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情暖人間(蔡景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情暖人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情暖人間》中國當代作家蔡景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情暖人間

「情暖人間」是山東青州一文友——孫建偉先生的微信名。我們從未謀面,從不太多的交流中,能深刻感覺到,他始終在「用心的太陽照耀別人」,始終以自己的真誠、善心和愛去溫暖心目之所及。漸漸地我才發現,他才是一個更需要關注,更需要關愛,更需要溫暖和敬重的人! 緣起

對文學的共同愛好,讓我們結緣。

清楚地記得,2021年3月28日上午10點多,不常聯繫的李木生老師忽然發來一張「情暖人間」的微信名片,並附言:「你好景玲,有一位網友看到你的文章後想與你建立聯繫。」我隨即點開名片,發出「加好友」申請。兩小時後,申請通過。接着收到較長短信:

「問候蔡老師!昨天我讀到了您發在《齊魯文學》上的散文(《蝸居衛生間的日子》),很為您的溫潤真誠的文筆而感動!想來您也一定是一個真誠有愛的人。

在您的一篇文章後看到了李木生老師與您的互動,就發信息向他問了您的微信號。

生活很不易,經歷都是財富!

注意身體!多喝水,不要熬夜。」

囑我「注意身體最重要。老父親走了,還有老母親,老人年紀大了,心血管病頻發。多測着血壓、血糖,有條件每年都去查一下體。好好地活,慢慢地老!」真是個貼心的暖男!就這樣,我們偶爾的聯繫就開始了。

起初,我尊稱孫先生為「孫老師」,他說:「我在您面前就是一個學生,不敢被稱'老師』,以後稱呼我'建偉』最親切合適,被稱老師感覺羞愧。」據了解,他較我年輕不少,又如鄰家小弟般關心體貼,給人陽光般的溫暖,從此,我便親切地稱其為「建偉兄弟」,他也自然地稱我為「蔡姐」。

我開始關注起他及其發表的文章。

不幸,是上蒼對我的考驗

因與建偉從未謀面,我只能通過「作者簡介」附的照片認識他。就是這張以梅花牌匾為背景,手持一本書的圓形半身照。孫先生看上去三十四五歲光景,眉目清秀和善(慈眉善目),光潔能跑馬的額頭,濃密的眉毛,深陷的眼窩,挺直的鼻樑。不知照相時光線不好,還是怎麼,面容像被油煙熏烤過的清癯、暗黃。上身着里黑外橘羽絨服,內穿深灰色毛衣。整個人顯得精神而有氣質。

後又零零星星了解到,他患有先天性腦積水,三十多年來,曾去濟南、北京做過幾次大手術,與死神擦肩而過,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落下了殘疾,行動極為困難。屋漏偏逢連陰雨,十年前,又罹患強直性脊柱炎,關節僵得厲害,腦積水造成的動作也有些失衡。「因身體原因沒找到工作,只能在家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打掃打掃衛生,看點書,鍛煉鍛煉身體。」

他話說得很輕鬆,但父母為他看病在身體、精神和經濟的重壓可以想見。一次看病,父母所受苦、累和難可見一斑:「他們帶着我(五六個月大)去離家有一百好幾十路的濰坊89醫院看病,農村人本身出門就少,那時的交通通訊各方麵條件又不好,去時他們坐的是公共汽車,等給我看完病往家趕時已是晌午了。也顧不上吃飯,急匆匆地往家趕,以至於坐反了回家的公共汽車,在車行出好大一段距離後才發現。那時也沒有電話手機一類的通訊工具,沒有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步行往家趕了……一百多里的路程啊,他們抱我回家時已是深夜十一點多了,娘的腳上磨起了好幾個血泡……」(《俺的娘》)。

他話說得很輕鬆,但對於一個智力沒問題,從小就好學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畢業於濱州職業學院的有志青年來說,徒有滿腹的全科醫學才華,卻因身體原因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只好從事「打掃打掃衛生」這種連文盲都能做的活,他的內心該承受多麼沉重的打擊啊!面對曾是同班的某同學,已成為嘉祥縣醫院干心血管科大夫,其他同學也都已成家立業,他的內心該是多麼的羨慕和酸楚!若不是身體原因,他可能會有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比較可觀的收入,可能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美麗賢惠的妻子,活潑乖巧的兒女,而不至於被迫謀生……但令人感佩的是,內心的痛苦、生活的艱辛、處境的無奈,並沒有壓垮他,他沒有屈從於命運的擺布,而把不幸當成了「上蒼對自己的考驗」。

