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曾參加焦枝鐵路大會戰(歐陽運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曾參加焦枝鐵路大會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曾參加焦枝鐵路大會戰》中國當代作家歐陽運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曾參加焦枝鐵路大會戰

當年的焦枝鐵路大會戰,點軍區土城鄉、橋邊鎮、艾家鎮、聯棚鄉4個鄉鎮屬於宜昌縣橋邊區和土城區,民兵建制為橋邊團和土城團,為宜昌縣民兵師所轄。橋邊團由聯棚、長嶺、艾家、黃家、石堰、朱家、三百峰等民兵營組成,土城團由土城、王家壩、三澗溪、落步埫、漲水坪等民兵營組成。這些鄉鎮參加焦枝鐵路建設的民工先後共達5000多人次。

——作者題記

眾所周知,從光緒二十九年(1903)開始,我們宜昌人的鐵路夢一做就是幾代人。這夢中有驚喜憂愁,有憤懣和悲痛。1971年7月28日,當焦枝鐵路鴉宜支線全線鋪軌通車,第一列火車開進宜昌城時,我們宜昌人做了68年的鐵路夢終於變成現實。修建焦枝路實現這一夢想,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傳頌至今,讓人們始終難以忘懷。我作為焦枝鐵路建設的親歷者和參與者之一,感受頗深。

焦枝鐵路自河南省焦作經濟源、洛陽、南陽,湖北襄樊到湖北省枝城。全長772公里。此線縱跨豫、鄂兩省,穿越豫西丘陵、南陽盆地、湖北荊山、江漢平原,沿途有許多工礦業城市和歷史名城,如焦作、濟源、洛陽、南陽、襄樊等,對晉、豫兩省煤炭向東、南外運、南陽油田開發、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和促進豫、鄂兩省經濟、文化交流均具有重要意義。

1969年,中共中央發出抓緊「三線」建設的指示,國務院決定修建焦枝鐵路,並在襄樊成立鐵路會戰指揮部,由武漢軍區統一領導

周恩來緊急召見孔慶德將軍,將修建焦枝鐵路的任務交給了他,並說:「焦枝不建成,主席睡不着啊!」 8月16日至23日,鐵道部軍管會奉命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興建焦枝鐵路的各項工作。河南和湖北兩省負責人表示在1969年冬1970年春,冬播前後分兩批投入80萬農民工(河南42萬,湖北38萬)參加會戰,一舉完成全線土石方、中小橋涵、短隧道等工程。

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孔慶德擔任總指揮,總指揮部代號4001。孔慶德(1912年3月——2010.929),山東曲阜人,孔子第73代後裔。1928年春參加國民革命軍陳調元部。1930年冬,隨部隊入皖圍剿紅軍。其時,孔於營部當傳令兵,營長魏孟賢,黃埔一期學生,中共地下黨員。某戰中,魏率部起事,斃團長、旅長,而後投奔紅軍,孔慶德隨之。孔慶德屢立戰功,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同年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全軍千餘名將帥中只有144名被授予三個一級勳章,他便是其中之一。

在和平年代,他也同樣創造了輝煌——指揮修建焦枝鐵路和「二汽」。2008年5月19日,年屆97歲的將軍孔慶德通過湖北省紅十字會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5000元,他的兒女和孫女也捐款1500元。

河南和湖北兩省分別成立指揮部。湖北指揮部下設襄陽、荊州和宜昌3個分指揮部。宜昌分指揮部代號4063。粟俠輝擔任指揮長,統帥當陽、宜昌縣、枝江、宜都、咸寧和黃岡6個民兵師10萬大軍。粟俠輝(1920—2002),四川開江縣人,1939年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任陝北晉綏軍區二分區司令部作戰參謀。曾在延安抗大、軍事學院炮兵科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任合陽三軍參謀隊隊長,西北三軍七師教導大隊副大隊長。建國後,曾任武漢軍區一軍二師炮兵司令員,湖北省軍區宜昌分區副司令員、荊州分區司令員、荊州地委書記、湖北省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

