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木心(王德明)
作品欣賞
我所認識的木心
浙江大學主辦的《讀書與青春》,陳丹青先生講木心。
從一張舊相片講起。
陳丹青回顧了自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最後一課的五年間,木心先生講解《世界文學史》的過程。在這場長達五年的「文學遠征」中,木心先生與聽課的畫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分享了他的文學心路。
陳丹青感嘆「先生又回到了這張舊照片中去了」,把木心坎坷的一生與文學綁在了一起。
陳丹青在和木心先生談天說地的過程中,突發奇想地讓木心給他們講文學史。他說:「我們當年這樣地胡鬧一場,回想起來,近於荒謬的境界。沒有註冊,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木心先生就以這樣沒有講義的方式,一講就是五年。
在木心先生離世後,應大家的要求,陳丹青整理了他的五本課堂筆記出版,這就是《文學回憶錄》。
從希臘羅馬神話到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木心先生站在美學制高點上介紹了世界文學的發展。
陳丹青說,沒有人像他這樣來講文學的,因為他有那種比知識更可貴的天性。這樣的天性已如輝煌的落日,日益遠離我們這個實利主義時代。《文學回憶錄》和木心的所有詩歌散文一樣,秉承了尼采那個反中庸常識的精神血統。書中大量出現的「即興判斷」,精彩紛呈,不像是經過搜索找到的「合適」表達,而是從一個源泉中湧出。誠如木心最早時所設想的那樣,這部「荒誕小說」是留給世界的禮物,文學的福音。
陳丹青就是這樣介紹木心的。
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前,我對木心就是熟悉的。
之所以說是熟悉的,是因為我也喜歡寫點小東西。一次我寫了一篇小[[東西],讓我的一個同事章岳幫助潤色。小同事告訴我,讓我讀一下木心的詩,或許有所裨益。我當時很不屑,以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文學涉獵得都少。但出於自尊或者放不下架子,還是從網上找來了木心的資料。對於他的《從前慢》,第一遍就有了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想不到木心的詩能寫得這樣美。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便是我和木心先生的初見。
借去浙江出差的機會,在杭州解放路的《新華書店》購買了由陳丹青先生整理出版的木心先生的《文學回憶錄》。利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了認真的閱讀。許多年沒有這樣認真讀書了,大有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的感覺。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站在藝術的角度談《聖經》的著作,《舊約》裡頭找文學。我買過多種版本的《聖經》,只是以為它是一種宗教的寶典,卻從未站在藝術的角度去看過。「偉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進而也影響着我對他的了解。
木心,浙江烏鎮東柵人。姓孫,名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國當代作家、畫家。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1971年,木心先生被捕入獄,獄中木心先生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1982年起木心先生移居美國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木心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人物和傳奇式大師。
木心先生沒有想過要出版這本《文學回憶錄》,它只是陳丹青在給木心當學生時所做的課堂筆記,想不到幾十年後拿出來就是一本完整的《文學回憶錄》。從《文學回憶錄》上,我知道了木心先生對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的一個基本判斷,以及《荷馬史詩》對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倫理觀的深刻影響。
《文學回憶錄》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購買了公開出版的木心的全部詩集文集,翻閱了木心先生所有的著作,經過大半年的學習,讓我對文學也有了一點點的認識。與其說《文學回憶錄》是木心先生對文學的貢獻,倒不如說是他對生活的貢獻。
我也對我的小同事們產生了另一種看法。
一次出差,我們散步的時候,劉玉同志照了一張打着雨傘的照片,章岳同志立即題詞:「Eyes are raining for her,heart is holding umbrella for her,this is love.」
泰戈爾的詩句,躍然我們的生活。
所以我發表的一些散文和小說,都是經過我的小同事章岳等同志幫助修改的,她是華東政法大學的高材生,確實對文學有着一定的修養,腹有詩書。我沒有上過學,也沒有讀過什麼書,對文學的涉獵甚少。但是我覺得生活不可以沒有文學,特別是這種談話式的幫助和學習對我的文學積累可能更有好處。所以在這種日積月累的薰染中,我的文學修養多多少少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從陳丹青的表述來看,我覺得推崇木心應該是推崇一種現象,而不應該是一個具體的人。也就是說,在研究文學的時候,也應該研究一下生活,更應該研究文學帶給生活的改變。這種改變,應該叫木心現象或者叫木心效應。
文學將改變我們的人生。
因為這種影響是平日裡的交流,而不是什麼具體的課堂講義或者是什麼其他的教學,這樣對我們的生活可能記憶更深影響更大。這種木心現象或者叫木心效應,體現在我的生活中就像我的同事,這些小章岳們對我的幫助。
「眼睛為她下着雨,心卻為她撐着傘。」
泰戈爾是把生活寫在詩里,我們卻是要把詩寫在生活當中。陳丹青先生作為一名作家而沒有說出來的話就是,木心先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現象:就是要把生活寫成詩,寫成文學,寫成藝術。木心就是中國的泰戈爾、中國的托爾斯泰。甚至,個頭兒比他們更高大一些,因為他是那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
作者簡介
王德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