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恩水塘(王茂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恩水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感恩水塘》中國當代作家王茂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感恩水塘

與水塘為鄰,確切地說。小城與塘數里之距,從遠古走來的百姓就與水塘不棄不離。人們出城進城,總望見身旁的水塘。水塘面積約有5000餘平方米,就像有人類以來,黃帝慷慨地把一個不大不小的水盆置於小城附近,供百姓黎民利用。歷歷代代的體育鍛煉愛好者,夏暑在塘內游泳嬉戲,寒冬在塘內滑冰煉體。

水塘的岸上,是一道比一道高的弧形人造梯地,臨近的地面綠草鋪地,上面長着紅葉桃、紫葉李、木槿花、榆葉梅等矮冠植株。

水塘的上游是歷代相伴黃河,被一條銀色的小溪緊緊連着,就像魁梧的父親緊緊牽着脆弱的孩子。

盛夏陽光放出的熱量被塘水、溪水、樹株、花草、濕地爭先恐後地吸進自己的體內深處。

水塘里飄着片片白雲,顯現着岸上的花草樹株行人,隨着微風的吹拂,與波紋一起搖搖晃晃。好似一幅古樸典雅的風景畫。

盛暑,氣溫30多度以上,更是男男女女避暑消熱的好去處。游進荷花塘,人們即可覺得衝出了灼熱疲憊的包圍。涼爽,從綠樹、花草、水面飄來包圍全身。人,重回到空氣宜人、花香鳥語的春天。在水塘,所有的游泳、戲水者的呼吸器官都像進行了一次徹底全面的清洗,呼吸輕盈。人們精神了好多,神氣了好多。據說,新中國成立後,縣域出現過幾位運動強手,被國家體育運動隊先後選去,不久成了全國游泳運動健將。主席在世的那些年月,每到夏季,人們為了積極響應「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的指示,每天到水塘游泳的人絡繹不絕,猶如來看一場又一場的大戲,通往水塘路上的人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當人們躲避炎熱,下水餃似的跳進湖水後,那種古樸典雅的種景觀便不情願地逝去,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裡充分得到展示。

天然的塘水面,水鴨在塘內旁若無人地呱呱叫着,讓人們觀看它們的游姿;靈巧的蜻蜓在水面飛着,讓人們欣賞它們的表演;附近樹冠上的知了大喊「加油噢……」的拉拉隊的號子。僅着短褲、游泳衣的游泳愛好者在微波蕩漾的湖中,做着各式各樣的游水戲水的花樣。

每到暑天,以退休職工為主的大大小小的自發游泳隊,也一天到晚把城邊的水塘舞動的沸沸揚揚,熱熱鬧鬧。人們最大限度的享用着大地老人所賜的天然塘水的恩賜。

風平浪靜的日子,水塘不言語,秀美的女人在水邊低頭洗刷自己從家帶來的衣物,水與衣物會高興地發出「噬啦噬啦」或「嘭哧嘭哧」對話聲。有時,隨之跟來的孩童,揚起身邊的水相互打鬧。或選拾岸邊的薄薄石片比賽甩進水面的漂兒。在地里忙了幾個時辰的莊稼漢,有時牽來牛兒在塘邊飲水。趁着飲水的功夫,脫下濕漉漉的背心或汗衫洗下,還趁便洗下剛用汗水浸過的臉。

寒冬來了,北風吼叫,塘水收起了夏季讓人任意親吻的柔軟身段。變得頑強起來,塘面變得光滑似鏡,堅強如鋼。水晶塘面,引來眾多倩麗蹁躚的女子,招來無數英俊彪悍的小伙。孔雀展開了翅膀,簇簇花朵在河谷里飛翔、跳躍。單人飛,雙人滑,飛滑出了技巧,舞出了花樣。塘里沸騰了,鋼鏡面上,騰起歡快的熱浪。穿着厚厚衣裳的老者,屹立在岸邊,喜望着塘內身着單衣腳下生風的後生們,河谷滿溢着歡笑,驅趕了寒冷。

乾旱的春天,水放下了寒冬令人打顫的剛強,堅冰暖化成水,倔強地抵擋着一波又一波的乾旱。水位似乎顯得矮下了些。水塘一早一晚迎送着討水的菜農們,他們絡繹不絕地來挑水,有的安上抽水水泵。菜畦里「咕嘟咕嘟」咽了塘水的糧菜作物顯得精神很多,瘋樣地比賽着長高長胖。

水塘終於耐不住連續個多日的大旱,水僅漫過了盆底,渾濁起來,邊沿被春季的干風扇得起了泥的皺褶。幾個兒童光着腳,挽着褲子,邁過細膩光滑的泥面,向里走去,然後下腰撅腚,把手深深地插進淤泥。不一會,一個孩童捉住一條泥鰍,站起來炫耀。同伴不約而同的看了兩眼,腳踩手捉,把抓到的泥鰍放進自己的鞋子或盆子裡,個別的頑強泥鰍不甘心鞋子的禁錮,勇敢的蹦跳出來,被孩子狠狠抓住,用力甩進盆內。一個時辰過去,水塘淤泥幾乎被翻了一遍,各個孩子的臉上、胸背、胳臂,稀泥,如一塊塊的補丁補在身上。

人類自古擇水而居,是為了生活用水的方便;夏天擇水而游,是為了納涼和通過游泳獲得健身強體的樂趣。每年盛夏,不僅在中國,世界各地大都有天然游泳場、自然游泳池。有把街頭噴水池當作「淋浴場」的,有捍衛城邊天然游泳場嚴禁破壞的。這是游泳者的福氣。

天然水塘河水給人間一道特有的健身煉體的景觀,人為地把它抹殺掉,乃是人間的悲哀。缺少天然游泳場的城市,是殘缺的城市,就如一個人樣,缺臂少腿成了殘廢。於是,人與自然塘河的和諧便漸行漸遠。

在天然水域游泳,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的體現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歷屆奧運會都有這樣的公開水域的游泳比賽。祖國各地,凡是靠近江河湖海的城市,也不缺乏天然游泳場地供愛好者消暑鍛煉。為防止游泳事故發生,在塘邊建起游泳更衣室,配備了安全員。[1]

作者簡介

王茂長,(王兵),濟南人,共黨員,中國林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