「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他及時調整好心態,「自己找樂子」——讀詩、寫詩,置身於詩歌的王國,盡情享受詩歌給他帶來的美。他孜孜矻矻,不懈追求,不少有分量的詩作發表於報刊並獲獎。他也善於學習請教,從網上結識了全國諸多詩人、學者,不斷地跟他們交流,拓寬了境界,提高了詩藝。

幸福與快樂,讓我引吭高歌

面對身體的殘疾,不幸的命運,被折斷的理想的翅膀,建偉不僅沒有自怨自艾,並把這些不幸當成了「上蒼對自己的考驗」,而且他反而「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快樂」,並盡情「引吭高歌」。

他的幸福和快樂,來自父母、故鄉、自然、社會給予的真誠、熾熱、偉大和無私的愛。「家人待我很好!」也許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又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卑微如青苔」,但在兒子心中卻莊嚴如佛似神,如「有人信佛,有人信神,我只信最真實的良心/該叩拜的只能是父母,他們才是最尊貴的佛與神」(《我只信良心》)。「娘為我付出了那麼多,但是在她心底的念頭確實單一的,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真的無所謂,她希望能夠分擔孩子的疾病帶給身心的痛苦」(《俺的娘》)。他的散文《俺的娘》,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柔弱的母親,抱了「我」一百多里地,她不喊累;「我」罹患疾病,長期的陪護,她不叫「苦」;為了給「我」治病,節衣縮食,借錢貸款,她不懼難……多麼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我也有個好弟弟。他條件好些,經常給我買書買鍛煉器材啥的;他也很孝順……」親人的關愛讓他深感幸運和幸福。故鄉和自然的饋贈,也讓建偉飽含深情地「親吻一寸厚土/掏出赤誠的肝膽/目視一縷炊煙/溢出春水一片」(《故鄉》),「擁抱太陽/收穫光照與心靈的坦蕩//擁抱天空/收穫自由與內心的寬廣//擁抱大地/收穫富足與愛意的深沉//擁抱人生/收穫大愛與情意的綿長」(《擁抱》)。

他的幸福和快樂,來自「面對現實,坦然生活」的樂觀心態,對理想和信念的執着堅守。面對不幸的人生遭遇,他沒有悲悲切切,沒有哀哀怨怨,而是坦然面對,愉快接受,並用詩和愛描繪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風景。如「坦然面對生活/我想做理智的選擇/愉快地接受/現實的不快活//哪兒有一帆風順/總要歷經挫折/用希望支持/唱響愛的讚歌//愛,給我溫暖/讓內心燃起烈火/情,讓我感動/把幸福裝於心窩//什麼是生活/酸甜苦辣/什麼是人生/樂觀地生活」(《坦然面對生活》);又如「火焰在我的心裡燃燒着/已經很多年了,絲毫沒有熄滅的跡象/紅彤彤的火苗不停歇地向上竄/它發出的熱量都是暖愛的聚合//火焰燃遍了我的胸腔,抵達了肺腑/穿透了四肢百骸,貫穿了經絡/就這樣無休止地燃燒/幸福與快樂讓我引吭高歌//它還要一直地燃燒下去/除非津液枯竭,那是生命跡象的停歇/我慶幸心中有一朵燃燒着的火焰/它用炙熱驅趕我內心的苦悶與焦灼」(《我的心裡燃燒着一朵火焰》)。這朵火焰是什麼?是詩人拼搏向上的精神,是與病魔決鬥的勇氣,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對詩歌創作的不懈追求……可以說,他的每首詩都充滿了正能量,讀來感人肺腑,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他的幸福和快樂,來自他對詩的摯愛和執着。詩言志,詩怡情,詩是人的精神和意念的結晶,它有巨大的魔力。人們渴望詩,渴望在人生風雨後天邊出現的一抹彩虹,渴望靈魂在幽暗的山徑中踽踽獨行時看到一束火光。詩能幫助孱弱者找回力量,讓自卑的人增強自信,給絕望的人帶來希望,也能使平庸的人變得睿智。他讀詩,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慢下來,來審視自我,思考人生,尋找到安放身心的精神港灣,緩解疲憊的身心;他也寫詩,能使自己內心更加沉靜,使自己的心智和人生境界得到提升。如「那些心有陰霾的人/哪怕在艷陽天/也看不到一絲藍」(《盲人》);「越系越緊的疙瘩/怎會品味自由的快樂」(《心結》);「在自建的城堡里/唱哀婉的歌/卻難有人走入/他的夢境」(《心牢》)……這些富有哲思、啟人心智、發人深省的詩是詩人多年來歷經生活的淬鍊,是對人生、對社會的睿智的思考和深刻體察的結晶。他可能物質匱乏,但絕對是精神上的富翁。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語出《國風·衛風》,意思是: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美玉作回報。不是僅為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這句話,用在建偉身上再合適不過。