宜昌分指揮部負責修築從當陽沮河南岸到枝城車站80公里長的鐵路線;要修建7座大橋、4座中橋、18座小橋、373孔涵洞、1孔短隧道;協助大橋局三處完成沮河和漳河兩座特大橋的建設任務。

焦枝鐵路動工前夕,全省民兵以參軍殺敵的豪情爭相報名,廣大幹部以帶兵打仗的姿態帶頭上陣。一時間,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兄弟爭參戰,一心為公去修路的動人場面和事跡層出不窮,各地報名參戰人數,成幾倍、十幾倍地超過分配指標,而參加義務勞動的就有1000多萬人次。

參加會戰的農民工以縣為單位組建民兵師。實行軍事化管理,按部隊編制序列由師到班分級管理,連隊建立黨支部,排有政工員。我湖北大學經濟系畢業以後,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插隊落戶在分鄉區上洋公社紅星大隊勞動,被安排到焦枝鐵路建設第一線,隸屬於分鄉團上洋營紅星連領導。而點軍區土城鄉、橋邊鎮、艾家鎮、聯棚鄉4個鄉鎮當時屬於宜昌縣江南的橋邊區和土城區,民兵建制為橋邊團和土城團,為宜昌縣民兵師所轄。橋邊團由聯棚、長嶺、艾家、黃家、石堰、朱家、三百峰等營組成,土城團由土城、王家壩、三澗溪、落步埫、漲水坪等營組成。這些鄉鎮參加焦枝鐵路建設的民工先後共達5000多人次。

實現行動軍事化,起床有起床號,收工有收工號,熄燈有熄燈號,上工收工要列隊。施工戰鬥化,施工現場就是戰場,跟打仗一樣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活集體化,以班、排、連為單位集中住宿,集體用餐,外出要報告。

宜昌縣民兵師指揮長是唐剛,政治委員雷舉才,師部政工員鄧文仁。在師部任職的還有楊志山、馮柱維、閆生等同志。全縣共組織民兵2萬人,搶築路基18公里。縣直機關幹部為支援宜昌師提前完成任務,人人動手個個參與,用了兩天時間趕製手推車250部,170人推着車深夜出發,步行90多華里路,把車送到鐵路工地。

我們的營房設在當陽雙蓮的幾個農戶家裡,工地在鴉鵲嶺火車站一帶至焦枝線與鴉官線丁字路口。遇到困難大家從「老三篇」里找答案,以「完全徹底」為尺子,以「兩個極端」為鏡子,以「老愚公」為榜樣。鄉親們為照顧我們這些大學生體力不足,就讓我們上土或挑土,很少讓我們用推車推土或打硪。那時,天一蒙蒙亮就吹號起床,吃完早飯上工。上午和下午工間以及午飯後各休息半個小時,一直勞動到天黑才收工吃晚飯,根本不講8小時工作制。

工地上彩旗飄揚,標語鮮明。標語寫有許許多多的口號:「修好焦枝鐵路,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備戰、備荒、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要準備打仗!」「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提高警惕,保衛祖國,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把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等20多條。

由於我有拉二胡的特長,所以經常參加師部組織的文藝演出。我們上洋營紅星連的大學生和部分青年民兵共同組織了文藝宣傳隊,由大學生饒遠清任隊長,龐代學為導演,我負責樂隊,以工地上的模範人物為素材,自編表演唱、快板、歌舞等形式的文藝節目,定期演出,以鼓舞士氣。

翻開我當年的筆記本,上面清晰記錄着4063工程宜昌民兵師戰地宣傳隊的文藝骨幹共19人。其中土城區達10人:朱多英,女,19歲,初中文化,共青團員;李廣元,女,20歲,高小文化,共青團員;周德英,女,17歲,初小文化;代勝香,女,20歲,高小文化,共青團員;易世芬,女,20歲,高小文化;裴龍昌,女,20歲,初中文化,共青團員;向祖文,男,23歲,高小文化,共青團員;梁林華,男,18歲,初中文化;代先松,男,19歲,初中文化;杜貴山,男,21歲,高小文化。還有一位叫朱後英,女,21歲,高小文化,共青團員,師部獨立團的演員,記得是從土城抽去的文藝骨幹。橋邊區2人:王正華,男,19歲,高小文化;吳鋒,男,19歲,初中文化,共青團員。

