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怕窮(施訓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怕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怕窮》中國當代作家施訓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怕窮

確如考上北大河南女孩王人儀所言:感謝貧窮。一直以來,總在思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內涵。

對於貧窮並不陌生,記憶深處有着對貧窮的恐懼。記事起,母親便不斷重複着「三元錢過年」的事,深深體會到窮的滋味。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一輩子都是忍氣吞聲,即便是受欺了也僅用「狠人遇到狠人魔,狠人也是莫奈何」來自嘲。

人,總會在閒暇之餘評論別人,而又在別人閒暇之餘被評論。有的人特別喜歡評論別人,有的人特別在意別人的評論。

別人不待見你時義憤填膺,你不待見別人時又如何?生活如戲,有的人是戲精,活得能演死,死得能演活;有的人只妒忌別人的收穫,卻對付出的汗水和勞動視而不見。閒來再讀魯迅踢鬼的故事,不由再生敬意:佩服先生的膽識,更敬重先生的品格。

兒時,總是怕鬼的,但卻又愛聽祖母說些奇異故事,現在想來祖母一如先生筆下的長媽媽。關於鬼,聽得最多的還是母親說的那句話「家鬼害家人。」若如此言,似乎生活確有鬼?鬼不可怕,可怕的還是人:是人的欲望和私念。正如先生筆下的鬼,不過是個盜墓的賊,而賊成了鬼正是欲望使然。盜墓的賊利用了人對墳墓的崇敬和對鬼神的敬畏,製造鬼影來掩飾行徑,卻在先生的腳下現了原形。

魯迅的一腳踢開了多少人的腦洞……

魯迅筆下的人物,似乎都是悲情,有如四處訴苦的祥林嫂,有如死要面子的孔乙己,更如白日做夢的阿Q…事實告訴人們,與別人訴苦只會讓自己更痛苦,別人永遠無法占在你的置思考,他們只會覺得你太在乎;永遠不要在別人面前爭面子,面子從來都不是爭來的,有權勢就會有面子,癟三永遠是癟三,自己戴再高的帽子也是枉費心機;不要幻想着別人會主動給你機會,不做爭取是不會有餡餅的。趙太爺們是不會讓阿Q有翻身機會的,阿Q所以是阿Q,在於他將希望寄托在權勢的憐憫和同情上。

世上的事,有繁有簡,心事多的人簡事可以變繁,單純的人繁事反而變簡。有的人總標榜自己看開一切,其實心眼最小;有的人總給自己戴高帽,其實不過爾爾。

魯迅的文章讀得多了,愈發覺得自己恰如先生筆下描述的這些個小人物:以文人自居而又少了些傲骨,或多或少有些媚態;以為看開一切,卻又在乎哪戴得尚不夠正的帽子;以為自己還是個「小人物」,其實連阿Q的精神都沒有,阿Q至少還會傻笑,笑得那麼實誠……一直以來,總能在母親身上讀出魯迅筆下「祥林嫂」的味道,她總在複述遭受的苦難與不幸。而父親則有着「閏土」的木訥,更多地是麻木。

記憶里,母親三天兩頭生病,痛苦的呻吟聲時常讓全家人感到恐懼和不安。赤腳醫生「書保」是我家的救星,每每母親病倒,便找「書保」,打一針便好了。其實,說到底還是窮。母親曾說「父親的腰被叔叔打傷,家裡一分錢都拿不出,還是鄰居借了十元……」

窮,似乎與爭吵相伴,從小到大,父輩間的吵嘴打架是司空見慣的,有時吃着吃着就摔盤子砸碗,給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特別是考上師範那年,為了數千元的學費,母親四處借債,再次感受窮的可怕:好在親友及鄰人不棄……

窮,很長時間影響着我的處事風格,也深深地制約着我的為人之道。貧窮,是一種財富,因為貧窮,所以要奮鬥。在我考上師範的第二年,在父母和兩個姐姐的努力下,一舉還清外債,算得上擺脫貧窮。

因為窮怕了,所以對生活便有些小心翼翼,謹小慎微似乎成了一種習慣。現在看來,今天的一切無不感謝貧窮!窮則思變,窮則圖新……

百態人生,人生百態!天下本無路,只不過走得人多了而已……

[1]

作者簡介

施訓洋,廬江縣廬城鎮羅埠學校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