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慈愛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慈愛苑
圖片來自orientaldaily

慈愛苑(英語:Tsz Oi Court)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居屋屋苑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不少慈愛苑居屋單位經補地價之後,已經可以用市值價格自由轉讓。

說明

歷史

慈愛苑的前身為公共屋邨[1] 慈愛邨,該邨以往屬於慈雲山邨的一部分。由於慈雲山邨的規模較大,房委會為了方便管理,於1980年把慈雲山邨分拆為五個較小的屋邨,慈愛邨為其中之一,當時位於北部的第33至47座被納入慈愛邨。由於慈愛邨鄰近山坡,方便罪犯匿藏,故當年此邨的罪案問題在五邨中最為嚴重(例如42-43座間空地曾有癮君子聚集注射毒品,並將海洛英藏於附近樓宇的管道內;而且,為免被劫,的士司機在晚上8時以後,會拒絕接載乘客到43-44座附近)。

重建計劃

政府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該邨的第40座被納入「問題公屋」名單當中。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因此按照「擴展重建計劃」,早於1980年代後期清拆,當中於1989年清拆的第40座愛寧樓居民獲安置於同年完工的黃大仙下(一)邨,提前遷出者則按遷出時間,分別遷往竹園南邨竹園北邨。另外,第47座亦牽涉在問題公屋醜聞中,雖然不像40座般可優先重建,但亦於1989年進行重大維修工程,包括加裝橫跨半座樓宇的鋼架支撐,並修補外牆多處的石屎剝落;及後,該大廈亦在三年後連同另外五座樓宇拆卸。

透過「整體重建計劃」,該邨的舊型徙廈陸續清拆重建。

慈愛苑全屋苑分兩個地段,共12座大廈。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慈愛苑第三期則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每個地段有其獨立地契,大廈公契,屋苑管理處及管理基金。

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

位於豐華街以東的第40至48座重建後被納入慈正邨(不包括位於慈愛苑三期地界內的救世軍光慈學校),原慈樂邨北部(惠華街以北位置)在舊廈清拆後興建慈愛苑第一期及第二期,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11號,建有6座36層高的新十字型樓宇,共2100個單位,並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設計。A及B座屬於居屋計劃第17期甲;而C,D,E及F座屬於居屋計劃第17期乙。

慈愛苑第三期(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

而原慈愛邨西部的舊廈及原救世軍光慈學校在清拆後,被重建為慈愛苑第三期的G,H,J,K,L及M座則屬於居屋計劃第20期乙。屋苑位於新九龍內地段6265號,建有6座40層高的康和1型樓宇,共1920個單位,並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2000年4月8日完工,半年後入伙。在此項目中,第二次採用了以往僅摩天大樓使用的框筒建築方式(而首個採框筒建築方式的資助房屋項目,為同公司建造的昌盛苑)。此外,慈愛苑三期亦是市區第一個落成的康和式居屋。

參考文獻

  1. 香港公共屋邨,housingauth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