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投放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成本投放法是漢語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成本投入法是根據營造各項投入成本(包括材料及人工費用等)的變化情況,以算術平均法來計算房地產價格指數的方法,是早期的房地產價格指數的重要編制方法。
成本投放法的優缺點
在規範的市場運作背景下,成本投入法對新建成房屋價格的走勢分析有一定的適用性,能夠反映出房地產價格變化的某些規律。
但成本投入法不能用來反映土地價格和二、三級市場的房屋價格變化。一方面,因為土地和二、三級市場上的房屋(尤其是寫字樓和商業性樓宇)價格都是一種產出價格,主要不是由生產成本決定的,而是由房地產的效用決定並受供求關係影響的。如果用房地產投入要素成本的變動來反映房地產價格的變動,就會有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在生產力提高的情況下,成本投入價格指數往往會高估房地產價格指數。因此,該方法在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方面均欠科學,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