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恆山懸空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恆山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建成於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建築極具特色,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 。

中文名稱 懸空寺

地理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開放時間 08:30~17:30(冬季)

景點級別 AAAA

門票價格 旺季130元/人(2015年2月)

又 名 玄空寺 級別批次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國務院

編號  2-30

登 錄 1982年

所屬城市 山西省大同市

所屬國家 中國

建議遊玩時長 2-3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春夏秋三季均可

建築格局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樑為基礎,藉助岩石的托扶,迴廊欄杆、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

歷史沿革

北魏天興元年(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精心選址設計,懸空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岩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懸空寺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2010年,懸空寺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築。2019年4月,懸空寺完成高精度實景三維模型的建立工作,使其變成真正能傳承萬年的數字資產[1]

建築特色

恆山懸空寺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岩石暗托,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樑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寺不大,但巧奪天工,也頗為壯觀。殿樓的分布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布局緊湊,錯落相依。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檐有單檐、重檐、三層檐,結構有抬梁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宏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中國傳統建築的格局。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寺廟評價

懸空寺的選址之險,建築之奇,結構之巧,豐富的內涵,堪稱世界一絕。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2] 。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通過這次參觀遊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意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視頻

恆山懸空寺,吸引了眾多旅遊愛好者前來觀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