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惴惴不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惴惴不安
zhuì zhuì bù ān

近義詞惶恐不安 坐臥不安 忐忑不定

近義詞七上八下 忐忑不安 心慌意亂

反義詞悠然自得 心安理得

出 處 :《詩經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惴惴不安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是zhuì zhuì bù ān,意思是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出自中國最早的一部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秦風·黃鳥》。

原文

《詩經·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栗。[1]

典故

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另外還包括三名大臣。其中之一名為奄息。秦穆公死前就想讓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黃泉,一次與群臣飲酒,趁大家喝得暈頭糊腦時說:"咱們君臣,生時同樂,死後也要同哀呀。"奄息仲行針虎三個大臣不知是死心塌地地忠於穆公他老人家,還是因酒精作怪,亂說大話,竟當場表態,願隨他共死。這一表態不打緊,穆公死後,他們也就跟隨他進了陵墓。

故事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逝世,居然用一百多人給他陪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臣子車氏家的三兄弟奄息、仲行、針虎也在其中。這三兄弟為秦國立下蓋世奇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卻仍逃脫不了被活埋的命運。

秦國的老百姓對秦穆公的做法非常憤怒,就寫了一首名為《黃鳥》的輓歌:

「黃雀叫嘰嘰,在酸棗樹上休息。誰追隨穆公去了?子車家的奄息。提到這位奄息,一人的價值等於百人。走近他的墳墓,心中不安渾身戰慄。老天爺呀老天爺!我們的好人為什麼都要死去?如果能贖他的命,我們願意用一百人換回他一個。

「黃雀叫嘰嘰,在桑樹上休息,誰追隨穆公去了?子車家的仲行。提到這位仲行,百條好漢都抵不上他一人。走近他的墳墓,心中不安渾身戰慄。老天爺呀老天爺!我們的好人為什麼都要死去?如果能贖他的命,我們願意用一百人換回他一個。

「黃雀叫嘰嘰,在荊樹上休息,誰追隨穆公去了?子車家的針虎。提到這位針虎,一個人能與一百人相比。走近他的墳墓,心中不安渾身戰慄。老天爺呀老天爺!我們的好人為什麼都會死去?如果能贖他的命,我們願意用一百人換回他一個。」

殉葬制度一直延伸到秦漢時期才慢慢的變少,漢朝的時候制度性的人殉被正式廢除,但是還有零星的被冠以「自願的」活人殉葬,這樣的自願殉葬一直到唐宋都一直存在。看到這裡網友們可能要鬆一口氣了,活人殉葬總算沒有那麼嚴重了。可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活人殉葬遠沒有到此結束。歷史發展到元明清,活人殉葬制度竟然死灰復燃了。由於蒙古野蠻民族的入侵,中原文化遭到了極大的後退,元代官方甚至大肆鼓勵民間的殉葬行為。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活人殉葬制度雖然幾經變化,時興時衰,但卻猶如幽靈一般,不曾真正消失!

參考資料

  1. 惴惴不安,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