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惟有生活永恆(沈裕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惟有生活永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惟有生活永恆》中國當代作家沈裕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惟有生活永恆

——宇楊散文隨筆集《一蓑煙雨》序

宇楊,真名:楊福棋。滬籍,系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閔行區作家協會會員。。在軍營里意志品格受到鍛練,在高等學府知識人文受過薰陶。既做過宣傳和編輯;又擔責技術與培訓。從小愛看書,喜歡文學,也常寫文章和評論。已結集《足跡悟道》、散文集《一蓑煙雨》。

這是宇楊近年來創作,將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的一部鄉土散文隨筆集,也是宇楊老熟晚成所收穫的豐碩成果。

這本名為《一蓑煙雨》的集子,構思獨特,立意深刻,他以獨有的視角,細膩的筆觸,風趣的語言,千姿百態,繽紛萬象,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的世事洞察,那麼多的山水美景,充滿了理性思辨的哲人情懷。又以小見大,詩意盎然,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新生活的嚮往,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和思考,讓我愛不釋手。我很喜歡宇楊的文章,他那60多篇文稿,齊齊列陣,浩浩蕩蕩,真像一條由文字組成的波瀾壯闊的大河,綿長里不僅是他的豐沛生活,還讓我激發起了許多思緒。

最讓我感動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先生題寫了書名《一蓑煙雨》,為本書增添了光彩。

「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宇楊的這本散文隨筆集分為:歲月繁花,故土情深,旅途雲霞,書緣抒恩等四輯。這本書的最感人之處,我覺得是他對生活的關注。緊貼大地,緊貼現實,緊貼生活,他的文章有着濃厚的生活氣息,散發着塵世煙火。悲欣交集,是生活的狀態,也是生活的本質。書中的文章都站位生活本身,他寫的老戰友阿德良,一起參軍,一起退伍,在部隊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文化不高,識字不多,改革開放後,憑他做衣服的手藝,養家糊口都難。生活的艱難,日子還得過呀,他改做開小拖拉機搞運輸,又出了事故。他身體好了後,又買三噸卡車幫人運輸,後在醫院看病時猝死,讓宇楊悲痛不已。《品「輝」》中的徐龍輝,是個踏實幹事的人。他種田,經過商,後被推舉為村幹部,又逄城中村大拆遷,他秉公辦事,在患癌症時,一面治病,一面工作。他寫的無一不沾着生活的露珠。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在人生低谷也活得瀟灑,依靠保持樂觀的心性,無論遇到什麼都不會慌張。

「一蓑煙雨任平生」。我知道,這份心性是不可或缺的……要知道,這份心性是不可或缺的,它支撐他們熨貼生活的褶皺,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力量。這樣的生活,才能變得有聲有色,過得有滋有味,生命的邊界就會更加寬廣。如此直面生活,使文字也獲得了力透紙背的力量。

當前,書寫短小精煉的感悟式散文,似乎成了一種時尚。這一類的作品,大都為托物而起,因事抒發,這很受喜歡。前幾年,在上海市的書展上,汪曾祺、梁實秋及周作人等人寫的這類隨筆小品,大行其道,大受歡迎,銷售一空。因為,這類作品與一般散文不一樣,有種親近、親切和親情,使讀者有着一種新鮮感,願意掏錢購買和閱讀。宇楊也不例外,但他自有特色。他的作品,來自於生活,來自於真誠,來自於真情。他所寫的,都是他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的人與事,打動了他,震撼了他,這才爰筆成文,以一個個故事的散文形式,呈獻給大家,他寫的《懷念外婆》,《父親楊金桃》,《清明祭母追思》,《憶表哥》,《老書記》和《懷念慶叔》等等,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宇楊細緻的觀察,深邃的思考,以及他的眼界,他的情懷,他的悲憫,他的詩意,受人重視,令人感動,而這恰恰又是散文隨筆的精髓。

「旅途雲霞」是書中的一輯,寫的是遊記。旅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時,外出旅遊成了最時髦的選擇。旅遊熱,催發了旅遊經濟、景觀建設及地方美食的發揚光大。賞山玩水,彼時彼地,業已成為一門營生,一種產業,一番事業。同時,也激發了遊記文學的創作熱情,因為遊記文學越來越受人喜歡。宇楊也愛好旅遊,遊歷歸來之後,也寫遊記。他因遊蹤踏實,紀錄翔實;抉微鈎沉,史料充實;文字清新,可讀可思;文思縱橫,內涵豐盈,他不論寫《青島有片愛琴海》,《哈爾濱和蕭紅故居》及《銅鼓,秋收起義的發生地》等國內遊記,還是寫朝鮮、日本以及歐洲四個國家等國外的遊記,他會把別人往往容易忽略的事情,例如同伴的感受,導遊的情趣及異域的神態等等,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寫作態度。這些遊記散文,什色斑斕,精緻華美,同樣給人以知識的力量,以悅讀的享受,以情感的交流,以真切的感悟。

宇楊與我是同輩人,只不過比我小几歲,自小都是生活在農村鄉下,便有了相同的成長背景和時代烙印,都住在稀疏散布於小橋流水和菜園樹叢之間那秦磚漢瓦的老式矮平房裡。遇到雨雪天氣,穿着蓑衣在田間勞動,生活艱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們都翻身當家作了主人,生活逐步有了改善。現在,高樓林立,氣勢非凡,我們當年住的地方,都成了高檔住宅區或辦公大樓。他在《歲月繁華》這一欄目中的許多文章,寫到青少年時期的蹉跎與理想,而後為事業的打拚和努力,我都深有同感。年輕時,我們都參軍到了海軍部隊,他在海軍北海艦隊的青島,我在海軍東海艦隊的舟山群島,只不過我在部隊的時間要比他長得多。我們退出現役後,他分配在儀表局的下屬工廠,我則回到了參軍前所在的紡織系統下屬的紡機廠。兩個系統,兩種職業,本應沒啥關聯的,但共同的部隊經歷,共同的寫作愛好,使我們成了好朋友。又因我曾參與創辦《中國儀電報》,這張由中國儀器儀表協會主辦的報紙(曾叫中國儀器儀表報,後由江澤民市長在報紙改名後題寫了報名),他也曾在上海儀表局和《上海電梯》雜誌擔任編輯自然說起來話就多了,關係更進了一步。

這次,他要出版一本散文隨筆集,在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著名詩人余志成的力薦下,叫我寫個序。事實上,我很少為人作序,是怕自己不夠份量和擔負不起這份信任和責任。這次,我就試一下、勉為其難地寫了,就算交個差吧!

時光在流,歲月在走,道阻且長,行則將止,宇楊的勤學習,勤寫作,不懈的努力,編就了第二本散文隨筆集。綜上所述,他在這本書里,從每一個輯子,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出他站在理性的角度,深刻地透視人性、歷史、民生、親情及生命,創作視野開闊,關注生活,關注弱者,幾乎每篇文章,都跳躍出一些鮮活而靈動的文字,文采與哲理並存,而這些文字出自他對生活的理解,也正如人們所說,「對故土,對親友,對生命的關愛,用真情,用眼淚,用一顆純淨的心靈,去熱愛,去擁抱,為他們而歌,為他們而泣,捧灑一掬真誠的淚水,這就是散文創作的真諦所在、魅力所在」。宇楊是一位有追求的作家,他的散文總是在探索人與事背後的深遠世界。我沒有理由相信,他會把日常生活題材,提到更高的層面進行創作,那一定會給讀者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反響,也一定會受到人們的理解歡迎

是為序![1]

作者簡介

沈裕慎,本名裕生,筆名袁亮、沈泂等,系上海百老德育講師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