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心理疾病是由於內、外致病因素作用於人而造成腦功能障礙,從而破壞了人腦功能的完整性和個體與外部環境的統一性所致。精神病的基本症狀是精神活動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的異常,以致不能維持正常精神生活,甚至作出危害自身和社會集體的行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活着的人,在人群中絕大多數都是精神正常的,但也有少數精神異常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幹部不僅要了解和掌握人的正常心理(精神)活動規律,而且還應當了解有關心理疾病的一些常識,知道什麼是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的主要症狀是什麼。某些心理疾病主要表現在心理上的問題,到嚴重的時候會出現行為異常的表現。
心理疾病是很普遍的,只不過存在着程度區別而已,而且現代文明的發展使人類愈發脫離其自然屬性,污染、生活快節奏、緊張、信息量空前巨大、社會關係複雜、作息方式變化、消費取向差異、在公平的理念下不公平的事實拉大、溺愛等,都使心理疾病逐漸增多並惡化。心理疾病種類很多,表現各異,而且有可能出現更多的以前都沒有注意到,或已經合理化(不認為是心理疾病)。隨着時代變化新發現的心理疾病也不少。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等,這些由於現實問題所引起的情緒障礙,成為心理障礙。像這些問題大多數人往往自我調節或求助父母、親朋、老師等幫助來調節,假如通過這些調節方法仍無效果時,就需要找心理諮詢醫生尋求幫助。此外,心理諮詢也適用於神經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經衰弱以及人格問題等,還適用於心理生理障礙(即心身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各種智力發育異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屬應和精神科醫生積極配合,及早到醫院治療。還有不少人總愛用嘲笑的口吻說別人:「你有神經病」。其實,神經病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這些病變往往有明顯疼痛、麻木、感覺喪失、癱瘓等症狀或/和神經系統定位的體徵,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如腦CT、MRI等找到病變的位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症、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症肌無力等。患者應去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尋求診治。[1]
心理疾病程度分類
可根據不同的標準或其嚴重程度分類,可分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
詳細分類針對患者的年齡結構和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諮詢、治療重點,心理疾病按照以下方式分類: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症、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症)、夜尿症、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口吃、言語技能發育障礙、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症、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徵、Heller綜合徵(嬰兒痴呆)、Rett綜合徵、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恐怖症、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症、抑鬱症)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症、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症、恐怖症、學習逃避症、癔病、強迫性神經症、師生戀(單相思)、戀愛挫折綜合徵、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網絡綜合症等。
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工作適應疾病:過度成就壓力、物質金錢關係不當(如致富後的空虛症、吝嗇癖等)。
職業性心理疾病:教師的精神障礙、單調作業產生的心理障礙、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問題、高溫作業的神經心理影響。
性心理疾病:花痴(色情狂)、露陰癖、窺陰癖、窺淫癖、異裝癖、自戀癖、性厭惡、戀物癖、陽痿、早泄、過度手淫等。針對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綜合徵、痴呆、阿爾采莫氏病、老年期譫妄、退離休綜合症。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質和發生原因劃分:不良習慣及嗜好:偷竊癖、縱火狂、神經性嘔吐、物質依賴、潔癖。神經症:神經衰弱、焦慮症、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癔病(癔症)、強迫性神經症、恐怖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
生理心理疾病
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障礙、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心臟神經症、胃腸神經症、肥胖症、神經性厭食症、經前綜合症 。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阿爾采莫氏病、急性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多發梗死性痴呆、皮質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皮質和皮質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礙、肝豆狀核變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礙、麻痹性痴呆(大腦神經梅毒所致精神障礙)病毒性腦炎所致精神障礙、腦囊蟲病所致精神障礙、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顱內腫瘤所致精神障礙、癲癇性精神障礙。
症狀性(器質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關係、傳染病和心理疾病、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酒精中毒、中毒性精神障礙、肝腦綜合徵、肺腦綜合徵、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礙、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所致精神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精神障礙、營養代謝疾病所致精神障礙、風濕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礙、傷寒所致精神障礙、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
心理生理障礙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礙:適應性障礙、反應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氣功偏差)、恐縮症(縮陰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礙、憂鬱症、病態懷舊心。
精神病和精神障礙
精神病和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藥物心境障礙:躁狂症、抑鬱症,偏執性精神病,醫源性精神病、旅途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家庭因素引發的精神障礙:喪偶綜合症,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世界觀及情緒等。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局部異常狀態,不存在心理狀態的病理性變化,具有明顯的偶發性和和暫時性,常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常有一定的情景誘發,脫離該情景,個體的心理活動則完全正常。心理疾病的症狀是什麼?
