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們能做什麼(胡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 人生中不可不讀的書:熊培雲曾經說過:「錯過了胡適,中國錯過了100年!」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錯過了胡適,人生就可能多走很多彎路!你可以不讀經、不讀史、不學國學,但你絕不能不讀胡適!

★ 最適合青年學生閱讀的胡適讀本:胡適文章浩如煙海,如何才能找到最適合當下年輕人閱讀 的篇目?「胡適文學精選系列」囊括胡適膾炙人口的名篇,側重青年人關心的思想境界、人生感悟和生活經驗等問題,堪稱最適合青年學生閱讀的胡適讀本!《我們能做什麼》是「胡適文學精選系列」繼《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人生有何意義》之後第三本。

★ 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胡適讀本:本書中,胡適希望以科學理論和人文傳統,將國人變為有常態人生的、精神充實的現代人,告訴你如何才能做到「一個人一生中最神聖的行為」,並與讀者真誠分享:當人生陷入苦悶時,我們能做什麼?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2.17—1962.2.24),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取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義,筆名天風、藏暉等。

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共擁有36個博士學位。胡適一生跌宕起伏,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研院院長等職。

原文摘錄

古來成大學問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用他的閒暇時間的。特別在這個組織不健全的中國社會,職業不容易適合我們性情,我們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墮落,只有多方發展業餘的興趣,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使我們的剩餘精力有所施展。 有人說,人生是夢,是很短的夢。有人說,人生不過是肥皂泡。其實,就是最悲觀的說法,也正是我上面所說人生的有沒有意義全看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就算他是做夢吧,也要做一個熱鬧的,轟轟烈烈的好夢,不要做悲觀的夢,既然辛辛苦苦的上台,就要好好的唱個好戲,唱個像樣子的戲,不要跑龍套。

書評

民國氣韻,高山仰止。當我們回望那個年代的那個群體的時候,一張張有趣有骨有料的面孔總會在意料之中迎頭撞上來。孫傳芳登門拜訪馬一浮,馬大師脖子一擰:「告訴他,人在家,就是不見。」劉文典更是牛哄哄,不但不買蔣介石的帳,還指着老蔣的鼻子罵:「你就是個軍閥!」老蔣火得扇他耳光,他衝上去就踢了老蔣的肚子。就這些彆扭腦袋,個個學富五車。尚不論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的「三百年乃得一見的史學大師」陳寅恪。在這些傳奇人物中,胡適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但也是爭議最大的一位。就我所知,他的政治立場和家庭生活總被人們作為談資。 但是,當我認真讀過他的這本雜文集《我們能做什麼》的時候,不禁喟嘆:大師不妄!之前讀過的那個時期的白話文,總不免有些夾生,哩哩啦啦摻着些彆扭,包括很多新詩都是這樣。而胡適先生的文筆,真是清楚明白,文理皆美。通篇看不到文言文和白話文過渡中的摩擦和隔膜。如此看來,也就明白了人家為什麼能挺直腰杆倡導白話文,賣什麼吆喝什麼,自己提倡什麼就先做好什麼。這一點,當真難能可貴。 更為要緊的,也是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對胡適先生刮目相看的,是四個字「深入淺出」。現在一提學者、公知,鋪天蓋地就是理論和術語,就是滿腹經綸。似乎不如此不足以彰顯「學問」二字。早前看過幾本書,滿紙學問,仿佛古今中外所有高山大川的索引盡在其中,你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學識淵博。但是,忍着頭痛揣着崇拜看下來,還真就找不到哪句話哪個觀點是作者自己的。 《我們能做什麼》收錄的三十餘篇文章,從「青年人的苦悶」、「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我們能做什麼」、「我的信仰」概述了一些作者對人生基本問題的論述。細細讀來,曉白流暢,看着不溫不火,但說理極其嚴密,邏輯上很難攻破,可以窺見胡先生的心思細密且思維嚴謹。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行文通暢明白,中學以上的水平讀起來絕無問題。談到《青年人的苦悶》,他說:「我們今日所受的苦痛,都是我們這個民族努力不夠的當然結果。我們事事不如人:科學不如人,工業生產不如人,教育不如人,知識水準不如人,社會政治組織不如人;所以我們經過了八年的苦戰,大破壞之後,恢復很不容易。」 胡先生不僅深刻地指出國家貧病的根源,更揪出了勝利後人們耽於歡樂的病因——最大原因都是因為我們前幾年太樂觀了,大家都夢想「天亮」,都夢想一旦天亮之後就會「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有好日子過了! 「在勝利的初期,國家的地位忽然抬高了,從一個垂亡的國家一跳就成了世界上第四強國了!大家在那狂喜的心境裡,更不肯去想想坐穩那世界第四把交椅是多大困難的事業。天下那有科學落後,工業生產落後,政治經濟社會組織事事落後的國家可以坐享世界第四強國的福分!」 對於青年人的期望,更從社會的需要、與美國的對比中指出路徑——「我現在還要把這句話贈送給一切悲觀苦悶的青年朋友。社會國家需要你們做最大的努力,所以你們必須先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有用的東西,方才有資格為社會國家努力。」 「我引巴魯克先生的演說,要我們知道,美國在這極強盛極光榮的時候,他們遠見的領袖還這樣力勸全國人民努力工作。「工作是把苦悶變成快樂的煉丹仙人。」我們中國青年不應該想想這句話嗎?」 通篇看下來,水到渠成,沒有一絲勉強說教。 《贈予今年的大學畢業生》與之後的《一個防身藥方的三味藥》共同開出了人生的藥方:問題丹——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興趣散——總得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信心湯——你總得有一點信心。 這些觀點放在今時今日,按照現下年輕人所謂勵志或者時尚的標準來看,絕不過時,一語中的。深奧的道理,硬是被胡先生講成了淺顯的大白話。只是,這樣的白話,無色,有味。 至於他提到的對新生活的理解即有意思的生活,對問題與主義的理解要「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均是確有見識的論斷。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胡先生在《我的信仰》中對於自己家族中幾代人的追述、對自己成長道路的回顧,尤其是十七歲嫁與他人做填房,又在二十三歲就做了寡婦的他的母親的一生,真情實感,動容動心。 大師的是大師。胸有萬頃,娓娓道來,卻是雲淡風輕,清香一縷。遙想當年真正的學者風範,當如是。 需要贅述的是,由於本書是後人編撰的合集,選文中的重複確是難免,這一點,不容迴避。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