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始終在這裡(李健演唱歌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始終在這裡》是歌手李健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

目錄

1歌曲鑑賞

2歌曲歌詞

3歌手簡介

歌曲鑑賞

《我始終在這裡(But I Still Love You)》在風格上卻完全不同以往的平靜悠揚,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狠」態度——不論經歷怎樣的不平與磨難,都用一顆依然守候的心去接納,即使「這勇氣快耗盡我的生命」,但「生活仍然要繼續」。在現實生活,其實人的情感往往不由自己可以控制決定,經歷越多就越難以割捨。對出道十年的李健而言,紅與不紅,他始終在認真歌唱!面對人生的多姿與無常,冷峻的現實總讓人身感無奈,而李健正是用音樂傳達着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希望——溫暖而真摯、堅守而不絕望,隨歲月的變遷,他的音樂也讓我們更加懂得每一個轉折的幽微,這些都源自於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一切正如他在「音樂風雲榜」頒獎典禮摘下最佳男歌手時,面對華語樂壇的低迷不前所言,「抱怨毫無意義,惟有逆流而上」。

不僅如此,《我始終在這裡(But I Still Love You)》更應擁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它讓我們想起了那些丟失、深藏、遺忘的理想,我們依然不斷堅持;也讓我們想起了最美的、深愛的、純真的愛情,我們依然沒齒難忘,還有那些無數正在或將要完成的「人生必修課」,高高低低,我們依然在不斷經歷生與死的訣別,離別與相聚的重逢:我們每一個人行走在那些無法停止,並且始終存在的情感中,步履維艱卻收穫豐碩。李健用清亮的嗓音實踐着世間的悲苦和詩意,「不可預知的人生,我始終在這裡迎接,無悔命運的波折與坎坷,但我依然愛你。」

歌曲歌詞

就像天空雷鳴閃電大地盼春雨

哦你給我長久考驗我只能期許

我的信仰就是讓我沸騰的詩句

哦我不能無處可去生活還是要繼續

but i still love you

but i still love

走過春秋走過冬夏一路追隨你

哦如火般的奔向你這冰天雪地

我也擁有與生俱來的倔強與脆弱

哦你可知道這勇氣快耗盡我的生命

but i still love you

but i still love

走過春秋走過冬夏卻沒走進你

哦當我傷痕累累後你轉身離去

我也擁有與生俱來的倔強與脆弱

哦我也知道這勇氣即使耗盡我生命

but i still love you

but i still love

我曾為你付出所有

所以才會一無所有

but i still love you

but i still love

but i still love you

but i still love

but i still love you

歌手簡介

  中 文 名: 李健

  別 名: 大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血 型: B型

  身 高: 175cm

  體 重: 64kg

  出 生 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出生日期: 1974年9月23日

  職 業: 歌手、創作人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經紀公司: 美妙音樂

  代表作品:傳奇、風吹麥浪、嚮往

  生 肖: 虎

  家庭成員: 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妻子

李健在《慶餘年》中的主題曲《一生一念》讓大家魂繞夢牽。李健的歌與生俱來的一種柔和魔力,他是一個音樂詩人,是音樂界的神話。2001年《一生有你》讓李健走進了大家的視野,這首歌讓還有點青澀的歌手開始嶄露頭角。李健高三的時候憑藉一首歌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開始不斷的參加音樂節目,獲得了很多的榮譽。[1]


組合水木年華解散後,李健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靜,直到《傳奇》這首歌被王菲在春晚的舞台上獻唱,這首歌空靈婉轉成功獲得了大家的關注,也讓創作者李健再次開始被關注。李健的歌一直清新脫俗,聽他的歌會被觸動內心深處的弦,優美的旋律可以洗刷着生活的塵埃,讓心情霎那間就獲得恬靜舒適,配合他溫柔的嗓音,歌曲的每一句都是在講述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


李健只想寫最願意寫的東西 ,可能不一定是流行的,也有可能沒什麼商業價值,但他只是願意寫他能寫的那點東西。現在社會每個人都在往前走,聽歌的節奏都開始加快,但是聽李健的歌你要慢下來,輕輕的閉上眼睛,去享受那一份靜謐美好,把自己的心靈放進去沉醉。這是音樂詩人李健在給大家講述他的所想,在訴說他的心中世界。


李健堅持自己的音樂理念,屏蔽外界的干擾,從不為取悅他人,唱自己認為好的歌。所以才有了與盧庚戌在當紅之際,毅然拋下名與利,選擇自己單飛,去孤獨地追逐心中的音樂夢。這一飛就飛了8年,直到《傳奇》出現,直到參加完《我是歌手》節目,才有了鮮花和掌聲,但李健沒有迷失在其中,依舊堅持着對音樂的初衷,他是淡泊的音樂詩人。

視頻

我始終在這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