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慢煮生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懷念汪曾祺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他的文字。

本書為汪曾祺逝世20周年精裝紀念散文集。

完整收錄《五味》《昆明的雨》《人間草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等經典名篇。

同時新增《貓》《一技》《名優逸事》《和尚》《一輩古人》等罕見篇目。

從花鳥蟲魚、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見聞等多主題出發。

詳盡展現了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精神世界與生活志趣。

★汪曾祺逝世20周年 精裝紀念散文集

★新增《貓》《一技》《名優逸事》《和尚》《一輩古人》等罕見篇目

★全新修訂,燙金工藝,環保護眼紙,完美精裝,適合珍藏

★特別收錄汪曾祺本人的書畫作品,四色印刷,妙趣橫生

★汪曾祺留給世間的不僅是文字,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興致盎然地生活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獻給繁忙都市中渴望詩意棲居的你

名人推薦

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鸚鵡史航

汪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賈平凹

就像一碗白粥,熬得剛剛好。

——梁文道

汪曾祺的腔調就是業已滅絕的文人氣,就是業已滅絕的士大夫氣,這種氣息在當今的中國極為稀有。

——畢飛宇

他帶給文壇溫暖、快樂和不凡的趣味。

——鐵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閱讀時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

——馮唐

他的一切,都是詩。

——黃裳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

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永遠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這就是汪曾祺。

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師從沈從文。

「我曾戲稱自己是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大致差不離。」

原文摘錄

「萬把鈎」即蒼耳。因為結的小果上有許多小鈎,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萬把鈎」。 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學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獨立思考,學術自由的空氣,使他們為學為人都比較開放,比較新鮮活潑。這是精神方面的東西,是抽象的,是一種氣質,一種格調,難於確指,但是這種影響確實存在。如雲如水,水流雲在。

書評

要說當代漢語世界裡文字最好的幾位作家,沈從文汪曾祺師徒肯定榜上有名。沈派文字清新自然,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全然沒有常見的苦心經營,佶屈聱牙。讀沈派,只覺如沐春風,舒適宜人。汪曾祺先生的這本《慢煮生活》,也正是如此。這本書真真應了羅丹那句名言——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本書內容雖是舊的,但經過編者的精心編排設計,仿佛用一條漂亮的線把一顆顆珍珠串連起來,一氣呵成,倒成了一條至奐至美的項鍊。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一花一葉皆有情」帶你看到的是花花草草,冬天的樹,秋天的花,在汪先生筆下,都欣然開着,安安靜靜,兀自美麗。第二章「一茶一飯過一生」談的是食事,北京的豆汁兒,高郵的鹹蛋,江陰的河豚,湖南的臘肉,勾起饞蟲無數,單是看先生的描述,就覺得要緊好吃。第三章「生活,是很好玩的」回到生活本身,「對生活的喜悅」,在喧囂熱鬧的世界裡尋找自己的恬淡平和,這一點,是需要功夫的。第四章「萬水千山走遍」回憶了作者的重要人生階段,尤其是在昆明的七載雲煙,以及故鄉的老屋花園。第五章「花枝一束古人香」則是作者對古人的追憶,不僅包括老師沈從文、金岳霖,也有京劇名角,甚至還有樓里的大媽們,以及鬧市裡的閒民。這些人,這些事,在汪先生的文字中,都鮮活如昨,仿佛要從紙面上跳將出來,自顧自地在眼前演起一齣戲。

汪先生說:「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這樣的「慢」生活,似乎很符合目前極快節奏生活下疲憊的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確實,生活在都市裡的現代人都太累了,太辛苦了,被幾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疲於奔命,停不下來,因此「慢」成為一種奢求,一份理想。

但事實上,正如所有經歷過起伏動盪的國恨家仇之人一樣,汪先生自己是在經歷了那麼多的悲歡離合苦難挫折之中,始終保持着恬淡從容。這份坦然,是由內向外生髮的,是不隨着外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是在認清世道人心的本質之後卻依然葆有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筆下,你看不到作家本人經歷過的貧窮、困頓、運動、背叛,而是永遠的溫情、安逸、抒情、隨遇而安。這當然可能是作家有意為之,為了規避可能的政治風險而刻意自我保護,將真實的自己和真實的遭遇隱藏起來,而只將溫情美好的一面展露給大家。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強大獨立的內心世界,如果沒有自在浪漫的精神風骨,作家的作品,乃至生活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樣。

因此,汪先生的「慢」不是現代人生活的雞湯,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口號,更不是解決當下浮躁社會風氣的良藥。他的「隨遇而安」也並非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妥協和無奈,而是精神世界的純粹和強大。個人終歸是渺小的,有至高者的存在;此生終歸是短暫的,用永恆的存在。認識到這一點,我想,「慢煮生活」才真的有意義。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