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恩師,顏色依然香墨重(120)(黔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恩師,顏色依然香墨重(120)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憶恩師,顏色依然香墨重(120)》中國當代作家黔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憶恩師,顏色依然香墨重(120)

當年,我對老師的許多話雖不懂,但是老師的儒雅風度和淵博的學識還是博得了我認真的好感。直到現在,回想起老師給我留下的、記憶深刻的語文課,我仍感概老師對琴棋書畫的功底和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的睿智。

老師的命運,有着因其率真的性格薰染的悲劇色彩。

老師的先輩是清朝有名的翰林,出身於富裕書香之家的他從小就受「唯有讀書高」的薰陶,並養成了很自我很覺醒、任性而孤傲的秉性。進入大學時,正值運動轟轟烈烈,在大多數學生棄學捲入革命時,老師潛心讀書。剛直的秉性和執拗的是非觀令他的言辭和著作帶有明顯的傾向……畢業分配的時候,他的檔案不由分說地被轉到了我們紅河洲的這個小縣城。有時候,老師的課上會有校領導旁聽,後來我才明白,老師是監控對象,也才明白了為什麼老師在談及一些敏感的話題時,常說一些在我們那個年齡無法理解甚至聽不懂的話。其實,老師幾乎生存在一個封閉的內心世界。他內心的顏色真純潔淨,只有同樣乾淨純粹的心靈才能與他共鳴。而在我們那個小縣城、在當時的環境裡,他內心的孤傷更甚於背井離鄉的孤獨。30多歲的人,一臉的滄桑和不相協調的沉默與多語,憤世嫉俗包裹着一腔熱血,只有面對我們這群心裡無物的孩子,他才能袒露內心的世界,那是怎樣一個浩大繽紛的世界啊。我常想象像他這樣才華出眾的男人,應該是林中的詩者歌者,應該是傍晩月色中,一位美麗姑娘窗下拉梵阿聆的飄飄幻影。可是不,就連我的師母——一個貌不驚人的百貨商店的售貨員,也顯示着老師人生的無奈和失敗。

不管怎麼說,我是愛上了老師和老師的語文課了。愛屋及烏,我的作文也有了突飛猛進的超越。幾乎每篇作文都被老師在班級宣讀。那時,我不知瓊瑤女士有着《窗外》那樣的故事可與我對號入座,而我的戀師情結日益深重。我變得任性、孤僻和少言寡語。總之,老師的心態我學的惟妙惟肖,這德行伴隨我的大半生,不懂迂迴也從不媚俗。

有時,老師走進教室後只有一句話:「默讀第ⅹⅹ課。」不再言語。袖手一一從同學的桌椅旁擦身而過。老師沉默的時候是大海,是大海表面的平靜和內在的喧囂。往往在時間過得差不多的時候,老師會就文章中的某一句話發表令人發憒的感慨和議論。尤其在講授魯迅先生的文章時,老師格外激動,似乎嫌魯迅先生的文筆過於客氣,對國人醜陋的一面再次揭露得淋漓盡致。老師尤其厭惡國人「看熱鬧」的市民心理,所以,《阿Q正傳》,他解讀得非常有正義感

老師比較喜歡悲劇文章。他能夠用流暢的普通話深情地將朱志清的《背影》讀得讓我們流出淚來。也能夠把魯迅先生的文章誦出一種連黑色幽默都蕩然無存的空蕩蕩的悲哀。老師對好的文章似有一種情有獨鐘的偏愛,這樣的文章老師不輕易轉給學生朗讀。老師翻開好文章,暢快之情溢於言表,並在讀解讀過程中歌之、舞之、高音底音滑音顫音鏗鏘頓挫十分引人入勝。最精彩愉快的是老師對《琵琶行》的講解,那是絲絲縷縷不絕於耳,字字句句餘味無窮。真正是讀出了文字的靈魂。

老師在小城沒有朋友和親戚,他自己也沒有子女。老師似乎除了做學問,沒有別的愛好。體育運動也好,學生勞動也罷,老師的一招一式象電影裡唱古裝戲的小白臉。可憐他滿腹經綸儒雅風流,在大時代的背景下,屈尊地當着我們的班主任。而小城人的閉塞,早已將老師作「另類」排擠。多少次我從老師家門前路過,看着他在極狹窄的客廳里獨自品着茶,手中永遠地舉着一本書,就覺得他與這個時代游離得太遠、與這個時代的同齡人顯得格格不入。但這並不影響老師與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們溝通。老

[1]

作者簡介

黔子,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