我們建立聯繫後,他要買拙著——《一路等待》,問多少錢,要發紅包給我。我說:「不要錢,贈送給您!」出版這本書的初衷,本不是要盈利賺錢;它也沒有多大的文學價值,作者也是名不見經傳。有人要買來讀,筆者就感激不盡了。為了這份「感動」,也得「送」 !當然,這本在別人看來可能「不值錢」的書,對我卻意義非凡,它畢竟凝聚了我三十餘年的心血。可對比情誼,這三十年的心血又如何!

拙著寄過去,他便迫不及待地讀起來,兩天時間,十六萬多字的書就一字不漏地讀完了,後還寫了洋洋灑灑1600多字的讀後感——《情到深處暖意濃》。文中有最真切的感受:「拿到書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書的厚重,友情散發出來的馨香」「這一刻,我被暖愛包圍感動着,在不經意間,早已經有淚滑落於地,那樣的純澈有分量!」有最熱情的鼓勵:「 姐,我讀你的書感受到的是春風拂面,潤心無聲。仁慈有愛的心是教育者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我在你的文字里能感受到你的真誠實在,善解人意。」「文筆很溫潤有質感,有着人間的煙火氣,有着為人的真性情,讀了很受感動」「能感受到你很重視研究孩子的心理特點,懂得換位思考,因勢利導,而不是一味地灌輸,教條式的教育」「我喜歡真誠的人,喜歡有真情的文字,您就是那樣的人。」

有結合自己的讀書心得和對教育的理解,與拙著同名,賦詩一首《一路等待》:「 我用一份欣喜的心等待/等待從果林里傳出百靈鳥的歡快/那清脆悅耳的鳴叫/每一聲都傳遞着純澈的真愛。」更有最真誠的建議:「散文寫作在追求情感浸潤的同時,也儘可能的讓語句有質感與分量,不要過多的陳述描寫,點到為止就好。書籍里有篇目品讀而來有讀書信的感覺。」……

在當今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即便名家名著,除了學生、執著作家、學者外,又有幾人能耐心地、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並寫出讀後感呢?更何況一個普通的名不見經傳的作者作品呢?我深受感動和鼓舞,他卻說:「認真閱讀是對贈書人的尊重」「我一直心存善念與感恩,別人給我的好,我一定會銘記於心……」

從此,他不斷地推薦一些我熟悉或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和微信名片給我,比如「散文寫得很有味道,情感濃厚」的作家丁立梅,上海作家簡平的散文集《最好的時光》,徐聲明的微信名片,力薦我聆聽和閱讀劉馳、李大為、丁立梅寫父親的作品等。這正應了詩人臧克家先生的詩句:「當你以自己的心去溫暖別人/你會覺得心的太陽到處向你照耀/你渾身將發散出愛的光芒。」

命運以痛吻我,我將報之以歌。扼住命運的咽喉,才能奏出不同凡響的命運交響曲。情暖人間,也必將會被人間情暖!