使我至今難忘的是土城團的鐵姑娘戰鬥隊,多次受到上級表揚。這個民兵團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節目也十分優秀,他們演出的《六個老漢戰工地》和《四個婆婆夸民兵》在全師聞名。這兩個節目生動活潑,特色鮮明,政治性和藝術性都十分強烈,受到師首長的稱讚和廣大民兵的熱烈歡迎。節奏明快,裝扮整齊。歌曲的過門和節目的一些內容,至今讓人回憶起來記憶猶新。如今大家都已是60好幾乃至古稀之人。有時候我們幾個老相識偶然相會在一起,會開玩笑地說:「你看看,你看看,現在如果讓大家演出《六個老漢戰工地》和《四個婆婆夸民兵》,都用不着畫妝了。」一些年輕人聽了,往往會躲在一旁,用手捂着臉偷偷發笑。

回憶當時的場面,讓我終身難忘。所有人都攢足了勁頭,一心只想着「要為毛主席爭光,為國家爭光」。沒有機械,土方、石子基本上靠人工開挖、夯實和搬運,車推手抬、肩挑背扛,有人凍爛了手腳,有人磨破了衣服……可是,「為了讓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覺」,甚至24小時開工,不講報酬,也沒有一句怨言。工地上組織有青年突擊隊、鐵姑娘戰鬥隊等隊伍,處處以身作則,帶頭苦幹加巧幹。寒冬臘月里大家也是幹得熱火朝天,並主動開展勞動競賽,工程進度神速。不少積極分子已經到了下工時間,還要「為了毛主席再推一車土」。女民兵趙承秀的母親去世後,她忍着悲痛,堅持不下火線,成為全師民兵學習的楷模。

如今,和我當年一起插隊落戶參加了焦枝鐵路建設的一些老同學回憶起當年的歲月,仍然記憶猶新。我們一起在湖北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曾任宜昌縣政協副主席的趙宗榮同學深有感觸地說:「我也參加了焦枝鐵路大會戰。我覺得那是值得回味的歲月:每天挑土,每天吃兩斤,每天睡地鋪,每天和上洋人在一起。美哉!樂也!」現在,有的年輕人可能還不知道,那時吃飯是要糧票的。我們每人每月的定量只有27.5斤,如果按每人每天吃2斤計算,一個月就得解決60斤的糧食指標。焦枝線宜昌段於1969年11月動工興建,於1971年7月修成通車。焦枝線北接太焦、新焦鐵路,南連枝柳線,途中在洛陽與隴海線相交;在寶豐有支線與漯河相通;在襄樊與漢丹(江口)線、襄渝線連接。是平行於京廣線的我國南北交通幹線的組成區段。焦枝線縱貫黃河、漢水、長江三大流域,地質複雜,工程艱巨,計有大小橋涵2389座。

焦枝鐵路建成後,當時的新聞媒體稱:「這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人民戰爭』光輝思想響徹雲霄的勝利凱歌。」通車那一天,中共中央發來賀電:「焦枝鐵路創造了鐵路修建史上的奇蹟……為多快好省地修建鐵路,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總指揮孔慶德大手一揮:「一角錢一張票,坐焦枝全程!」他要讓祖祖輩輩沒坐過火車的百姓,過一回「鐵路癮」。通車儀式結束後,參加大會戰的代表們分乘兩列火車,沿相反的方向在全線運行一個來回。列車每到一個站點,當地群眾都敲鑼打鼓,列隊歡迎,如同迎接凱旋的英雄。2010年9月29日,孔慶德同志在武漢因病逝世,享年100歲。

2023年9月再次修改於夷陵六一書齋 [1]

作者簡介

歐陽運森,曾用名陽運森,筆名夷古,自號六一齋主人,湖北枝江人,生於1943年12月,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第38代後裔,中共黨員,1968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縣級退休幹部,副高職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