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想娘(董鳳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想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想娘》中國當代作家董鳳琴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想娘

娘,因為種種原因,好幾年沒有到您墳前說說話了,今年清明,我來到家族的墓園,長跪在墓碑前雙手摸着冰冷的石碑,淚水打濕了衣襟,我多想這石碑就是那個一家人曾住過長着滿架黃瓜、雞鴨歡叫,葡萄架下有歌聲的小院門那,我多想推開這扇門,走到青枝綠葉的絲瓜架下摘它幾個,我想吃娘您做的生日面,那根根長長手擀麵里有娘的溫度,再配上一盆雞蛋西紅柿絲瓜鹵,那是我最甜蜜地回憶。在淚眼裡,我看見了娘,娘是您,就是您穿着大襟兒青襖正向我走來......

1978年參軍前父親請來公社照相館的攝影師照了一張全家福

娘,妹妹文筆好,她給您寫了一本書,我只能斷斷續續地回憶我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娘,您一生最大的驕傲就是自己的倆個閨女成為「讀書人」,1978年,我,一個16歲的農村小姑娘參加全國大中專考試,經過嚴格的文化考試、政治審核、健康體檢被空軍軍醫學校錄取,成為那個時代人人羨慕的女兵,當沒有領章的軍裝送來時全村轟動了,娘,您流下了幸福的淚水,1985年,妹妹以全縣文科第7名的成績考進全國重點大學。娘,您雖識不了幾個字,但您一顆嚮往讀書的心性影響了孩子們。

娘出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村家庭里,看着家族的男孩子們讀書娘很羨慕,爺爺說只要能在村找到另一個女孩子願意來陪讀就給孫女請先生,可找遍全村沒有一戶人家願意讓女孩讀書,母親讀書的願望沒能實現。

娘經常在不做農活時翻看家裡的書,娘喜愛翻書看的情景讓我幼小心靈發芽了對書的熱愛,那時農村教育不發達,課外書很少,只要能到視野的字我就去問問它是誰,記得家裡牆上掛着幾幅父親單位發的畫,我就趴在畫前一個字一個字地問哥哥。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農村人剛剛不餓肚子,對孩子上學的事不象現在這麼重視,一般人家都願意讓男孩子去上學,娘卻堅持讓閨女去上學,娘說「毛主席說了婦女能頂半邊天,新社會了閨女就應該去讀書」記得開學時有一手好針線活的娘早早就給我縫製了一個新書包,書包里放着5元錢,要知道當時5元錢可不是個小數字,那時有的孩子是拿家裡的雞蛋、鹹菜來頂學費的,娘說了就是讓閨女安心讀書。

一年四季閒不住的是娘的雙手,到生產隊去幹活掙工分,在家裡養豬、餵雞、做一家人的飯菜,只要能增加家裡的收入,娘就用自己的一雙手去勞作,記得當時生產隊搞副業做草編,各家各戶的婦女能到隊裡領草編墊子,領到後要在墊子上縫一些好看的花朵等,這樣加工後按件計酬,每當晚上收拾完家裡的活後,娘就在燈下縫這些草編活兒,早晨起來,揉揉眼睛看見娘還坐在燈下縫草編,「娘,您夜裡沒睡啊」「傻孩子,我就起個早兒掛個晚兒」娘就這樣為家庭的幸福日子,為孩子們能讀書勤苦勞作着。

1984年和母親在空軍總醫院花園

每逢遇到難事時,我總想有娘在多好啊,娘是一位有主見的老太太,新中國剛剛解放時百廢待興特需要文化人,父親是村里數得着識文斷字的人,可他覺得在村里種地才能給媳婦有保證,就不願意外出工作,娘堅定地說「你是文化人國家需要你,你出去掙錢家裡也寬裕,你放心,我自己種地養活自己」,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都挨餓,農村有地還可以種點莊稼日子稍微好過點,很多在城裡工作的人就回鄉種地了,父親也要回村種地,娘說「咱東翟莊地薄種了莊稼也沒啥收成,你不回村里我們娘倆挨餓,你回來仨人挨餓」母親入情入理地分析讓父親心服口服,是母親一番話讓父親老了有退休費。2003年,我買房子,「長安米貴」牙縫的錢擠淨後交了首付,每天給銀行打工——還貸款,娘知道後卻大加讚揚「你們買房是正着啊,兒子轉眼之間就長大,將來娶媳婦沒有房子怎麼行啊,貸款怕啥啊,村里人蓋房不都是拉帳還饑荒嗎,你們倆大小伙子(指我和丈夫)年輕力壯多掙工資沒幾年就還上了」。一顆焦慮的心經娘這麼一說輕鬆了,有娘真好。

我們幾個孩子都覺得娘最疼自己,妹妹結婚後有了兒子,娘跟我說「你的孩子我都沒怎麼看,你妹的孩子我不給看」說這話時娘眼巴巴地望着我,我知道娘的心思,笑了「您不給妹妹看孩子她也孝敬您,您給看了就更孝敬您啦,您和他們住這麼近就給看吧,我不是離您好幾百里地嗎,再說,您也給我看過一段時間嗎」娘一聽就笑了「好,聽你這麼一說我給她看」娘就是「政委」啊,她能讓每個孩子都舒服。

娘,您雖不識得幾個字,但我覺得您真有「文化」您懂人情事理,您孝敬公婆,記得父親出差帶回來那黃紙包着得噴噴香燒雞,您不讓我們孩子吃而是給爺爺奶奶端去,您和大媽住「一明兩暗(三間土坯房一家住一間、中間是堂屋燒火做飯)」妯娌倆經常一起唱唱歌,日子雖清苦但兩家很溫馨,二媽、三媽和您也親如姊妹,您疼愛侄子侄女,每一個與您相處久了的人都覺得舒服

娘,93歲的父親也走完了上一場旅行,父親是你們這輩人里最後一位住進墓園的,您和父親攜手走過56年,現在相會在下一場旅行里,老倆口攙扶着看風景吧,蒼松翠柏環抱家族的墓園,陽光下,您們可以看見村莊,星空下,一輩子和睦相處的四個妯娌一起嘮嘮家常吧,您可別說我小時候的糗事...... 娘,閨女想您......[1]

作者簡介

董鳳琴,出生在華北平原一個飄着棗花清香的小村莊,16歲參軍,喜愛寫作,多年來在北京晚報、家庭育兒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多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