情到深處暖意濃

——讀蔡景玲的《一路等待》有感

孫建偉

我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蔡景玲老師的書籍《一路等待》,感受到的是她對生活的真誠,對他人的真心,對事業的真愛,對家庭的真情。

我在《齊魯文學》上品讀到了她的一篇散文,感覺文章里浸透着她對教育事業的執着投入,有着對家庭的盡心付出。文筆很溫潤有質感,有着人間的煙火氣,有着為人的真性情,讀了很受感動後,通過其他老師才加了她的微信與她交流學習的。她給我快遞來了她的散文集,拿到書的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書的厚重,友情散發出來的馨香。

正所謂「文由心生」「文如其人」,通過品讀一個人的作品通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他的志趣脾性,價值觀,人生觀。我說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而真正的讀透一個人是需要一輩子的時間的。

蔡景玲老師在教育事業上耕耘奉獻了三十多年,這些歲月里的真知灼見與暖愛詩篇都是由她內心深處的信念與人生的信仰所決定的。她愛生如子,對他們投入了所有的愛,這種愛的體現不單單是在學習上的引導督促,更有在學生生活中的關照愛撫。她在文章里提到,有學生因為上學急促未吃早飯而身體不適,她就和他們去外面「補充能量」。想來這是多麼讓人感到心暖與欣慰的畫面啊。學生在她的眼裡就是自己的孩子,她為此而奉獻出了自己的精力,體力,當然,她也收穫了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尊敬愛戴,學校同事和領導的一致認可。我想,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對她的付出最好的報答了。

她在書中的許多章節里,記述了她在工作中與學生相處的教育心得(體會)。她真正的是在以一個教育」專家」的身份來給自己定位。她的教育教學裡有着讓人為之眼前一亮的教育理念,她是一個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不落伍退步的人。對待差生,她用耐心與真情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傾聽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與學生互動,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與學生家長交心做朋友,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架起了和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樑。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她會為班級里的每一位同學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讓班級里的同學送去真誠的祝福,最後再獻上自己的生日禮物,那禮物也許是一支鋼筆,也許是一本課外書籍,但我想它們的分量在學生的心裡卻都是等重的,一樣的沉甸甸,一樣的厚重。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質?我想她已經用最為實際的行動為我們做出了最有說服力的註解。

教育的本質是愛!人間有了愛也就有了一切,這不是單純的「書面語」,而是具有普世價值的一種哲理。

她的書籍里體現出來的暖意還有她與丈夫兩人在家庭事業上的互相扶持,共同進步!同樣身為教師的愛人給了她精神上的鼓勵,事業上的扶持,家庭上的照料,情感上的慰藉。人生有所謂的夫唱婦隨,志同道合,舉案齊眉,不棄不離。想來這是一件多麼讓人感到心悅誠服的幸福啊。

教師是天底下最為光輝的職業,那裡面蘊含着信任、囑託、使命、責任和擔當。我想,無論時間如何的轉變,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尊重永遠都不會改變。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一定會傳遞下去,散發出它耀眼奪目的光澤。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的身上散發着耀眼奪目的光輝。蔡老師用行動一直在為此而實踐着,我想她的行動是很有說服力的。

我也有感而發,為蔡老師在教育路上的付出的點滴寫了一首小詩,詩題就是她的散文集的名字《一路等待》。

一路等待

我用一顆焦灼的心等待

等待着能在果樹上採摘到秋天的眷愛

那飽滿豐碩的果實

蘊含沉澱着我不憫的情懷

我用一份欣喜的心等待

等待從果林里傳出百靈鳥的歡快

那清脆悅耳的鳴叫

每一聲都傳遞着純澈的真愛

當情懷與真愛邂逅

生活中迅疾多了濃厚的色彩

當鳥鳴從果枝上傳來

心裡即刻收穫了唯美的節拍

前行的路上一定會呈現出鳥語花香,那都是對您辛勤耕耘的付出最真誠的表白與詮釋。當落筆的文字寫到這裡時,我的腦海里又禁不住的想起了詩人臧克家先生的詩句:

你會覺得心的太陽到處向你照耀當你以自己的心去溫暖別人。

這一刻,我被暖愛包圍感動着,在不經意間,早已經有淚滑落於地,那樣的純澈有分量!我想,這也許就是情感的力量之所在吧,因為人類的感都是互通的。[1]

作者簡介

蔡景玲,山東濟寧人,中學語文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寧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