1.焦慮:心裡問題的焦慮是一種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達到目標和不能克服障礙時表現的緊張不安,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經常怨天尤人,自憂自憐,毫無緣由地悲嘆不已;碰上一點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點緊張的心理壓力,便會慌張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難以集中,難以完成工作任務,並伴有身體不適感,如出汗、口乾、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2.抑鬱:主要表現是情緒持續低落,鬱鬱寡歡,悲觀厭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評價降低,不願與人交往,情緒呆板,總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自罪自責,內心體驗多不幸、苦悶、無助、無望,總感到活着沒有意思。自我評價降低,無自我價值感。
3.恐怖:患有恐怖性障礙的心裡疾病,所害怕的對象在一般人看來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但仍出現強制性的迴避意願和緊張、焦慮、眩暈等心理反應。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動物恐怖、廣場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眾人而前臉紅,面部表情驚恐失措,不敢正視對方,害怕別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難堪,心理產生緊張不安、心慌、胸悶等症狀。
4.疑心重: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健康狀態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述不適,頑固地懷疑、擔心自己有病,經實驗室檢查和醫生的多次解釋後仍不能接受,反覆就醫,甚至影響其社會功能。這種對自身健康過度擔憂的心理傾向就是疑病性障礙的表現。[2]
應激反應和適應不良反應
1.應激反應: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險或緊張情況下所引起的反應。應激事件是指對一般人來說都是相當危險或十分嚴重的事情,如親人死亡、考試失敗、家人分離、遭受挫折、意外打擊、罹患不治之症、受辱、被盜、失火、天災人禍、戰爭情境等皆為激性事件。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出現在每個人面前,會引起人們的應激反應,即引起人們心理和軀體上的一系列反應,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輕者表現為情緒緊張、感覺過敏、驚謊失措、疲勞無力等;重者為抑鬱、恐懼、焦慮、木僵、遺忘,以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如心悸、多汗、厭食、噁心、尿急、顫抖等);更重者出現肢體麻痹、失明,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
2.適應不良反應適應不良反應由各種精神刺激所引起,持續時間較長。其作用的性質和強度因人而異。在同樣的情景刺激下,有的人很快地適應,有的人慢慢適應,有的人根本不能適應,造成適應不良。適應不良,不同人表現也有差異,有人以情緒障礙為主,表現為抑鬱、悲痛、煩惱、焦慮、恐懼等;有的人以行為障礙為主,導致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
神經症又稱神經官能症,是由大腦機能活動暫時性失調而引起的心理障礙或異常。其特徵為持久的心理衝突,主要表現為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等;情緒失調,表現為情緒波動、煩躁、焦急、抑鬱等,睡眠障礙,如失眠、惡夢、早醒等;有疑病性強迫觀念,有各種明顯地軀體不適應感,有慢性疼痛,急性頭疼,腰痛,但檢查不出器質性病變。
心理疾病六類
1.神經衰弱:表現為興奮性增高症狀,疲勞過程加速症狀、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等。
2.焦慮症:以焦慮情緒為主,並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性不安。
3.癔症(歇斯底里):此病起病急,可表現出多種多樣的症狀,有感覺和運動機制障礙,內臟器官的植物性神經機能失調以及心理異常等,常有抽搐、頭痛、胸悶、心煩、委屈、肢體震顫、眨眼、搖頭、面肌抽動或運動麻痹等多種不同反應。 4.強迫性神經症:它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常出現的強迫觀念有: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苦思竭慮,強迫性對立思想;強迫意向和動作有:強迫意向、強迫洗手、強迫計算、強迫性儀式動作。
5.恐怖症:是指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常有:①社交恐怖②曠野恐怖③動物恐怖④疾病恐怖,此外,還有不潔恐怖,黑暗恐怖和雷雨恐怖等等。
6.抑鬱性神經症:表現為情緒低沉憂鬱,整日悶悶不樂,自我遣責,睡眠差,總是和別人說毛線,喜歡發白眼,缺乏食慾,通常遭受精神刺激後發病,出現難以排解的抑鬱心境,對生活沒有樂趣,對前途失去希望,認為自己沒有用處,還會有胸悶,乏力、疼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出現自殺觀念或行為。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稱為心身障礙,是指由心理社會因素誘發的軀體功能紊亂或器質性損害。發病時既有軀體的異常,也有心理和行為的異常。如原發性高血壓、冠心並心律不齊、腸潰並氣管哮喘、甲亢、糖尿並月經失調、陽痿、神經性皮炎、類風溫性關節炎等。
大腦病患及軀體缺陷所表現的心理疾病。
這類疾病又有三種不同類型:
⑴大腦機能發育不全時所表現的心理異常,如智力落後、智力遲滯等。
⑵大腦器質性病變時出現的心理疾玻腦震盪、腦挫傷、腦動脈硬化、中毒或毒菌、病毒感染都可能造成腦器質性損害,從而產生智力障礙,遺忘症、人格異常等表現。
