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總剩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總剩餘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總剩餘是指市場均衡的條件下,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之和,即總剩餘=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總剩餘衡量了通過生產和交易市場上的消費者所獲得的經濟利益以及市場上的生產者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的總體情況。

術語解釋

市場均衡是指在市場上,市場供求達到平衡時的狀態。在經濟體系中,一個經濟事務處在各種經濟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關該經濟事務各方面的各種力量能夠相互制約或者相互抵消,那麼該經濟事務就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並將保持該狀態不變,此時我們稱該經濟事務處於均衡狀態。

消費者剩餘又稱為消費者的淨收益,是指買者的支付意願減去買者的實際支付量。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簡單地說,就是買者賣者都希望從市場活動中獲得收益。

生產者剩餘是指由於生產要素和產品的最低供給價格與當前市場價格之間存在差異而給生產者帶來的額外收益,也就是生產要素所有者、產品提供者在市場交易中實際獲得的收益與其願意接受的最小收益之間的差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