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頭明月光(王長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頭明月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心頭明月光》中國當代作家王長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心頭明月光

一個六十年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在當年是個五六歲的小女孩。

郭家垴村坐落在北河靠北的山坡上,一個石砌院牆靠北的小瓦房便是女孩的家。這一天很冷,屋裡土炕上女孩正在玩。母親在一旁做針線活。這時,從窗外傳來了穩穩的鑼鼓響,裡面還夾雜着二胡、笛子聲。女孩從炕上跳下地說,娘,俺要看秧歌。母親說,天冷,看了就回來啊!

出了院後,聲音更響了,女孩像被好奇點燃的火苗,跑向秧歌隊。那兒早圍了一大圈人在看。演員穿了彩衣,手裡舞動着粉綢扇子,旋轉扭動繞圈……因個子低,女孩鑽入人圈看。不一會,一聲哨響,演出結束。觀看的人散開,秧歌隊在一老師帶領下離開操場到五里遠的縣城去表演。好多孩子跟在後頭,像拖着長長的尾巴。

帶隊老師扭回身來手背後擺:快回吧!秧歌要到城裡去演。「尾巴」們戀戀不捨掉頭往村子返。

女孩心裡直痒痒,她實在還想看,就藏在樹叢,與秧歌隊保持着一段距離,「尾隨」着到了縣城街道。快進縣城的一道坡上,她走近了秧歌隊,隊尾的一隊員看她還跟着,就停下來狠狠地瞪了她一眼,表示討厭的意思。女孩立住了,想往回返,就在這當兒,後面又走來又一支秧歌表演隊,女孩憤憤地想,不讓看,俺就看別村的!她讓這支秧歌隊走過,跟在後面到了城裡。來城表演的還有好多村的秧歌隊,女孩痴迷地看了一場又場……

秧歌隊表演完了,街上的人四散。女孩有點餓,想到媽媽說過城裡有個姨姨家,她幼稚地認為姨姨就在街旁等着她。為讓姨姨看到自己,就沿着長長的街道,走了不知道幾個來回,仍不見姨姨的影子,於是決定回家。

一想到回家,女孩小跑起來,肚也似乎不餓了。可哪裡知道,她離開了縣城,卻走上了一條岔路,越走離家越遠。

那是一條土路,與來時的路太相似了,連馬車也沒有。三三兩兩的人在走路。大人看到她都投來納悶的眼神:這么小的孩子在路上,大人呢?她可不管這些,只覺得回家的路比來時長好多!怎麼還不到呢?

冬天天短,天色暗下來。女孩不停地朝着她以為的家走去。後來,路上再沒有人,圓圓的月亮升起來。她走,月亮也走;她跑,月亮也跑。路邊的土棱跟村口的一模一樣!再拐個彎就到了!女孩興奮地大聲喊着,媽—

其實,女孩當時所處的位置離家已經有二十多里路了。

跑了一截,還看不到家。路邊土棱的陰影黑乎乎的, 不遠處響起了古怪的鳥叫。女孩不知朝前走還是往回返,於是害怕地哭起來。

不一會兒,身後響起腳步聲。她扭頭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一個大個漢子朝她走來,女孩停住了哭。

漢子走到女孩的跟前,彎下腰來問:誰家的孩子?咋還不回家?

女孩說,俺尋不着家了!

漢子一聽笑了,蹲下身子一下把女孩抱起來: 邊走邊哄着:別怕,別哭啊,有月亮給咱做伴哩,先到叔叔家,再找媽媽!

女孩被抱起,覺得叔叔胳膊非常有力! 靠着的胸脯像一座山。她擦去眼淚,看着月亮,心裡踏實了。

女孩子被抱着,進了石砌院牆裡的一眼窯洞。屋裡油燈下一個老奶奶還有兩女一男三個孩子在土炕上玩。見女孩進屋後,射來好奇陌生的目光。老奶奶把女孩拉到懷裡問:妮兒,你是哪村人?

孩子搖搖頭:不知道。

漢子問:你爹你娘叫甚?爺爺呢?女孩還說不知道。在那個年代,沒人告訴她父母爺爺的名字。

又問:你咋來了俺村?