⑶盲、聾、啞、跛等軀體缺陷時所發生的心理異常。
嚴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是指人的整個心理機能的瓦解,心理活動各方面的協調一致遭到嚴重的損害,而且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也嚴重失調。精神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等。精神分裂症的特點是患者基本個性的改變,並出現感知、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分裂。躁狂抑鬱症是以原發性情感情緒障礙為臨床表現,躁狂發作期言語明顯增多,聯想加快,觀念飄忽,注意不集中,情緒極端高漲,精力非常充沛,自我評價過高,行為輕率;抑鬱發作期言語明顯減少,感知遲鈍,聯想困難,思維遲緩,情緒低落,甚至出現輕生念頭。
心理疾病與呼吸,心理疾病是一種因為身體局部缺氧所造成的應激反應。人的潛意識可能控制着呼吸和人體部位的氧供應量。當人的意識層面壓抑呼吸進而減少某部位的氧供應量時,人就出現了心理疾病所產生的反應。
生理基礎
心理疾病雖然屬於心理範疇,但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大腦的生理活動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顯的神經生理基礎。
目前常規理論認為神經症的病因是由於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有人說神經遞質失調僅是神經症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神經症的原因。因為神經遞質就如汗液,緊張焦慮會導致出汗,同理也會導致神經遞質失調,出汗和神經遞質失調都是緊張焦慮的後果,而不是出汗抑或神經遞質失調導致緊張焦慮。
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出現信息傳導不暢是焦慮的病理原因,馮國平的研究小組在做動物實驗時發現,阻斷了神經迴路的小鼠,居然出現了類似人類強迫症的行為——小鼠反覆抓自己的臉(小鼠通過抓摸來「洗臉」),直到毛皮破損,甚至流血,還無法停止,同時還會焦躁不安。在正常情況下,小鼠感覺臉髒了,抓幾下就會感到乾淨了,但神經迴路被阻斷後,「臉乾淨」的信息怎麼也傳不回大腦,於是小鼠就會不停地重複一個動作,無法停止。
那麼「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障礙,是否正是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的真正病因呢?如果確是如此,那麼應該如何治療才能解除其傳導障礙呢?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一書中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原理,揭示了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障礙,導致神經症的道理何在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在「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中傳導的是什麼呢?答案是:生物電信號。你可能以為,我們的身體中沒有電,電線里才有電,沒有發電廠和電池哪來的電?那你就錯了,當我的手指敲進這段文字,就是來自神經中樞的生物電,跨過超導體電路般的神經纖維,指揮了我手指的肌肉。如果我告訴你,我們的神經中樞就是一架發電機,我們的思維全部都是電活動,你可能不信。可是在100年前,俄國科學家就第一次在開顱手術中在大腦皮層表面直接測到了活躍的生物電,而我們所有的神經末梢,均是基於生物電的傳感器,我們所有的感覺,均源於神經中樞的生物電!我們所有的記憶,也是基於記憶細胞電容的生物電儲存!
在「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中傳導的就是生物電信號,從小鼠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存在一個電的循環迴路,神經中樞不斷地發電,所以小鼠會不停地重複一個動作。這說明在我們的大腦中,存在一個「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的循環電活動,它不斷地循環着,就像心臟的跳動,心靈的呼吸一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導致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患者像小鼠一樣的焦慮呢?答案是:傷痕記憶細胞。傷痕記憶怎麼會產生電阻,阻礙了神經電信號的傳導呢?首先我們來說什麼是傷痕,當某些刺激或者衝動過於強烈,就會使得神經末梢的傳感器過度發電,傳導到大腦皮層之上,會使得記憶細胞電容帶上異常電位,這使得大腦內的記憶讀寫器(這個部件可能是「杏仁核」)無法正常進入和讀取,這就是為什麼過度的刺激,會導致「失憶」。也正是傷痕記憶細胞增大了「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的傳導電阻,阻礙了循環電活動,所以患者才像小鼠那樣的焦慮和難受,那種難受簡直就像是窒息般痛苦,任何一個患者都清楚!也正是因為傷痕記憶對於心理行為具有影響,才使得「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傳導障礙歸屬為心理疾病,成為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礎。
那麼我們該怎樣做,才能疏通「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的神經電傳導,解除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困擾呢?你可能會問,在大腦皮層上強加電流不可以嗎?確實有人這樣嘗試,比如經顱磁刺激和經顱微電流刺激,但是他們很難成功,因為大腦皮層被保護在頭骨之中,神經被深埋在血肉之中,並且有「生物絕緣層」,外力強加的電流就如進入不了血管的輸血,即使將神經燒傷也不一定在神經通道里達到有效值,那麼真正的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要利用我們神經中樞自有的生物電!它恰恰是最適合的!大腦就是修復它自身的工具!就看你是否會科學操作這一方法了!
