法面對生活的輾轉變遷,時光中變換的風景。在滿地黃沙枯葉堆積的北方城市,許多夢想希冀都在閒散空白的日子煎熬着。「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那時候,我常常夢見自己騎着青驄的馬匹,恣意的在山裡奔走。不管是山頂峽谷溪流崎嶇坎坷,我都能暢通無阻縱橫馳騁,雄偉的山峰,茫茫雲海都能從容的越過。我依賴於這樣的美夢這樣的幻影想故鄉想我的山林。最終我又回來了,大山以它博大的胸懷回應我接納我。

很快我就在林區安頓下來,為了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也為了照顧孩子。我選擇了林區一線的生產工作,這一呆就是好幾年,每天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就是孩子的日常飲食起居,幾乎沒有閒暇考慮自己,更無從奢想詩意的棲居之所。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公轉業回來了。我們一家三口擠在單位一進二二三十平米的房間,房間後面是潮濕的土壁,前面是單位所有人集居的院子,終日人行人往,即便在屋內,整個院子的聲音都能聽見。到三伏天的時候,太陽一出來就嗮到天黑,有一年我們一家人都熱得中暑。那時候,城裡的商品房已經賣得熱火,姐姐姐夫不斷叫我們去城裡買房,娃娃也好上更好的學校,我之所以一次次沒有心動,不純然是因為巨額的房款。

一個偶然的機會,打聽到周邊一戶村民賣房,他所在的位置正好是我嚮往之處。我隨即動員老公去買下來,我們簡單的維修加蓋一些青瓦後就住下了。房間很寬院子很大,前方是一大片茂密的楠竹林,竹林下擁一方碧綠的小水塘,左側小路經過一片莊稼地,再下面就是一人多高的雜草灌木桉樹林,一年四季少有人來往,幾乎成了野地。從外面進來的時候,要經過兩戶人家。只是不到兩年,一家去廣州打工,另一家的兒子兒媳也到城裡找事做了。老公早出晚歸,剛開始覺得非常愜意,這樣靜謐清新的環境正是我夢寐以求的。除了上班,沒事時,就在院子裡伴着清風種瓜栽菜,植花灑掃。有時搬出一方小桌放在竹影下看書寫作。我為此寫過一篇散文《靜地的芬芳》,我把其間的生活寫得輕盈而純美,我以為我到了一個本真的世界,找到了理想的人生。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我當初的認識和想法過於表面,過於幼稚。有很多問題隱患隨着時間加深逐漸暴露出來,隨着周圍的越來越冷清,老公又生病,我再也沒有安全感,每到黃昏就不敢再外出,白天在家,我也會隨時關門,即便關上門,也會害怕有人一腳把脆薄的木門踢開。近些年,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如果天色突變,我就擔心掃不完的亂飛的竹葉,擔心暴風暴雨會掀開我的青瓦,吹倒院子裡的海棠。這樣的夜晚就再難以入眠。記憶中有一次大暴雨,我屏息靜氣的站在窗前,不敢邁出房間半步,那天中午就這樣空耗着,哪敢去廚房做飯吃。又有一天晚上,我正瑟縮的靠在窗前,焦急的看着雨的暴君在院子裡肆意的傾瀉轟鳴,忽然一個驚雷炸來,是怎樣的一驚,我嚇得從地面一下子縱身一躍到了床上,並且正中老公下懷,見我驚魂未定,老公忍不住哈哈大笑,邊笑邊戲謔我:你平常浪凶,怎麼怕雷怕成這個樣子。

這以後,我開始堅定了要另尋他處重新置房的決心。正在這時,國家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國有林場的危舊房改造工程啟動,讓我們感受到林業人的幸福,感受到林業人的春天正在迅速的來臨。給林業職工集中修建住房,國家給每戶補助兩萬元,我們林場在職職工房的修建地點就在我所在的林區青山嶺森林公園內。房子交付後,我分到如願的樓層。從此,我終於住上了隱在綠樹中的高樓。我每天打開房門,就有終年不腐的芬芳和恆久的綠色襲來,有天籟的聲音傳來。我的「面山居」不再是虛幻的飄渺的,它真真切切的讓我感受到自然與生活融合的真純真意,感受別樣的安然美好幸福。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生活因山水而素樸,夢想因山水而美。遠離城市的喧囂,拋開世俗的繁華。那些年,雖然身處的環境生存的境遇總是不盡人意,卻從未放棄過最初的追求,也不曾產生過更多的奢求,僅僅希望擁有一個溫馨的小屋,一個依山傍水可以安居的小院,一個綠波砌築的世界。青山嶺是這樣一個所在,它給了我想要的一切。讓我擁有5棟高樓的天空和綠地,占用了80戶人家的夜晚。院裡的女貞花,香樟樹仿佛也只為我盛開為我煥然一新。四圍看不夠的山色斜暉,夜晚的星光月光,給了我無盡的詩意和遐想。在山川草木間守靜得趣抱朴守拙,我看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恬美和諧相親相愛的,它帶給人深刻的啟迪詩韻的清涼超塵的美麗。

山有知,山也有情,山在潛移默化中給予我執着的追求,給予我豐富深邃的內涵。在山之間在雲之角隅生活勞作讀書寫詩,寄放餘音,是多麼簡單愜意。我必須趁着生活還沒有困住身體,還沒有衰退激情,我必須趁着雙腳還沒有被生活的艱辛艱難打敗,搬到高處,搬到青山的對面,搬到大海的腹內。細想起來,我每一次離開每一次搬家都會傷感都會感慨,而這一次我更多了感動感恩。感謝生活,感恩時代,我正一步步的走向高處,走向廣闊理想的人生。祖國在強盛,生活在嬗變,時代在飛速前行,這一切凝聚了我所有的熱望和熱戀,所有美好生活的嚮往,最終得益於中華民族的奮發圖強,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1]

作者簡介

羅高亮,四川省隆昌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隆昌市詩詞楹聯協會副秘書長,四川省詩歌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