俺看秧歌回家就走到這裡了。

三個孩子一聽都笑了。

老奶奶說,俺孩餓了吧?說着便從火囤里拿出花卷讓女孩吃,女孩真餓了,接過來就吃,就着水吃了三個哩。

漢子在一旁儘可能啟發女孩的記憶,耐心地詢問着。最後終於從女孩的比劃中確認:她爺爺會吹嗩吶。

漢子說:娘,我到村里再問問啊,說完走出窯洞。

油燈沒有月亮明,兩個比女孩大的姐姐拉着她走到院裡玩,男孩也跟出來。院裡生着棒槌火,她們唱着歌,不時地伸手烤着火。女孩看到院牆外有一棵樹,像倒豎着炸開枝條的大掃帚,圓圓月亮就懸在它上頭……

第二天一早, 女孩醒來,吃過飯後,大姐姐用櫳子蘸水給女孩梳辮子。這時昨天抱她的叔叔走進屋。

昨天夜裡,叔叔幾乎挨門問遍了村裡的人,後來又到了村裡的馬車店問。恰好一個住店的人是郭家垴村人。他說女孩的爺爺會吹嗩吶,那人很快確認了女孩與他是同一個村的。今天,就能把孩子帶回去!

老奶奶撫摸着女孩的臉蛋:找到就好了,這娃真親哩!快回家吧,大人肯定急壞了……

叔叔又把女孩抱起來,女孩再次感覺到那胳膊的力量。她朝他們全家人看着,她不會說再見,只是看着他們離開了窯洞。

叔叔把女孩送給了那個車把式,車把式把她帶回郭家垴村。

丟失的時間只有一天,嚴格算起來還不到24小時。女孩媽媽的着急、那道溝里野狼出沒不止一次地傷過人的危險;女孩走丟的那天晚上, 一家人分成幾路四下里尋找,還跑到了縣有線廣播站;母親一夜未睡等等……是女孩長大後才知道的。

故事並未結束。

女孩後來讀書了,參加工作了,是教師;有了孩子了,是女兒。幾十年時間一晃而過。她不記得那天晚上確切時間,也可能媽媽告訴過她,她卻忘了;現在根據當時院裡生的棒

槌火判斷,不是正月十四也是以後的幾天,一輪圓月就是證據。後來,每當看到天上的圓月,她心頭就忍不住泛起那段丟失的經歷。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女兒已經長到12歲。可讓她始料未及的是,女兒也同樣經歷了一次丟失。

那年放暑假,一家三口人到北京姑姑家玩。在北海公園的樹林與花畦間行走時,突然發現女兒不在跟前。她與丈夫慌了神,兩眼急急地朝周圍搜索,邊瞅邊喊,像無頭的蒼蠅。她着急地詢問行人:沒見我的孩子?

被問的人莫名其妙搖搖頭。這麼大的公園,這麼多的人,怎麼會認識她女兒呢?

她朝湖邊跑,邊跑邊看。那兒有一隻小船,一條繩子系在岸邊,隨着湖水的波浪而搖晃。好奇的女兒會不會在上船時沒踩穩掉水裡……她的心緊縮成一團。

丈夫仍然不時喚着女兒,仍沒有回音……

正當她快要急瘋時,女兒從一側跑過來。原來她被不遠處的花叢吸引,跟着蝴蝶,朝了相反的方向跑。

短暫的丟失,不到二十分鐘,卻讓她刻骨地體驗到丟失女兒那種心碎欲裂的着急。聯想起自己的那次丟失,便每每想到叔叔溫暖的懷抱、院牆外樹梢上的月亮……心裡便氤氳着縷縷歉疚難以釋懷。

幾年後的一個星期天,在課後的辦公室里,在談到拐賣婦女兒童話題時,她便下意識地說起了自己丟失的經歷。沒想到,一旁的一個姓王的男教師一拍膝蓋說:啊!你就是那個丟失的孩子,咋不早說?我就是炕上玩的男孩!抱着你回家的就是俺爹!

兩人的記憶接通了。居然還有如此巧事!王教師還告訴她,奶奶、父親早已過世,兩個姐姐都嫁到外村……

在一個休息天,她買了蘋果香蕉牛奶,騎車到了男教師的老家,走進幾十年前那個舊院。兩眼石窯洞被新修的排房遮擋,院牆後那棵樹長得又粗又高,冠蓋如雲。她看清了那是棵椿樹。

她在他的引領下,沿着山路,來到了他父親的墳頭。她擺好祭品輕聲說道:叔叔,當年您抱回家的那個女孩看您來了……

隨即,她的目光移向遠處。天空沒有月亮,心頭的月光卻在暖融融地蕩漾……[1]

參考資料