在《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指出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是心靈呼吸的哮喘症,心靈呼吸背後的生理基礎,正是「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這一不斷循環的傳導過程,也正是心靈對自身狀態和信息不斷的自檢掃描過程,《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從弗洛伊德的自由聯想法出發,講述如何通過心理治療宣洩傷痕記憶和痛苦感覺,通過不斷觸及它們釋放其中高電位的能量,減輕其高電阻,然後又發明了機械自助回憶的方法,利用我們自我意識產生的生物電流,去一遍遍地疏導「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恢復我們正常的心靈呼吸,從而消除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的極度窒息感覺,逐漸恢復心靈的健康,並驗證了「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的神經迴路傳導不暢是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適合神經症患者的自助調節和家庭護理參考。
主要誘因
一、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與家庭的變故,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三、對網絡的依賴心理,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 升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六、學習任務過於繁重 高考不如意不知如何調整心態,學生天天面對着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着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七、過分溺愛獨生子女,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八、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九、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發病機理
哲學家、精神病學家時效波在《需求鬥爭獎賞與精神疾病》[2]一文中,從生物學、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科學地論述了心理疾病的發病機理:
人的一切心理、行為活動只有在意識和潛意識的本能協同協作下,遵循「需求鬥爭獎賞」規律,進行着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人腦才能體驗到自信、愉悅等積極的情緒,才能成為正常人。否則,就要受到懲罰。就像人的胃這一器官,是生命進化的結果,是用來消化和吸收食物,滿足生命體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厭食症患者那樣毫無食慾、味同嚼蠟地進食(類似進行着無動機、無興趣鬥爭的抑鬱症),或專門吃些生魚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類似進行着無進展、無獎賞鬥爭的神經質症),違背了作為生命進化發展結果的胃的活動規律,當然要受到懲罰。
「需求—鬥爭—獎賞」是人類正常生存發展進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需求,沒有鬥爭,沒有獎賞,人類就不會進化和發展。同理,進化發展到今天的人類,如果迷失鬥爭方向,喪失了需求動機和鬥爭熱情,不願再進行鬥爭;或者違背規律,選錯鬥爭對象,鬥爭了而毫無進展,不能獲得愉悅獎賞,就必然要產生副面的消極情緒,乃至發展為心理疾病。
1.有主導需求,進行着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正常狀態)
2.無主導需求,進行着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抑鬱症)無主導需求,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某種目標得以實現或換了新環境後,患者沒有了能提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性需求目標,迷失了鬥爭的方向。雖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須鬥爭的心理和環境壓力,但就是意識不到問題的解決對個人具有的現實意義,產生不了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總提不起精神。
3.以消除身心的不良認知感受為主導需求,進行着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神經質症:包括普通神經質症、強迫神經質症和焦慮神經質症)神經質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觀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認知感受為主導需求,偏離了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向,選錯了鬥爭的對象,進行着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
4.雖有主導需求,卻逃避鬥爭,獎賞自然也無從談起(癔症)遇到所謂的危機或壓力時,癔症患者也有趨利避害的主導需求,但他們卻不自覺地採取了逃避鬥爭的方式,昏迷狂亂、神遊物外、蒙蔽視聽、痙攣痛苦。
5.無法正常鬥爭(精神病)精神病患者的大腦出現了問題,不能像正常人那樣進行正常的認知、感受、思維,也就不存在遵循規律,因而也無法正常鬥爭。
信息焦慮症
一旦家中或單位出現網絡堵塞、電視斷電、電子讀物無法打開等現象,有些人就會感覺極其不適應,變得焦慮不安、心情浮躁,總擔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聞,害怕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並引發精神、生理上的反應,出現失眠、頭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症狀。
成功後抑鬱症,在事業有成是令人羨慕的好事,但是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卻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鬱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來解脫。升遷壓力過大,對自己信心不足。白領人士由於社會競爭加劇,工作節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過高,導致整天像機器人那樣拚命。如果心理素質較差或不善於自我疏解則更易罹患心理疾病。出現這症狀要忙裡偷閒,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得到及時恢復。
瘋狂購物症,患貪購症的人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人們常會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購買的同時會有占有的滿足與快感。如果硬是控制不買,就會出現焦慮不安、周身不適,勉強控制一次只會使下一次購物更瘋狂。但當理智占上風時,後悔和苦惱必然伴隨而來。如此周而復始,自然影響心情與工作。因此,出門不要帶太多的錢,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必要時與同伴一塊去逛街,並要同伴幫助提醒。最關鍵還在於搞清楚購物慾望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問題,是否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己的不滿。當一個人敢於面對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時,心理才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