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情懷(查干)
作品欣賞
悲憫情懷
王方晨的《老實街》甫一出版,就受到了來自國內著名批評家的重視。陳曉明認為:「王方晨這部小說會讓我想起奈保爾的《米格爾街》,那也是關於一些小人物和弱勢群體的故事,也是對一種消逝生活的記憶。王方晨也能把他的故土濟南某條被稱為『老實街』上的尋常生活寫得有滋有味,寫出無邊的伸展,賦予它們獨有的質地,讓老街上芸芸眾生的精神也發出亮光。」(陳曉明:《寫出有質地的生活》)謝有順則發現了《老實街》中的中國倫理和文化基因:「一條自成一格的老街,一座真實、客觀的北方大城,濃縮着中國倫理和文化的基因,王方晨力圖寫出這個道德小世界逐漸解體、碎裂的過程,並以此發現當代都市的情感密碼,寄寓時代變遷下的精神鄉愁。」
如果結合王方晨的創作史而言,我認為這其實王方晨的一次轉身。王國維先生所總結出來的學術研究的三個境界,在此其實可以恰到好處地用在王方晨的創作之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王方晨創作的第一個階段,帶有很強烈的青年人的愁緒,但已經開始有了全局性的思維與感受孤獨的能力。第二個階段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方晨在這個階段進入了長時間的「煉」的狀態,在他那些看似隨意,有時甚至有些調侃的故事中,往往每一篇都具有很強的探索性,無論是文體、語言、敘事結構上都是如此。而我認為《老實銜》應歸於王方晨的第三個創作階段:「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正如賀紹俊在《老實街上的老實和不老實》一文中所言:「王方晨是一位戀舊的性情中人,我從他寫鄉村的小說能夠感到他戀舊的情感。他在城市生活中同樣也是戀舊的,舊的街景,舊的市井,舊的人倫,纏綿在王方晨的心裡。舊景舊情勢必在城市拆遷中逐漸消失。當一座座洋溢着現代氣息的高樓在拆遷的舊址上矗立起來的時候,我們或許只有在王方晨的《老實街》里,尋找到城市曾經的模樣。」
王方晨的轉身之於他個人的創作史有兩點意味。第一,雖然王方晨是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但截至《公敵》《老大》的出版,王方晨已經在城市里生活了不少年頭。所以城市生活對他來說漸漸地成為一種常態,而這次轉身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發現自己的常規處境,並且用詩意的筆法將其描繪出來。第二,《公敵》《老大》在某種程度上敘事開始漸漸趨於史筆,而《老實街》開始對王方晨本身很擅長的傳奇筆法做了一次成功的回歸。《老實街》中的很多故事可以讓我們想到《祭奠清水》,他回歸了自己對於生活中的「幽微」洞察,已經與腦海中的神秘意象有機結合。
《老實街》的「燈火闌珊」,還在於王方晨賦予濟南城一種正在消逝的「光暈」。這種「光暈」就在於他是用傳奇的筆法在描寫老實街的一切,又與生活相調和。正如我曾指出的:「所有的老實街人都以自己獨有的方式來向自己的故土告別。比如,老鎖匠盧大頭為鄰居們做了老鎖,最終卻自己將鎖子丟盡了流水中,並任隨自己順水漂流;醬菜店主唐二海給每家都送上合錦菜;小耳朵假託兒子之手,割去了自己靈異的耳朵,斷絕了人們對突發橫財的痴想。而他們對自我的堅守,也是存在於傳統之中的,或許這是他們走出老實街之後的信仰的源泉,是一種新的開始。」(黃髮有、尹林《別開生面的城市想象》)
作者簡介
查干,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