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懶爪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懶爪龍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懶爪龍(屬名:Nothronychus)又名偽君龍,是種鐮刀龍類恐龍;鐮刀龍類是群奇特的獸腳亞目恐龍,擁有缺乏牙齒的喙狀嘴、類似鳥類的骨盆結構(也類似鳥臀目)、腳掌有4個往前的腳趾。

懶爪龍的模式種是麥金利山懶爪龍(N. mckinleyi),由詹姆斯·柯克蘭(James Kirkland)與Douglas G. Wolfe在2001年所敘述、命名,化石是在新墨西哥接近亞利桑那州邊界的祖尼盆地所發現,該地屬於Moreno Hill組,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晚期的土侖階中期。第二個種是葛氏懶爪龍(N. graffami) ,是在2009年被敘述、命名,化石發現於猶他州的Tropic Shale組,年代為土侖階早期,比麥金利山懶爪龍早了100萬到50萬年。

懶爪龍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類似樹懶的指爪",因為這種動物讓柯克蘭聯想起大型的地表樹懶。

簡介

中文名稱( chinese )→ 懶爪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偽君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nothronychus

發音( pronounced )→ noh-thron-i-kus

種類

( meaning )→ 偷懶的爪子 | 麥金利山[美國阿拉斯加州中南部] 即德納里峰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tetanurae 堅尾龍類、avetheropoda 鳥獸腳類、coelurosauria 虛骨龍類、maniraptorifromes 手盜龍形類、maniraptora 手盜龍類、therizinosauria 鐮刀龍類

超科(super family)→ therizinosauroidea 鐮刀龍超科

科( family)→ therizinosauridae 鐮刀龍科

屬( genus )→ nothronychus 懶爪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n. mckinleyi 麥金利山懶爪龍

時代、分布、習性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middle turonian

分布( found in )→ 美國阿里桑納州與新墨西哥州邊界的祖尼盤地

食性( diet )→ 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4.5-6米

推測體重( mass )→ 1.9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 kirkland & wolfe vide stanley, 2001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kirkland & wolfe vide stanley, 2001

評價

懶爪龍的第一個化石,是一個腸骨,發現於新墨西哥州的祖尼盆地,當時被誤認為是祖尼角龍的部分頭盾。研究人員後來發現這是鐮刀龍類的化石,並在當地發現更多相關化石。在2001年6月19日,亞利桑那共和報(Arizona Republic)首次宣布懶爪龍的發現與名稱。但直到2001年8月22日,懶爪龍才被正式敘述於科學期刊《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由古生物學家詹姆斯·柯克蘭(James Kirkland)與Douglas G. Wolfe所敘述、命名,模式種是麥金利山懶爪龍(N. mckinleyi)。

懶爪龍的第二副標本,是一個腳趾骨頭,是在1999年由一位居民發現於猶他州的Tropic Shale組。在白堊紀晚期,該地區屬於西部內陸海道,因此形成了大範圍的海相沉積層。北亞歷桑納博物館曾在當地進行多次挖掘活動,挖出豐富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尤其是蛇頸龍類。這個鐮刀龍類化石的發現地點,在白堊紀晚期距離海岸約100公里。之後,北亞歷桑納博物館在當地發現了更多相關化石。研究人員發現,這個猶他州標本相當類似麥金利山懶爪龍,但體型較大,年代較古老。在2002年的美國洛磯山脈地質學會的兩次會議上,首次討論了猶他州標本。在2007年的亞利桑那地質學會,這個標本被判定是懶爪龍的新種,但沒有命名。在2009年7月15日的《皇家學會學報》B輯(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正式發表新種的研究與名稱,名為葛氏懶爪龍(N. graffami) ,種名是紀念化石發現者Merle Graffam。[1]

參考文獻

  1. 懶爪龍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